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析: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2)100

莱比锡战役过程是什么

据史料记载,莱比锡战役过程对法军来说非常不利,一开始法军取得了优势,后来拿破仑没有直接指挥的部队却遭到连续的失败。首先向波希米亚军团迂回的之一军,在库尔姆附近被敌军主力包围。战斗持续到八月三十日,最终弹尽援绝,被迫投降,失去一万三千多人。

解析: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莱比锡战役剧照

拿破仑从西里西亚返回德累斯顿时,留下七万五千人的部队。联军指挥官得知消息,立即停止撤退,向西里西亚军团反攻,结果这次将法军打回博伯尔河西岸。法军这次损失约一万五千人。法军向柏林进攻的四个军,被北路联军击败,法军损失三千人后被迫从易北河一线撤军。从汉堡出发准备策应的十三军,也一样受挫。从这以后法军在东和北线连遭挫败,被迫进行防御。这时候莱比锡战役过程变得对法军不利。为了扭转战局,拿破仑命令德累斯顿的部队进行防御,乌迪诺由于连续失利请求解职。

之后莱比锡战役过程变得更加残酷,面对联军三路大军的包围,法军部队疲于奔命,给养越来越差,土兵每天的食物非常少,已无肉类供应。部队损失很大,病员也很多。同时联军的兵员却不断地赶到战场。面对优势兵力进攻,拿破仑命令法军撤离一些难以防守的阵地。但最后还是寡不敌众,被动局面很严重。拿破仑后来评价这次战役时说,如果当时有三万发炮弹,他就会取得胜利。

莱比锡战役评价介绍

莱比锡战役发生于一八一三年,此战以法国战败而结束,那么世人对莱比锡战役评价如何呢?

解析: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拿破仑画像

文献中莱比锡战役评价指出那时联军的兵力急剧增加,进行过多次、多战线的作战,这种复杂局面让拿破仑难以做到指挥若定。这时候他的将军们却又不能主动指挥。拿破仑四处游走做出各种命令,这常让法军进入被动局面。拿破仑曾口头命令艾尔斯特河上增设桥梁,可是总参谋长贝尔蒂埃的想法是没有书面命令不能进行,因此并没有架桥,这导致法军在撤退时只有一座桥,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莱比锡战役评价中包括对两军将领的评价。包岑战役中内伊迂回,比拿破仑预计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但是没有得到进一步沟通,就一直停滞,等到命令到达已经贻误时机进入被动局面。联军取得胜利,一是由于兵力的优势,二是战术灵活。专门打击法军其他将军率领的队伍,避免同拿破仑作战。抓住法军指挥的弱点,联军行动非常小心,谨慎迟缓,在联军阵营中,普军大将布吕歇尔大胆的行动对联军起了 *** 作用。他渡过易北河与北路军团会师,从西北迂回到法军侧后,配合了波希米亚军团形成包围的形势,从而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莱比锡战役意义重大,打破了拿破仑独霸欧洲的企图,更是完成了反法联盟的任务,此战之后拿破仑帝国走向覆灭。

解析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莱比锡战役是影响欧洲命运的一次战役,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民族之战,这么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解析: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拿破仑画像

当年发生在莱比锡城下的旷世大战,其中一方是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组成的反法同盟,另一方是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如果法军获胜胜利,欧洲将在法兰西的铁蹄下进行统一。如果拿破仑战败,欧洲将回到以往的格局。两军的对抗没有明显的民族性,那么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呢?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进行了统一,由于外国封建势力的干涉,企图扼杀革命。一开始法国对外战争是防御性质的,是正义的战争。但后来拿破仑的野心膨胀,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战争,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莱比锡战役中法国战败,被法国压迫的国家才得到解放,这些国家已经回不到古代王朝,就在民族主义 *** 下变成了 *** 国家。1813年欧洲各国第六次组成反法同盟,拿破仑率领40万人和联军作战,不料却在莱比锡战役中被打败,其各附庸的小邦国乘机摆脱了法国统治。这次战役不仅对局部历史有影响,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次战役决定了欧洲近代史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深刻影响了今后世界格局的形成,近代是属于欧洲的时代,欧洲的命运对世界影响巨大。这就是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的原因。

莱比锡战役结果如何

莱比锡战役结果对当时欧洲格局非常重要,这次战役防止了拿破仑继续称霸,也防止了欧洲出现一国独大的局面。

解析: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拿破仑画像

莱比锡战役结果对欧洲其他国家和法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19日9时沙皇要求驻守在莱比锡的法国部队投降,但遭到守军拒绝。法军在撤退期间出现一次意外,保护桥梁的一个工兵收到命令,敌方军队一到就炸桥。当布吕歇尔和他的骑兵往桥梁方向前进时,一阵枪响使工兵班长慌了神。误认为敌人来了,马上引爆了大桥上的 *** ,炸毁了唯一可以撤退的路线,两万八千人不能过河,麦克唐纳侥幸游泳到了对岸,其余法军全部被俘。对欧洲影响重大的莱比锡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莱比锡战役结果是法国损失六万五千人,其中三十六名将军和三万余人被俘。二十八面军旗被缴获,损失九百辆弹药车、三百多门火炮和四万余条枪。拿破仑指挥逃出来的部队且战且退,在十一月来到莱茵河,留下马尔蒙的三个军团做后卫, 自己来到巴黎。十月十一日圣西尔宣布投降。最终联军虽然获胜,伤亡却大大超过了法军,达到五万四千人。艾尔斯特河边的阵地上血流成河,但这次旷日持久的大战使近代欧洲走出中世纪阴霾。法兰西之一帝国从此倒塌,法国又开始回到一七九三年的被动局面,随时都可能面临强敌的入侵。

