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清朝统一战争?如何评价
清朝统一战争指的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年)的清军入关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这数十年间统一中国的战争,主要包括清军攻灭大顺和大西农民军和南明军,还有平定三藩势力和西北叛乱等。
顺治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于山海关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城。顺治帝福临由盛京(今沈阳)迁至北京,清朝正式定都北京。
这时,清朝控制的兵力共20余万,控制的地区仅为辽东和京畿附近。而与清军并存的,尚有三方势力: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豫陕的李自成大顺政权,以及四川的张献忠农民军,其兵力均超过清军,且占据着南方及西北全部。这种四方相争的格局,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叉,异常激烈。
清摄政王多尔衮审时度势,先收西北,后定东南的战略方针,即集中兵力,先于巩固北京周边地区的同时,向西北进攻威胁更大的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将其攻灭后,以广大北方为依托,向东南进攻南明,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到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基本上消灭了地方上的农民政权和南明反抗势力。后又消灭了三藩势力和葛尔丹势力。
雍正时期平定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到了乾隆时期的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朝全国统一战争的完成。
有清一代,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