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台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廉台之战发生在十六国时期,是前燕击灭冉魏的决战。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352年正月冉闵终于攻克了襄国,后赵残余势力至此基本被消灭,从而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对付此前一直无暇顾及的前燕,遂率领部队离襄国北上,活动于北方边境的常山、中山诸郡,一边四处搜集粮食,一边查看地形,准备抵御燕军南下。 4月,已经夺取了幽州的燕王慕容儁决心灭亡冉魏,吞并中原。他派慕容恪及相国封弈向冀州讨伐冉闵,干系冉魏命运的决战就在安喜首先拉开了序幕。公元352年,前燕主慕容儁势力渐盛,南下冀州,冉闵率军抵抗,兵败被俘,前燕军攻入邺城,冉魏亡。而冉闵被慕容恪生擒,后被斩于遏陉山。
背景
公元350年(晋永和六年),后赵大将冉闵起兵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占据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并多次大败后赵军队,将后赵皇帝石祗围困于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彼时冉魏势力之盛,史载“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之。”几乎同时,一直向东晋称臣的前燕国主、燕王慕容儁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连败后赵军队,攻占蓟城,夺取了幽州(今河北北部)。
石祗濒临绝境,去皇帝号称赵王,向慕容儁与羌人首领姚弋仲请援。慕容儁派遣御难将军悦绾率领三万燕军甲兵南下,会同姚弋仲之子姚襄三万八千骑一齐驰援石祗,三方劲卒合十余万,与冉闵部十万歩骑大战于襄国,冉闵腹背受敌,因而大败,仅剩十余骑逃回邺城。其子冉胤、以及重臣左仆射刘琦、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并将士十余万人死于是役。
之后冉闵于邺城守卫战中,大败石祗大将刘显部七万,斩首三万余级。刘显假意请降,逃归襄国,杀石祗自立为“襄国开国皇帝”,后赵灭亡。冉魏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等皆叛归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胁迫洛州刺史郑系,以三河归顺东晋。慕容儁亦趁机派慕容恪攻陷河北重镇中山(郡治卢奴,今河北定州市),派相国封奕攻陷渤海,派慕容评攻南安,杀死冉魏宁北将军白同,幽州刺史刘准、赵郡太守李邽投降燕国。
公元352年(晋永和八年),刘显大军攻常山,冉闵亲率八千骑兵急援,大破之,一路追到襄国,斩杀刘显,招降其大司马刘宁、大将军曹伏驹;经过两年征战,终于平定了冀州(今河北南部),然而此时冉魏国力、军力亦折损惨重,尚未得休整喘息之机,接着便要与虎视眈眈的北方强敌——前燕决一死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