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崇祯帝是大清国卧底的八个理由!崇祯的真实身份

历史文化5年前 (2020-06-06)330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根据他生前的种种表现,我们怀疑他很可能是满清八旗组织打入明朝内部的奸隙,他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把明朝搞垮。谁都知道,大明王朝修了200多年的长城,防御北方的入侵,可谓固若金汤,对于这样一个超级堡垒,只有从内部才能让他崩溃这一条途径,早在金代,就曾有奸隙秦桧害死岳飞的先例,所以满清想要在明朝内部扶植一个新秦桧,明朝人肯定不会重蹈覆辙,那就只有把皇帝“策反”这一条路了。

1 大杀反清官员

崇祯在位17年,有人统计过,他换了50位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14位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杀死巡抚11人、逼死1人。这还都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抓进监狱关押、殴打、间接逼死、战死、自杀、判刑的相当于现在省部一级的官员可能多达几十人。崇祯十四年,也就是亡国前三年,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具有大臣资格的官员就多达145人,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具有大臣资格官员的1/10。

这里面最着名的就包括开炮击伤清太祖的袁崇焕,皇太极包围北京的时候,崇祯就想消极抵抗,一心等清兵破城,让大明完蛋,嘿,袁崇焕这个挨千刀的,在城外两次击退清朝的军队,崇祯不给袁崇焕的军队吃喝,想困死他们,也没得逞,最后清军无奈,放弃攻城,走了,崇祯气的火冒三丈,立刻把袁崇焕碎尸万段!

反正谁跟清朝作对,谁就要被崇祯除掉,以至于每次清军入关劫掠,明朝的将领都在后面小心伺候,就是不敢交锋,怕万一打死了八旗将士,回去非被崇祯弄死!

2 崇祯坚决执行清太祖“杀儒”的路线

众所周知,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恨儒生,据历史记载,他每攻克辽东一座城市,都要搜查儒生,一经发现,立刻处死,其目的无非是消灭 *** 中的智囊,试想,如果刘邦身边的张良被秦始皇早早杀了,就凭刘邦这猪脑子,能当上皇帝?如果朱元璋没了刘伯温,就这皇觉寺的要饭和尚,能登上天子宝座?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早朝,崇祯看着哭天抹泪的诸臣,只是用手指在桌案上写下“文臣个个可杀”六个字,可谓一下道破努尔哈赤重要思想的精髓。

3 崇祯明确告诉大臣,我是大清的人

就在崇祯满心要等大清兵来北京的时候,却让李自成抢了先,当时皇太极就想出兵救革命战友崇祯兄弟,可范文程嫉妒崇祯,死活不让皇太极派兵,说等几年,中原大乱,李自成不死也伤,到时候救崇祯一样来得及,没想到李闯祸动作太快,刹那间就把北京拿下了,崇祯没盼来和皇太极会师,只能先殉了大清国了,临死前,他说出了下面的一番话: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

也就是说,我崇祯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跟你们这些明朝官员不是一类的,等大清兵来了,你们是亡国之臣,我参加八旗革命时间早,觉悟早,所以大清才是我的国,我不是亡国之君!我是革命的功臣,如果大清有电影厂的话,一定要拍一部《紫禁城里的红岩》,歌颂我在革命胜利前夕英雄就义!死得其所、死得快哉!

4 崇祯临死前也不让“儿子”南下

崇祯有三个儿子,大臣们曾建议他让孩子们南下,作为明朝复兴的希望,崇祯心说,那还了得?为了大清能够顺利拿下中国,这几个孩子一个也别想活,结果,都困在北京城里了,等清兵一来,全宰了,明朝其他的宗室为了争抢“皇位”,打破了头,自相残杀,给了大清各个击破的机会,这都是崇祯眼光长远啊,死后杀人,佩服佩服!

有人说,你别胡说了,崇祯能忍心杀死自己的骨肉?这话得两说,明朝历史上,很多皇帝出身来历不明,比如明英宗的妈妈是谁,就是个谜,到底是不是朱家的种儿很难说,你怎么知道那三个孩子一定是崇祯的后代?再说,过去有这种事,某些女革命者抱着孩子,敌人来搜查,孩子要哭,为了不暴露大家隐藏的地点,母亲死死捂住孩子的嘴,竟导致孩子被憋死,崇祯是堂堂大老爷们,不会比一个妇人还心慈手软吧?无毒不丈夫嘛!为了革命事业,什么都要豁得出去才行!

