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中赵军节节败退,为何不向其他国家求助呢?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7-19)130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长平之战经过三个月的拉锯战,赵军被迫步步后撤至丹朱岭上的百里石长城防线,秦赵双方军队陷入僵持局面。而面对不利的战局,赵孝成王为何不向其他诸侯国求援,而是要单方面遣使向秦国求和呢?

当秦赵两军在长平之战中陷入僵持局面时,一个显著的问题便跃然浮出水面,那便是双方大军的粮食供应问题。在赵孝成王的最初判断中,长平战场距离秦国都城咸阳有500公里之远,而距离赵国都城邯郸却只有不到100公里。按照当时的运输能力和路况,远道而来的秦军是经不起长期对峙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对于每天堆积如山的粮食消耗,赵国却首先吃不消了。

秦国自从攻占了巴,蜀地区之后,便占据了天下的粮仓。况且秦国历来重视农业发展,是农耕大国,有着雄厚的粮食储备。而赵国人,却不善农事,更善于从事手工制造和商业,在和平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固然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然而战争时期农业的发达更能体现优势。

后勤供应与军事上的双重压力,让刚刚二十出头的赵孝成王异常烦恼。他找来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议,并且提出想亲自领兵与秦国决战。“军战不胜,寡人欲亲自领兵与秦一战,何如”?楼昌答曰:“不可,不如发特使与秦求和”。虞卿答曰:“楼昌所言以为不和,则军必破也。若如此,则主动在秦”。

虞卿认为在目前秦军占优势的条件下去谈,主动权是在秦国。况且秦军此番前来的目的,并非只是为攻取上党郡,而是为了彻底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是不会和谈的。因此他建议应该派出使臣到魏国和楚国去求援。虽然秦军很强大,但对于三国的这种联合,还是很顾虑的。

作为一个成大事者,尤其是一国之君,要能沉得住气,尤其是用人要不疑,在这两个方面赵孝成王都有所缺失。他起用了廉颇,最后却又动摇,说明此时他对廉颇的信心已经不足。如果赵国向另外几个国家派出使节,实际上便能造成了一种假象。就是这几个国家准备联手对抗秦国,这样秦国反而会惶惶不安。然而赵孝成王却最终选择了向秦国求和,这又是为何呢?

长平之战中赵军节节败退,为何不向其他国家求助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长平之战开始时,年轻的赵孝成王年龄刚过二十岁。长平之战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已经让这位年轻的君王,有点无法承受。亲政不满三年的他,缺少险中求胜的耐心和决心。此时的长平战场上,赵军已经丧失了上党郡的全部土地。对于赵孝成王来说,赵国已经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的意义。尽快的从战争泥潭中脱身,便成了当务之急。

其次,还有一个客观因素。战国时期,交通状况很不容乐观。使者乘坐的双轮马车,即便在道路状况十分通顺的情况下,也只能达到每小时10公里。长途跋涉,为确保马匹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每天也只能行进80公里。从赵国都城邯郸出发,到楚魏两国都城将近1000公里。一路上还需要翻山过江,绕道而行。

如果赵孝成王听从虞卿的建议,分别出使楚魏两国。光是耗在路上的时间,单程就需要半个月以上。再加上与两国谈判和交涉的过程,整个行程必定超过一个月。即便两国同意出兵援助,几十万援兵,从集结到抵到长平,最少还得一个多月。这样算下来,就得三个月的时间,这样漫长的等待,对于赵国的后勤供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更何况,如果楚魏不愿出兵相助,那时再去与秦国和谈,必定对自己更加不利。而派使者直接去秦国求和,虽然也免不了旅途奔波,却能得到最直接的结果。如果秦国同意议和当然更好,战争自然不用再打下去。即便秦国不愿议和,自己再派使者去向楚魏求援,也还来得及。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赵孝成王做出了向秦国求和的决定。

长平之战中赵军节节败退,为何不向其他国家求助呢?

相较于年轻的赵孝成王来说,年过六十,执掌秦国已达五十年的秦昭襄王的政治经验显然更加丰富。老谋深算的他立即用更高的礼仪接待了赵使,却久久不予和谈,致使和谈最终不了了之。他这种高超的“政治表演”彻底了麻痹了其他诸侯国,使赵国失去了所有的外援。(各国都有使节常驻秦国,大家认为秦赵已经和谈,都不愿此时出兵援赵,开罪秦国。)年轻的赵孝成王终于为自己草率的决定付出了代价,也预示了长平战场上赵国将士的最终命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7/326583.html

“长平之战中赵军节节败退,为何不向其他国家求助呢?” 的相关文章

刘备辛苦了前半生才得到了江山 最后是怎么丢失半臂江山的

刘备辛苦了前半生才得到了江山 最后是怎么丢失半臂江山的

刘备漂泊半生才得到江山,为何后期直接失去半壁江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战败,荆州也成为了无主之地,作为获胜方刘备和孙权自然是顺利接管了这片领土,由于刘备动作更快,荆州大部分地区刘备都拿到了手里,之后又和江东借了荆州的地盘作为...

历史上刘备在临终前选择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历史上刘备在临终前选择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之情自此成为千古美谈。 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汉昭烈皇帝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备死前,有过托孤,受委托人是诸葛亮和李严。“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次托孤在后世有很多解读,也有很多争议。其中一个争议是,刘备选择托孤的人选中,为何没...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是东吴名将,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准备脱离袁术自行创业的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来投。从此,周瑜成为孙策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将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东吴鼎足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

西汉时期齐国作为实力最大的诸侯 七国之乱时为何没有存在感

西汉时期齐国作为实力最大的诸侯 七国之乱时为何没有存在感

对西汉齐国: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七国之乱时为何毫无存在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03年,刘邦在垓下之战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后世人都说,项羽之所以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都是因为他当初开历史倒车,搞了分封制。现在,同样的问题摆在了刘邦的桌案前。现在有这么一大帮脑袋...

有哪些与赵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赵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

张知白:北宋时期宰相,以骄盛自满为戒,性节俭

张知白:北宋时期宰相,以骄盛自满为戒,性节俭

张知白(956-1028年 ),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北宋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

唐安公主:唐德宗李适长女,聪慧孝顺,深得帝心

唐安公主:唐德宗李适长女,聪慧孝顺,深得帝心

韩国公主(762~784年),李氏,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德宗长女,唐顺宗同母妹妹,母为昭德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封唐安公主,聪慧孝顺,深得帝心,下嫁秘书少监韦宥。朱泚之乱时,随父逃亡梁州。兴元元年,卒于城固县,时年二十三岁。贞元十...

唐朝时期的宦官到底有多厉害 后面连皇帝都推翻了

唐朝时期的宦官到底有多厉害 后面连皇帝都推翻了

还不了解:唐代的宦官有多厉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宦官,大家对这个词非常熟悉,这在我国历史上非常久远,对我国影响也很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皇帝的需要,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由于宦官经常接触皇帝,有些会手握大权。正因如此,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厉害的宦官。不过所有王朝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