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将却集中两个国家,是偶然还是必然?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战国四大名将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战国四大名将说法原本就不客观,不具备代表性。
大家要知道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其出自《千字文》: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就跟写诗一样,之所以将他们凑在一起,除了名将这一因素以外,还有字义不重复、押韵等等要求。这四人很强是没错,但是在整个战国时代,能与他们比肩的人大有人在
比如说吴起。
吴起乃是战国初期的“军神”,被尊为兵家“亚圣”。
论战绩,当年他带着自己一手打造的“魏武卒”,替魏国开疆拓土,打遍天下无敌手,创下了“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的傲人战绩,生涯未尝一败,一手将魏国推向战国首霸的位置。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魏武卒”初建,吴起凭借着自己手中这五万新兵蛋子,击败了秦国五十万大军,一举建立起了对秦国的优势,打得秦国河西之地尽失,被压在函谷关内,瑟瑟发抖。
他在那个时代,就代表则无敌,不管哪个国家,只要得到了吴起,则安危无忧。
曹操曾这样评价吴起:
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此等战绩和威望,即使是比之战国四大名将中最强的白起,也不遑多让。
更厉害的是,吴起还是一位军事理论大家,其军事著作《吴子七篇》乃是兵家圣典,与《孙子兵法》齐名,后人更是将两部著作合为一本,称为《孙吴兵法》,吴起和孙武也并称“孙吴”。
而所谓的“战国四大名将”,战功都很伟大,却没有军事著述。
而在后世武庙之中,吴起皆名列其中,著名的“武庙十哲”,吴起仕其中之一,战国时代能享此殊荣者,除了吴起,也就乐毅和白起。至于廉颇李牧之流,都还差了些。
这里提到的乐毅,同样是一代名将,且不说能配享武庙,位列“十哲”。单单是其“五国伐齐、连下七十余城”的傲人战绩,就足以名留战史。
要知道当时的齐国,乃是关东霸主,即使是秦国,也得忌惮三分。结果被乐毅打得近乎亡国。经此一役之后,齐国元气大伤,由此沦为二流。这才有了后来赵国的崛起,有了秦赵争霸。
讲到这里其实就可以回答为何“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其二? 因为这四大名将取的都是战国后期,当时以秦赵两国最为强大,战绩也最为显赫。
白起不必多说,一代人屠,杀敌百万,生平无一败绩,长平之战更实用四十五万赵国青壮封神。同时代的廉颇,那也是赵国中流砥柱般的人物,一生战功赫赫,除了大秦国差点儿意思,其他国家那基本是手到擒来。特别是长平之战后,面对燕国的乘人之危,廉颇率领哀兵,以少胜多,直接打到了燕国都城。
至于王翦,其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主要将领,六国基本就是他和儿子打下来的,特别是灭楚国一战,更是展现出了名将风采。而李牧则是赵国最后的脊梁,他活着,赵国尚存,他死,赵国覆灭。
所以,对于将领来说,实力重要,平台也很重要。像其他五国,并不是没有厉害的将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打不出傲人战绩,所以也无法位列其中了。
什么叫名将?打出名了才能叫名将,那是得用战绩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