莱比锡战役背景介绍

莱比锡战役是决定法国皇帝拿破仑命运的一次战役,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相当重要,那么莱比锡战役背景是什么呢?史料记载1812年12月18日,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回到首都巴黎,这就是莱比锡战役背景。1812年是最令欧洲恐慌的一年,由于野心的膨胀,在这一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他集结了57万之多的大军,然而这位有着欧洲之一天才军事家称号的拿破仑,却在对俄罗斯的战斗中犯下很多不可逆转的错误,最终兵败如山倒,军队败逃时不足3万人。

解析: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莱比锡战役画像

通过莱比锡战役背景可以知道,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之后,第六次反法联盟迅速的成立,拿破仑是否依旧有能力率领他的军队征服欧洲、击溃第六次反法联盟成为当时欧洲所有人心中的谜团。1813年,拿破仑率领法军打了一系列战争,接连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第六次的反法联盟实力不容小觑。

奥地利的首相梅特涅调停议和,这样就出现了短暂休战,不过战火很快又烧了起来,原因就是议和条件是法国必须放弃部分领土。梅特涅警告拿破仑,如果他不同意议和,奥地利将加入反法联盟,拿破仑从来不怕恐吓。8月10日战火再次燃起,奥地利在两天之后加入反法联盟。拿破仑的部队虽然在德累斯顿战役中胜利,但是形势却越发严峻起来。以上便是莱比锡战役背景。

揭秘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为什么会失败

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为什么会失败这一问题在史学界曾引起广泛的研究。研究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考虑,客观全面的了解事实。从广义的来讲,拿破仑在他刚刚执政就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虽然是在侵略扩张增加领土,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在那个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各国的封建王朝和他们生存的封建体制,推翻和打击他们是被压迫的人民所欢迎的。

解析: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拿破仑像

拿破仑执政后期,当他成功的征服欧洲,成为一代霸主之后,这时法国进行的战争,早已经不能为欧洲各国人民解除封建统治的枷锁,给他们带去的是战争的痛苦,这个时候已经获得解放的人,不会允许法国来统治他们,反对拿破仑把战争加在本国身上。所以拿破仑后期发动的战争与大部分人的利益相冲突,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对。各国的统治集团为了维护统治,在和拿破仑战败后,也实行了一些改革,利用人民反对法国霸权的情绪,煽动人民发动反抗法军的起义。

法军就这样在和充满了敌意的国家对抗,缺乏广泛的帮助,情报滞后,人员常常受到偷袭,补给越来越难。法军中的外籍士兵,出现过很多次的阵前哗变。这些所有的事情,给法军的士气造成非常坏的打击。这就是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为什么会失败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8/328981.html

“解析:为什么把莱比锡战役称为民族之战” 的相关文章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一开始不重用韩信,为什么后来主动找韩信,是害怕韩信了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四年,韩信率军攻下齐地,而后被汉王刘邦立为新的齐王。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不是西楚霸王吗?不是横扫天下的...

有哪些与骆统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骆统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作品?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梁武帝在位48年,却40年不碰女人,他身体是不是有问题?

梁武帝在位48年,却40年不碰女人,他身体是不是有问题?

南北朝梁武帝在位48年,却40年不碰女人,他身体是不是有问题?其实他身体行不行我们是无从得知的,但是在皇位上的萧衍,一心吃斋念佛,因为迷恋佛法而禁欲却是事实。其实最早的时候,萧衍还不是皇帝,他在雍州做官的时候,也不是孤家寡人在生活,而是早就结婚了。当时萧衍迎娶了一个大家闺秀,此女子本来就是文采斐然,...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点名让一个大臣陪葬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临终前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此人是谁?康熙此举有何用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康熙为整个清朝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帝王。除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外,还让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也正是因为他为国家发展,...

努尔哈赤死后为什么是皇太极继位 他真的篡位了吗

努尔哈赤死后为什么是皇太极继位 他真的篡位了吗

还不知道:努尔哈赤死后,为何由皇太极继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26年,即后金天命十一年,农历八月十一,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享年68岁。在努尔哈赤死后,他的汗位由第八子皇太极继承,即清太宗。其实努尔哈赤子嗣众多,一共有16个儿子,那么为何由皇...

弘时作为雍正的儿子 雍正为何对这个儿子痛下毒手

弘时作为雍正的儿子 雍正为何对这个儿子痛下毒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为什么要严厉打击三儿子弘时,是为四儿子弘历继位清障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皇宫之中的亲情,真的可以相信吗?当我们看到电视剧中那些皇帝和太子,或者是其他的儿子之间,其乐融融的气氛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种情感,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否真的会出现...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汉武帝常年征战耗尽国库 汉武帝最后是怎么摆脱财政危机的

汉武帝常年征战耗尽国库 汉武帝最后是怎么摆脱财政危机的

对汉武帝和财政危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时外战耗尽国库,西汉是如何摆脱财政危机的?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在刘邦的领导下,经历了七年的奋战终于赢了霸王项羽而成为汉高祖,在他励精图治的打理下,逐渐恢复经济生机,到了“文景之治”更是把汉朝经济推向了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