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南北朝历史:北魏与南朝的中原争夺战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6-13)170

北魏与南朝的中原争夺战

刘义隆424年继位,453年去世;拓跋焘423年继位,452年去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南北朝最著名的两个皇帝,南北朝最强盛的两个时期,几乎一直是并存于世的。

对此不禁要想,假如南方处于最强盛的时期,而北方处于分裂、混乱之中;假如北方处于最强盛的时期,而南方处于分裂、混乱之中;历史会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这并不会意味着,天下就将提前统一了。如果他们的对手变了,无论是刘义隆还是拓跋焘,他们可能建立的功业,都将会更上一层楼的。但很可惜,南北双方最强的时代,最强的君主并存于世了。

在刘义隆巩固帝国内政后时(从辅政大臣手中夺过权力,巩固好自己的班底后),拓跋焘已把北方柔然、夏国打得一蹶不振了。在这种背景下,南北双方都已开始逐步走入他最强盛的时期。

在这种背景下,南北双方恐怕谁也不敢心生灭亡对方的念头,因为这太不现实了。所以南北双方最主要的争夺目标,自然就是中原地区了。

中原地区对南北双方而言,都是易攻难守的。

所以北朝占据中原,面对南朝大举北伐,通常也只有主动撤出中原。

当然了,南朝收复中原后,如果面对北朝大举反攻,通常也只有撤出中原。

但这种争夺,对南朝而言是不利的。因为北朝以骑兵为主,南朝以步兵为主。北朝撤军也快,进军也快。南朝进攻慢、撤退也慢。在这种背景下,围绕中原争夺,南方的损失远大于北方。从这层意义上,面对一个统一的北方帝国,江南已彻底丧失了收复中原的机会。

宋文帝刘义隆却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所以在之一次北伐失败20年后,他又想大举北伐了。

面对野心勃勃的、极尽乐观的宋文帝刘义隆。沈庆之说了:“南朝是不具备收复中原时机的。因为中原易守难攻的,所以我们夺取它并不难,但面对北朝强大的反攻,我们又该如何做呢?现在的将领并不会比到彦之、檀道济强,现在南北的局势并不会比从前强,从前北伐失败了,现在北伐难道就会成功了?”

沈庆之给一心北伐的皇帝泼凉水,大约是代表了众多反战派的共同意见。但面对以皇帝为代表的主战派,他们的意见是苍白的。

看到沈庆之反对北伐,刘义隆就让徐湛之、江湛两个人反驳沈庆之。沈庆之说:遇到耕种的问题,自然应该问从事耕种的奴仆;遇到纺织的问题,自然应该问从事纺织的婢女。遇到打仗的问题,自然应该问我们这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们两个白面书生懂什么?

刘义隆对此大笑!

刘义隆大笑,是因为沈庆之这番话,等于承认自己争辩不过徐湛之、江湛,只是拿老资格说事罢了。

主战派的言论,自古都是容易占据上风。因为空口的牙说事时,大家都是勇于牺牲的,但真正去做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主战派的言论常常还代表着正义;换而言之,主战派一说起开战,那就是无数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等着我们解放,我们一旦行动起来,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都会积极配合我们的。从这层意义上,辩论时主战派自然容易占上风;但真正开战后,绝不是靠辩论决定胜负的。

客观的说,南朝这次北伐,比上次北伐更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如果说上次北伐时,北魏只是重创了夏国、柔然;那这次北伐时,北魏已统一了北方。

