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捐纳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过?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07)231

清朝捐纳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过?所谓捐纳制度,指的就是朝廷在特定情况下,允许百姓通过捐钱获得出身资格、官职或官衔的制度,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捐官了,也被称为捐途,这个捐官当然并非是所有的官都能捐。若是京官,从七品京官到郎中可以捐得。若是地方官,从九品到四品的官职都可以捐得。而若是武官,把总到参将之间的官职都可以捐得。为了防止捐纳官掌握的权力过大而在朝廷内部发生大规模的舞弊行为,对于某些重要官职朝廷是不允许以捐纳等异途方式入仕的人担任,只允许科举入仕的人担任,比如翰林院、吏部、礼部等部门的官职。

还可以捐升官位,或是改捐其他官职,又或是降捐官位。比如在外派的官员中以道员的品阶为更高,而在其下的知府、通判、知州等官员就可以通过捐纳升迁。还比如说改捐其他官职的,为了防止官员徇私舞弊和结党营私的行为发生,外派官员的去处一般都是由吏部指定的,由不得官员本人自由决定。但通过捐纳,就可以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上任。

清朝捐纳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过?

还有捐复和捐免。捐复指的是官员若是因犯错被处分或被贬官,又或者是因守孝离任和因事因病辞官,可以通过捐纳恢复自己的官职。如果是被革职或贬职的人,通常就会通过捐纳继续留在原位置。如果是离任的官员,就会捐原官。而捐免指的是在官员任用时,将本应该经过的法定手续省略掉,通过简化手续早日将自己的官职确定下来,尽快上任。比如免试俸、免试举,还有捐免回避、捐免离任引见等,都是通过绕行正常渠道以达到迅速升迁的目的。

高级一点的还有捐花样。能捐花样的人在身份上首先就有些不同,他们都是已经拥有了官衔的人,只是还没有实际职务。因为朝廷设置的官职有限,而拥有做官资格的人却远远大于实设的官职,而其中好的官职更是少之又少,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官职自然会成为众人争抢的对象。因此,为了给自己谋得一个好前途,也为了早日真正走上仕途,成为一个手握实权的官员。他们都会以高价去捐自己内心期盼的官职,加速铨选过程。

捐纳制度的弊端

虽说捐纳制度是在朝廷主导下进行,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但不可否认,捐纳制度本质上还是有悖于传统的官吏铨选制度。对于试图通过此种方式来解决财政危机的朝廷来说,无疑是饮鸩止渴,只会造成恶性循环,留下无穷后患。

首先,捐纳制度冲击了铨选制度,扰乱秩序。按常理来说,以科举入仕方是正途,举人、进士应当构成官僚群体的主体部分。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想要补实缺都尚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正式上任。而在捐纳制度之下,很多人以捐纳便直接得到他人需要数年等待才有的官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捐纳实际上是挤占了社会中那部分无权无势一心希望通过科举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的位置,是对他们的不公平,也是对铨选制度的践踏。

其次,是加剧了吏治腐败,官场黑暗。最后,所有的一切都会转嫁于百姓身上,百姓受到的盘剥更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是商人,之所以会花高价买官职,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而他们为官后,想到的不是如何造福一方百姓,建设更好的国家,而是如何才能更大化地利用自己的身份,收回捐纳的成本。

而捐纳的大量开放,导致“官多如鲫”,大批冗官冗员在社会上出现。而这其中,真正具备政治才干的人又有心造福于民的人少之又少,更多是那些毫无才干只懂得钻营之道的人。因此,为了收回自己的做官成本,他们又会借自己的身份欺压、鱼肉百姓,中饱私囊、甚至 *** ,以各种方式贪污受贿,最后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捐纳制度的积极作用

其一是缓解清 *** 的财政危机,稳定社会秩序。在清朝建立初期,民生凋敝,土地荒芜,“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村”,而此时战事仍然频发,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但清 *** 却面临财政困难的窘境,顺治、康熙时期 *** 财政连年亏损,入不敷出。而巨大的军需又在时刻困扰着清 *** ,是悬在清 *** 头上的一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坠落下来。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捐纳成为顺治帝、康熙帝一解燃眉之急的 *** 。可以看到,捐纳制度为清 *** 带来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而这笔收入成为清 *** 此后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活动的物质基础。比如在康熙十三年,为平定“三藩之乱”朝廷大开捐纳筹集军费,百姓对官身天然的向往推动他们前仆后继的行捐纳之事,也为朝廷的平乱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正是因为军需上的充足,才得以保证“三藩之乱”最后被成功平定。

除了提供军需外,捐纳还是赈济灾民的重要手段。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评价一个统治者的治理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是要看生活在其统治下的百姓是否能吃得饱穿得暖,有蔽身之所。社会上一旦出现大量的灾民,若是没有及时加以处理,就会变成流民,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主力。因而,每当有天灾发生百姓收成不好时,清 *** 就会广开捐纳,从中得来的银钱、米粮尽数用于赈灾,安抚灾民。

清朝捐纳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过?

