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昆阳之战为什么新朝会战败?王莽败在哪里?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7-26)332

昆阳之战为什么新朝会战败?决定新莽政权和汉命运的昆阳战略大决战,以汉军的大获全胜,新莽军队的惨败而告终。新莽军队以42万之众,何以败在汉军1万多人的手下,而且莽军又几乎全军覆没,这其中的教训是很发人深省的。

一、莽军决战战场的选择失当

战略决战的双方往往都是倾其全力以赴,即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因而通常是在关键的时刻、关键的地区进行较量。但是,这次决战却选在了昆阳这个不大的小城,尽管它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但就 战略全局来看,既非瞰制一方的重要中心城市,也非屏障京师的险关要隘,而仅仅是处于京师长安、战略重镇洛阳、宛城这个三角轴心边沿的一个不大的城邑。占据了昆阳,一不会对京师形成威胁,二难以抵抗洛阳、宛城的南北夹击,莽军如果保住宛城,则汉军即使占领了昆阳,也很难长久保持。因而,在这样一个没有重要意义的地区,面对不足万人的对手,投入42 万大军进行决战,不能不认为是毫无意义的盲目行动。

二、莽军错用骄狂无能的统帅

战略决战维系国家之命运,统治之存亡,战场统帅对决战的结局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新莽王朝选定统率42万大军的核心将领不是选贤任能,而是择官高而定,以唯亲是用。莽军统帅王邑、王寻可谓自西汉以来战争史上少见的庸碌骄狂之徒。昆阳战前,纳言将军严尤建议不攻昆阳,直下宛城,一旦解围,昆阳则会不攻自下。

这本是对莽军战略全局极为有利的良策,但却被王邑一口回绝,当昆阳小城久攻不下,又拒绝了严尤“围师必阙”的重要建议。结果40多万大军顿兵坚城之下,坐视宛城失守,战略上丧失了可贵的时机,使本来主动进击的绝对优势之军,完全化为无用之物。假如王邑能采纳严尤提出的各项建议中的任何一项建议,或置昆阳城于不顾,或围三缺一,或接受昆阳汉军的投降,那么昆阳、宛城之战的结局则可能会是另一种局面。当然,这不是说已濒临末日的新莽政权会因此而起死回生,但是汉军若不是如此迅速地全歼莽军主力,无疑将会延长消灭王莽政权的时间。

三、莽军在战略战役上吃了轻敌的大亏

莽军统帅王邑依仗自己40多万大军的强大优势,根本不把汉军放在眼里。当他指挥大军到达昆阳城下时,不做任何具体的作战部署,即下令攻城,并且盲目狂妄地说:“屠昆阳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以显示自己的威风。在刘秀、李轶等调来援军时,本来充其量不过几千人,这正是莽军利用自己的优势消灭敌人的良机,但王邑等却出于素来轻视刘秀的傲慢轻敌情绪,只出动万人迎战刘秀的3000敢死队,而置自己的千军万马于无用武之地。结果被刘秀军一举冲垮了莽军的指挥中枢,遭至全军溃败。

莽军的失败,还在于其对事关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行动,既无战略全局的作战设想,又无具体的作战策划,任战争情况的自然发展,凭人多势众,把想当然的马到功成的主观愿望当成胜利的事实 王邑大军完全按照汉军的意志被动盲目地行动,这就使全军将士难以明了为何而来,为达到何种目的而战,当然也就无从发挥积极主动的作战精神。这与汉军明确的战略目的和周密的作战策划,以及为达到目的主动顽强的战斗精神相比,实有天壤之别。昆阳决战生动地证明,只有优势之军,而无具体的作战策划,单靠盲目行动,兵力再多也不过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没有不被击败之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7/327770.html

“昆阳之战为什么新朝会战败?王莽败在哪里?” 的相关文章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266年),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东汉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之孙,东郡太守王机之子,司空王昶之侄。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史学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沈少年失去父母,被叔叔王昶收养,王沈善写文章,最初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后升任中书门下侍郎,高平陵政变后,王...

姜维发动北伐为何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

姜维发动北伐为何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率军北伐,姜维作为蜀汉政权的后起之秀,智勇双全,军事能力也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将士们斗志高昂,可是,为什么和曹魏交战,总是战败呢?姜维最终惨死,令人不胜惋惜。姜维数...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历史上李自成是如何整顿起义部队的?有哪些方法?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领袖,崇祯十七年建立大顺政权。 “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并委派官员治理地方,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从流寇向政权过渡。其时,大江南北的农民起义军部队,除张献忠部外,都已经服从李自成的领导...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如果在殿试中考了第一名,就称之为“状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自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以来,无数人为了中科举当官而前赴后继,忍受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最终考核出来的第一名叫作状元,是经过层层考核涌现出来的天才,历来受到帝王们...

乙弗皇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乙弗皇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被赐死的原因是什么?

乙弗皇后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河南洛阳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受很多清宫剧的影响,许多女生都想穿越到选秀时代的封建王朝,梦想成为后宫群芳的“领头雁”。只不过,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什么社会话语权,她们光鲜亮丽的背后,...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陈郡阳夏县人。晋朝时期名士、官员,“江左八达”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国子祭酒谢衡的长子,太常卿谢裒的兄长,太保谢安的伯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喜读《老子》《易经》,成为名士王衍所亲善的“四友”之一。西晋末年,授太傅(司马越)参...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对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为何汉朝只是出嫁公主而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与匈奴人和亲制度始于汉朝汉高祖刘邦时期,但是好奇的人会发现在历史上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都是汉朝一直在给匈奴出嫁公主,却不见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为妻,这和后来的清朝推行的满蒙和亲政策...

评论列表

青鸟
青鸟
4个月前 (08-07)

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对昆阳之战深感震撼,新朝军队的失败深刻反映了战略决策的重要性以及用人之道的必要性:莽军选择战场不当、错用统帅且轻敌冒进;反观汉军的策略明确作战勇敢则大获全胜!这教训告诉我们即使拥有优势兵力若无明智的领导和周密的计划也不过是乌合众击溃是必然的结局这也警示我们在面对重大挑战时务必谨慎行事不可盲目自信需发挥集体智慧做出正确抉择才能取得成功之路啊!

金磊
金磊
4个月前 (08-07)

作为一位历史爱好者,我对昆阳之战的研究深感震撼,新朝在战略选择、统帅用人和战役态度上的失误导致了其最终的失败命运实在令人深思!莽军选择在无关大局的城邑决战实为失策之举;错用骄狂无能的将领更是致命之误啊!屠戮无辜者得胜的思想导致轻敌冒进最终招致大败的结局可谓是对盲目行动的有力警示吧?反观汉军的明智决策与顽强战斗精神则彰显出其卓越之处所在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并吸取其中的智慧精髓来指导未来的道路抉择与发展方向的选择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