因为中原是易攻难守的地方。所以看到南朝大举北伐,北魏各地守军纷纷弃城北逃。在这种背景下,刘宋的军队很快就打到了黄河岸边。

许多人在说到南朝北伐功败垂成时,总喜欢拿南朝最初的这种胜利说事。好象北朝根本不堪一击;好象南朝北伐将领,只要保持最初的势头,就可以北伐成功了。

但我们必须得知道,最初南朝是用帝国军事主力,进攻北魏的地方守军,南朝自然占尽了优势。而当北朝调动帝国军事主力还击时,南朝的这种优势自然变得没有了。

但我们必须得知道,最初南朝可以集中力量进攻中原的任意一点。而当南朝取得一定胜利后,它就需要分兵占据夺取的地方,而随后的战争就变成南朝兵力分散,而北魏的兵力集中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最初的胜利根本证明不了什么,也是毫无意义的。真正决定双方胜负的战争,是在随后出现的主力对决中。

而且我们知道,北魏以骑兵为主,南朝以步兵为主。在中原地区,北魏的军队可以迅速集结于任何一个具体战场上,而南朝军队显然会步步落后的。在这种背景下,南宋的各路大军根本无法有效的配合作战。如果他们出城野战,恐怕军队还没有成功的实现汇合、集结,就会让北魏大军逐个击破的。

于是面对北魏军队的大举反攻,南朝军队除了困守孤城外,似乎没有别的招数了。于是在北魏大举反攻两个月后,北魏军队就可以隔江望到南朝的帝国都城了。

此时的宋文帝刘义隆,在帝国都城隔江望着声势浩大的北魏军队,听着惊天动地的战鼓声,自然开始后悔这次北伐了。因为声势浩大的北伐,不但没有收复中原,竟然把北朝军队招惹到了长江边上;竟然让南朝的帝国都城陷入了敌人的军事威胁之下。

但这种结果,并不意味着北魏已拥有了灭亡南朝的机会。事实上,北魏把仗打成这样,离灭亡南朝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因为江北的主要城池依然还在南朝手中(他们只是在北魏军事威胁下,被压缩在一座座的城池内)。而且渡江作战本身就不是北朝的长项;更主要的还在于,就算北朝大举渡过长江,而南朝的帝国都城,也绝不是说攻就能攻破的。如果在渡江作战开始,如果在屯兵于南朝帝国都城下,北魏骑兵的优势马上就会完全丧失,而北方主要城池都被南朝军队占据着。到时拓跋焘能不能活着退回江北,恐怕也是个问题了。

所以拓跋焘停留在长江北岸,趾高气扬的向南朝 *** ,却也通过各种方式向南朝示好。因为此时的拓跋焘也知道,北魏根本不具备灭亡南朝的实力。所以此时的行为只不过是炫燿兵威罢了,换而言之,无非是让南朝接受中原归属北朝的事实。而绝不是他真的已计划好了要南渡长江。所以在长江北岸叫嚣了一翻后,北魏军队就主动撤退了。

虽然北魏大军一鼓作气打到了长江边。但这并不意味着北魏已拥有了灭亡南朝的机会;事实上,当时的北魏不要说灭亡南朝了,就是想把南部疆界推到长江一线,也是无力实现的。

此时的南朝,想收复中原地区,自然是近于不可能了;但北魏想占据淮河流域,也是无法想象的。

北魏集结帝国军事主力,自然可以一鼓作气推到长江一线。但北魏在长江以北的这种军事规模,显然是无法长久保持的。换而言之,当北魏军事主力北撤之后,南朝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的收复淮河流域。

这次南北双方的大规模战争,只是确立了北强南弱的国际格局。中原地区作为游击区、缓冲区的事实还没有真正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此时的南朝不但还控制着长江以北广阔的地区,更随时可以把军队推到黄河一线。只是,因为北强南弱的国际格局已形成,南朝虽然能把军队推到黄河一线,但这种胜利果实是无力保持的,更可能引来自己无力承受的后果。

在这种背景下,此时的北朝大举推进到长江一线,只是为了让南朝接受中原已归属北朝的事实。所以北魏军队对长江以北广阔地区(南朝实际占据的地区)并无真正经营的意思,只是一味的劫掠、破坏。

北朝大举南征,自然可以把军队推到长江一线,但这种胜利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取得的,至于想保持这种胜利,将付出的代价就更是无法想象的,也是北朝无法承受的了。

