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与鲁国发生的长勺之战,最后结局是什么?
你了解长勺之战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长勺之战在历史上并不甚有名,它不如牧野之战那般改朝换代,没有长平之战那样闻名天下,却能载入史册,进入但我们的课本当中,使曹刿一战成名,名垂千秋。《曹刿论战》让我们都知道战争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可是你要说仅仅凭靠这一点鲁国就以弱胜强了,我是决然不信的,我觉得大家也不信,甚至鲁庄公和齐桓公两人也不信。如果这样能克敌制胜,春秋战国就没有强国与弱国之分了……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鲁国作为周王室的礼乐之邦国,因为和周人走得很近,有王室的支持,再加上伯禽等君主历代有为,所以在春秋早期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昌盛的状态;而齐国作为姜尚的封地,又有千古一相管仲的治理,齐人简化周礼,讲究务实,文化、经济突飞猛进,从齐桓公到战国中后期,齐国一直是作为东方最强大、最有发言权的国家。从历史总体的进程来看,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也算是必然的。但深究其时下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常出现的王位继承问题引起的。
当时齐桓公小白刚刚即位不久,但鲁人在一开始并不是要扶持他即位的,而是公子纠。公子纠才是鲁国人最早希望扶持的齐国国君人选。所以即便小白历尽千辛万苦登上了王位,鲁国却并不买他的账,反而憎恨齐国,于是在护送公子纠回国的途中和齐人打了一仗,可最终鲁庄公仅仅“以身幸免”。这也为长勺之战爆发埋下了伏笔。一年以后,齐桓公的君王之位已经巩固,不顾齐相的劝阻开始对鲁庄公的复仇,大举进攻鲁国,而自知抵挡不住的鲁庄公,开始动员全国的军事力量,并且礼贤下士,准备抵挡,这才有了让曹刿闻名天下的机会。
具体的战役情况我们今天不得而知,只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成了曹刿的专利,而鲁军要追击时,他也懂得“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的道理。曹刿的超前作战理念让人佩服,哪怕是2000多年前,他就已经懂得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作战方针,并且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这只是鲁国获胜的原因之一。
鲁国能够获得胜利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战力平衡。早期的鲁国确实有能力抵抗还未成熟的齐桓公,鲁军虽不强,但上一年的战争规模并不大,没有伤及鲁军根本,而齐国方面公子小白刚刚即位,任用管仲不久,很多强军富国的战略还没有提出来,国家并没有到很强大的地步;第二就是正义性。在中国战争史上,从来就没有非正义的一方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一年前的齐鲁干时之战,鲁国进攻齐国,失败;一年后齐国攻打鲁国,失败,这两件事从侧面都反映出了战争只能是正义的一方获胜。而曹刿的言语只是激励士气和先进战术的体现而已,心理战打的好可以提升士气,但不是最终取胜的根本,国力强大和正义性才是取胜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