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被关羽擒获的庞德对蜀汉如此抵触?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庞德的旧主公和兄长都在蜀汉,为何他被俘后,面对关羽宁死不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庞德是三国时期的一流战将,他先是跟随马超,在潼关之战中把曹操打得丢盔卸甲。后来马超归降蜀汉,庞德却投降了曹操。在曹操麾下,庞德尽心尽力,在襄樊之战中抬棺大战关羽。在被关羽擒获后,庞德却宁死也不投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庞德对蜀汉如此抵触呢?
一、马超的薄情寡义伤了庞德的心。
庞德曾经是马超的副将,为马超立下过汗马功劳。在马超席卷关中时,庞德作为马超的先锋率先夺下长安。在潼关之战中,庞德更是在马超的麾下,多次斩将夺旗,立下奇功。在马超遭受惨败后,庞德依然不离不弃,始终追随在马超的左右。
马超在被夏侯渊击败后,在关陇无法立足,只得率领部下进入汉中,投奔张鲁。此时马超的手下,只有庞德和马岱两员将领跟随。马岱是马超的仅存的几位亲属之一,对马超自然忠心耿耿。而庞德则是因为忠义之心,才不畏艰险一直为马超效力。
但是,马超的性格以薄情寡义著称。他为了自己的私心,不顾留在京城的亲族也要起兵造反。这使得包括他的父兄在内的上百亲人,被曹操在一日之间全部斩杀。这使得马超背上了不好的名声,连张鲁都不敢对他信任使用。
马超因此感到抑郁不平,于是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投奔了刘备。在马超的这一次行动中,他的薄情寡义的性格再次暴露无遗。他把妾室和儿子都丢到了张鲁那里,庞德当时身患疾病,也被马超无情地抛弃。
在曹操夺取汉中之后,马超的妾室被曹操赏赐手下,他的儿子则被张鲁所杀。庞德当时面临的处境大家可想而知。正是马超的薄情寡义,才使得一直对他忠心耿耿的庞德,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由于马超的所作所为让庞德感到绝望,所以庞德与马超彻底决裂,不会再与他同处一个阵营了。
二、曹操的器重让庞德感动。
与马超的薄情寡义相对照,曹操对庞德的器重和优待让庞德感动得五体投地。曹操曾经与庞德交过手,对庞德的武艺十分欣赏。曹操使出他笼络人才的手段,在庞德加入自己阵营后,对他十分优待,让庞德十分感动。
庞德随马超征战多年,也没有得到过马超的官爵封赏。而庞德刚加入曹操阵营,就被曹操封为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这个侯爵不是那种虚衔,而是实实在在拥有三百户封邑的爵位。这让庞德感到受宠若惊,甘愿为曹操誓死效忠。
在此后,庞德便动不动就说自己“身受国恩,义在效死”,在很多战事中奋勇争先。在襄樊之战中,庞德跟随于禁率军救援樊城,就亲自与关羽厮杀。他在战斗中经常身骑白马,出没战阵,被关羽的部下称为白马将军。庞德还在战斗中用箭射中了关羽的额头,让关羽军中的人都对他十分忌惮。
在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庞德率领部下坚守在江堤上。他不顾关羽用大船四面围攻自己,用弓箭和关羽军队战斗到最后时刻。在大势已去,部下都纷纷投降的情况下,庞德还乘坐小船企图突围到曹仁军中,由于船翻被俘。庞德用战场上的表现,体现了他“义在效死”的决心。
三、关羽的傲慢让庞德无法容忍。
庞德以他的奋战,足以报答曹操对他的器重。在被俘之后,于禁作为曹操的老部下,对关羽屈膝投降。庞德与于禁相比,更有投降的条件。但是庞德却慷慨赴死,这也让曹操感到惊讶。曹操感慨说自己和于禁相知三十年,谁知道临危处难还比不上庞德。
从曹操的感叹中可见,曹操对庞德为自己赴死也是没有信心的。可庞德却选择了为曹操效忠,这里面有马超和曹操对他的态度原因,也与关羽的态度有很大的原因。关羽对庞德也十分欣赏,想把他收为部下。可是关羽的劝降十分失败,几句话就堵死了庞德投降的可能。
关羽把兄弟之情一直看得很重,他以己度人,首先就拿庞德的兄长现在汉中来打动庞德。可是他不知道庞德和他的兄长势同水火,因为嫂子对自己无礼,庞德杀了嫂子。关羽用兄弟之情来打动庞德,却只会适得其反。
关羽的第二句话说自己想要让庞德做自己的部下,还质问庞德为什么不早早投降自己?这句话让庞德听了,就如同遭受了关羽的羞辱一般。好像是自己投降关羽,做关羽的部下,是一种求之不得的荣誉一般。庞德的抵抗,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关羽之所以如此劝降庞德,完全是一种自高自大的表现。他根本不理睬庞德的感受,也根本不去了解庞德的情况。关羽的劝降,实质上是用死亡来威胁庞德,让他放弃自己的自尊,屈膝投降。这对于庞德来说,是比死亡还要难以忍受的屈辱。于是庞德拒绝了关羽的劝降,毅然选择了死亡。
结语:
庞德先后跟随了马腾、马超、张鲁和曹操几位主公,却对关羽的劝降毫不动心。他之所以对蜀汉政权十分抵触,是由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他的过去的老主公马超投降了蜀汉,马超对庞德的薄情寡义,让庞德不愿意再去蜀汉面对他。
其次是曹操对庞德的器重,让庞德十分感动。为了报答曹操的恩义,庞德不惜以死效忠。在他被关羽擒获后,面对关羽自高自大的做派,还有他傲慢地劝降,庞德在生死面前选择了死亡,宁死也不投降蜀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