这次大规模的战争,让南朝长江以北地区惨遭破坏,但据史书上说:“魏军士兵战马死伤也过一半以上,魏国人都怨恨这场战争。”所以北朝这种表面辉煌的胜利,绝不是可以一再轻易重复的。

在这种背景下,这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束后,南北双方依然保持着战争前的大致疆界。北强南弱的国际格局虽然确立了,但北朝想继续把疆界向南推进,还需要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原因。

但是现在北强南弱的国际格局,只是刚刚确立不久,所以雄心勃勃的宋文帝在这次惨败后,依然不愿意接受中原归属北方的事实,于是他依然念念不忘再次北伐。但终于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此时南朝的北部疆界,虽然比刘裕生前向南退缩了很多,但比起东晋普遍时期而言,南朝的疆域还是超过东晋时期的。

只是北强南弱的格局已形成,所以南朝的北部疆界,自然无法避免向南退缩的命运了。但北朝想向南部推进,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客观机会。所以直到北魏灭亡,南北双方的疆界也一直是在淮河流域反复争夺着。

在北魏灭亡时,南朝抓住机会再次北伐,但终于还是没有收复中原。而当南朝(梁帝国)灭亡时,因为内哄进行无可抑制,于是内哄各方争先向北方求援,于是北方力量终于把脚彻底伸入了长江以南地区(西部),北强南弱的国际格局,更无可改变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6/320381.html

“南北朝历史:北魏与南朝的中原争夺战结局如何?” 的相关文章

都是对战曹洪,甘宁只用了二十回合,而马超秋娥用了五十回合?

都是对战曹洪,甘宁只用了二十回合,而马超秋娥用了五十回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曹洪是曹魏宗族大将,武力值不低,甘宁是东吴大将,武力值也不低,东吴大将中,除了太史慈,甘宁当属第一,马超更不用说了,是汉末群雄之一,也是蜀汉名将,武力值在超一流名将行列。然而,在打曹洪的时候,甘宁二十合打败了曹洪,而马超五十合还没拿下曹洪,...

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刘备的宗亲身份吗

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刘备的宗亲身份吗

陶谦,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大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里“陶恭祖三让徐州”的桥段很精彩,让我们感觉陶谦是个忠厚长者,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仁义之名满天下。陶谦让徐州给刘备的原因是:“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真...

于谦和岳飞相比 于谦的贡献真的比岳飞还要大吗

于谦和岳飞相比 于谦的贡献真的比岳飞还要大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对于中国历史的走向,为什么说于谦的贡献要远大于岳飞,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岳飞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为南宋四大将,并位列首位。怒发冲冠,...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琼学识渊博、沉默少言,自幼时跟随任安学习,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初仕刘璋,为从事,刘备割据益州后,任为议曹从事。后主时期,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使杜琼追赠丞...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有句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唐王李世民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妾,既然成了夺他李家江山的人。武则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正统女皇帝,在李世民之后,没有被殉葬,反而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私通,直...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对秦朝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却只有两世的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秦朝的建立为中国开创了五千年的发展根基,可以说,如果没有秦朝的出现,我国历史发展走向将归向何处也很难预料。正因如此,在对中国古代封建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秦朝历史显得尤...

雍正和生母关系势同水火 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雍正和生母关系势同水火 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与生母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何母子关系势同水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雍正皇帝登基后,由于采取了严厉的手段对兄弟、宗室进行打击,加上他继位不久便实行清查亏空等一系列政治举措,致使朝野内外人人自危。随之,关于雍正帝负面的说法也铺天盖地,下毒篡位,手足...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为何却有6个子女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为何却有6个子女

还不知道:为何武则天服侍了李世民12年没生育,跟了李治后却生了6个子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人生可谓是传奇之至,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不过她在年轻的时候也并不顺利,她最初是嫁给唐太宗李世民,她在李世民后宫中当了十二年的武才人,才勾搭上了李世民的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