其二是对科举制度的补充,“以搜罗异途人才,补科目所不及”。科举制度自隋唐创立以来,经宋元明的发展,到清代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制度和程序。而科举制度自然是为国家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进入官场,但与此同时,科举制度也压制了人才的多样性。科举制所带来的诱惑使得读书人尽读四书五经,作文只做八股文,满门心思放入书本中,两耳不闻窗外事。

而在当时也有不少人认识到了科举制的弊端,比如黄宗羲曾言“科举之弊,未有甚于今日矣”。捐纳制度就是对科举制度一种补充,以捐纳入仕的人并非都是庸庸碌碌、无才无德之人,比如被盛赞廉洁的名臣李卫,还有被封为模范疆吏的田文镜都是以捐纳入仕。正如康熙帝所说,用人“但当论其贤否,不当限以出身”,只要有才有德,便都能入朝为官。

探究清代捐纳制度,不难发现作为一项贯穿清代的制度,在其前期其实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而后期之所以会成为清代灭亡的加速器,还是在于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继任皇帝的开明与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8/329966.html

“清朝捐纳制度具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过?” 的相关文章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陈友谅作为一名坚定的反元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抗击元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洪都大战是陈友谅在和朱元璋的征战中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败笔。为什么说这是陈友谅最好的机会呢?朱元璋在和陈友谅展开决战之前,形势对朱元璋非常不利。不仅仅因为朱元璋人数很少,不仅仅因为陈友谅更熟...

贺若谊:西魏至隋朝名将,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

贺若谊:西魏至隋朝名将,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

贺若谊(520-596年),字道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到隋朝名将,右卫将军贺若统第三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西魏时,门荫入仕,赐爵容城县男,累迁通直散骑常侍。支持宇文泰占据关中,结盟茹茹王庭,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长史。北周...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如果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刘邦能击败项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国士无双,是实至名归的战争奇才。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够战胜项羽,赢得天下。假如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没有去往汉军,那么,刘邦还能够击败项羽吗?其实最后刘邦赢得胜利,更多...

刘邦死后吕雉开始报复后宫 吕雉为何会厚待薄姬

刘邦死后吕雉开始报复后宫 吕雉为何会厚待薄姬

对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而且手段都很高,就连吕雉也对她...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马超、张飞、赵云和黄忠,被刘备封为了自己帐下的五虎上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正史为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封魏延为汉中太守,当关羽知道五虎上将中有黄忠时,非常不高兴,当即撂下狠话,说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这明显是公开看不起黄忠。既然公开了,黄忠肯定知道,那么,黄忠服关羽吗?关羽死后,...

张辽的武艺实力有多强 张辽加入蜀汉能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吗

张辽的武艺实力有多强 张辽加入蜀汉能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吗

对张辽的武力和功劳如何?张辽加入蜀汉,能否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白门楼,张辽破口大骂,曹操大怒欲斩之;一向高傲的关羽竟然下跪为张辽求情。屯土山,关羽想要战死以成仁义之名,张辽单骑上山,促成了约三事,变相地救了关羽一命。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之后,封金挂...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存贤是五代十国的后唐名将,为十三太保之十太保,为李克用家族效力四十多年,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李存贤是如何为后唐竭忠尽智的呢一,投靠黄巢王贤为河南道许州人,少时赶上黄巢之乱,因此在黄巢军路过许州时前往投...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张飞和关羽,一个卖枣一个杀猪,哪来的一身武艺,助刘备夺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人问,关羽和张飞都是野路子出身,一个卖枣,一个杀猪,为何却能骁勇善战,助刘备三分天下?关于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的说法,其实是出自《三国演义》。这两个职业或...

评论列表

冬雪
冬雪
1个月前 (09-04)

对于清朝的捐纳制度,我认为这是一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这一制度的存在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缓解了政府财政危机、稳定了社会秩序并作为科举制的补充;另一方面也冲击铨选秩序造成吏治腐败等弊端加剧百姓盘剥之苦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最终成为清代灭亡加速器之一对此我们应客观看待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评价不可一概而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