5 崇祯暗中议和

大明朝吸取宋朝求和亡国的教训,对于外来的压迫,向来极其强硬,皇太极一时半会打不下山海关,就想以停战为条件,向明朝勒索钱财,崇祯当然要配合,于是找到兵部尚书陈新甲,暗中达成和议,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源源不断输往清朝,支持八旗革命事业,解决辽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困难,没想到,走漏了消息,明朝大臣一片反对之声,说我大明300年,从没有对外虏屈膝过,这个皇帝是怎么了?还是不是大明的皇帝、朱家的子孙了?崇祯一看不好,要暴露自己卧底的身份就坏了,于是忍痛杀了陈新甲,嫁祸于他,这才度过了政治危机,皇太极知道此事后,也连连说“好险好险”,幸亏崇祯机灵!

6 死后被清朝追认烈士

崇祯死了以后,多尔衮率领八旗革命将士,攻破了山海关,占领了北京城,之一件事就是给革命先辈崇祯发丧,给他修了陵墓,叫思陵,向他表达了革命战友无限哀悼和思念,并追认为八旗烈士,谥号“庄烈”帝,并出兵剿灭李自成,为他报仇!

纵观世界历史,还没有一个像清朝这样给前朝“皇帝”发丧的记载,如果崇祯不是卧底,怎么可能得到死后追认烈士的待遇?

7 谁带领崇祯走上革命道路的?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很可能是崇祯临死前,唯一的追随者太监王承恩,明朝皇帝的人际圈很窄,除了宫女就是太监,皇太极就曾用反间计,派两个太监诬告袁崇焕谋反,王承恩很可能在关外当监军的时候,加入了八旗组织,入宫后,就向崇祯宣传革命思想,让他觉悟,最终,二人一起就义也就不奇怪了!

8 朱家后代加入了八旗

清朝建立后,封朱家后裔为延恩侯,加入了八旗组织,在内城分了房子,享受了近300年的革命成果,最后,当宣统爷爷被请出紫禁城时,他也跟着一起去了天津,以后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反正大清没了,朱元璋的子孙也只好做个平民了。

崇祯皇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6/319228.html

“崇祯帝是大清国卧底的八个理由!崇祯的真实身份”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与演义有何差别?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与演义有何差别?

很多人自小学习四大名著,对于《三国演义》并不陌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刘备一直以仁义著称于世,在三国中,因为小说的渲染,显得非常软弱,总是喜欢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人辅佐才行。其实,正史中的刘备,可不是好惹的,刘备怒打督邮,还杀了曹操大将车胄和蔡阳,除此之外,...

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对古代封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异姓封王”条件极为苛刻,那些成功案例是怎么办到的?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的确,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王...

在古代诰命夫人是什么样的身份?有何权利

在古代诰命夫人是什么样的身份?有何权利

在中国古代,有重男听女的倾向,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近来热播剧中,时常出现“诰命夫人”一词,追剧的朋友都比较清楚,古代女人非常崇尚这一荣誉。至于古代女子为何追崇这一殊荣,是因为这一称号伴随着很多特权。这些特权都有什么,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

古代兵车战法却月阵的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何时

古代兵车战法却月阵的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何时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农业社会时期,工业水平相对弱后的时代,人们没有办法拥有导弹、原子弹、飞机、坦克等一系列杀伤性极大的工具,因此冷兵器作战便成为了人们的首选。而在这样的时代,倘若想要获胜,靠着不仅仅是武器上的先进,靠的也不仅仅...

古代皇帝临死前点名让妃子殉葬 如果妃子选中不想死怎么办

古代皇帝临死前点名让妃子殉葬 如果妃子选中不想死怎么办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和妃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皇帝驾崩后,一般会选妃子陪葬,可选定的妃子不同意该怎么办?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几千年的历史中,殉葬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非常残忍的陪葬文化,在明代时殉葬制度被短暂废除,清军入关以后建立的清代,又恢复了殉葬的制度。...

宇文述简介:隋朝名将,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宇文化及之父

宇文述简介:隋朝名将,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子、宇文化及之父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宇文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宇文述(547-61...

历史上真实的光绪帝是个什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光绪帝是个什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过多少朝代的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繁华的国家之一,然而到了清朝,从闭关锁国开始逐渐的没落,变得任何欺辱。光绪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傀儡当了三十四年,所以提起光绪帝更多的是让人心疼和同情,虽...

元文宗在文化方面有哪些贡献?后世如何评价他?

元文宗在文化方面有哪些贡献?后世如何评价他?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即元文宗,元朝第八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二位可汗,汗号“札牙笃汗”。他是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次子,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㻋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文宗自幼成长于汉地,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是元朝各帝中颇有建树的一位。天历二年(1329年)在大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