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关羽、张辽投降无损光辉一生,为何于禁投降却是污点?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10)11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张辽投降无人指责,为啥于禁投降就遭人唾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于禁前后待遇变化如此之大,其实主要是因为襄樊之战,若是没有这一战,于禁在曹魏的地位应该还是非常高的,因为相比于其他武将,于禁身家清白,并非降将,且是曹操亲手提拔起来的,非常受信任。其实从当年曹操让于禁统兵去救援樊城就可以看出,于禁是多么的受重用!

汉中之战,刘备之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击败了曹操,令曹操大为恼火。不过此战之后的襄樊之战,关羽势如破竹的劲头更是让曹操胆寒。当时刘备集团刚刚打赢汉中之战,任谁都没想到关羽会在这个时候发动大战,按正常思维,这个时候的刘备集团应该偃旗息鼓,好好休整,但关羽这一仗,直接把众人给打蒙了。曹魏名将曹仁,在关羽的进攻下,丧失了以往的勇猛,只能据城力守,无奈向曹操求援,而曹操本身对关羽的能力就非常了解的,当即就同意立刻派援军去救援曹仁。

曹操最开始想派去的人其实是曹植,这一点其实可以反映出曹操这个人的用兵方式,他通常都是以宗亲势力去带领军队,很少把大部队交给外姓将领。不过当时的曹植,行为乖张,竟然喝得酩酊大醉,令曹操非常怀疑他的能力,万一在战场上曹植也这么干,那根本达不到救援的效果。思索一番后,曹操选择了于禁,让于禁统领七军去救援樊城!

曹操的兵权,历来都是交给宗亲,无论外姓将领有多猛,曹操都很少把兵权交给外姓将领,因为曹操也担心这些外姓将领造反啊。但是这一次,曹操破天荒地选择了于禁,令众人大为吃惊。不过回顾于禁的一生,其实也会理解曹操的这个操作。

关羽、张辽投降无损光辉一生,为何于禁投降却是污点?

于禁最开始是鲍信的手下,而鲍信则和曹操是好朋友,后来鲍信为救曹操而死,于禁又归属于曹操麾下了,所以严格来说,于禁其实并非是降将。加入曹操阵营后的于禁,表现非常好,很快就受到了曹操的器重,多次参与曹操对外的征战,屡立大功。于禁在曹营不仅战功很高,而且治军严明,深受曹营众将的敬重!

当时曹操恼恨大将朱灵,想要夺取朱灵的兵权,但又怕朱灵不服作乱,于是命于禁前去执行命令。于禁只带着数十人去往朱灵兵营,吓得朱灵极其手下不敢妄动,最终成功的夺取了朱灵的兵权。

《三国志》: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可以看到,于禁在曹营中的地位非常高,不仅曹操重视他,而且曹营众将也对他非常敬服,可以说照此情况发展下去,于禁在曹魏的日子会非常好过。只不过他非常倒霉的遇到了襄樊之战!

按照正常的兵力配属,其实于禁对上关羽,并不会败得那么惨的,甚至于说,于禁很可能不会大败。但于禁很倒霉的碰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水!

《三国志》: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谁也没有想到,于禁的部队会遇上平地数丈的大水,而于禁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北方汉子,没有大船,在大水中又哪里有战斗力,只能全军撤向高坡。而这个时候,关羽有大船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关羽带着他的水师进攻曹军,站在大船上射箭,曹军就是活靶子。最终于禁无奈,只能向关羽投降。

关羽、张辽投降无损光辉一生,为何于禁投降却是污点?

可以说,于禁之所以败给关羽,其实并不是他的军事能力不行,而是遇上了天灾洪水,谁也没有办法!而且如果一定要追究责任的话,那曹仁的责任似乎更大,因为于禁的扎营地点,乃是曹仁指定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战败的责任并不全在于禁,那为啥于禁投降后却受众人鄙夷呢?要知道三国时期,投降的名将可是非常多的,就连关羽、张辽这种名将,也是做过降将的。

事实上,关羽、张辽投降无损他们光辉的一生,但于禁投降却成为一生的污点,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于禁地位太高,深受曹操器重

上文我们说过,于禁是曹操一手提拔起来的名将,深受曹操器重,在五子良将中,于禁的地位可以说是更高的。而在襄樊之战时,于禁已经被曹操提拔为左将军,假节钺了,也就是说,当时的于禁,在曹魏的地位就相当于关羽张飞在蜀汉的地位!试想一下,如果荆州之战的关羽投降了孙权,众人会如何评价关羽?那必定是痛骂鄙视啊!

以当时于禁在曹魏的超高地位来看,只要他投降,那就肯定会永远受人唾骂的!而反观当年投降的关羽和张辽,张辽投降是在吕布被俘虏后,当时他还只是吕布手下的一个大将,算不上有多高的地位,而关羽在刘备那边,虽然地位高,但是刘备整体实力并不强,所以把关羽的地位也拉得比较低,相比较而言,张辽关羽投降时的地位,都没有于禁在曹操那边高,左将军、假节钺的地位,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得到的!

事实上,如果当时的于禁并不是七军的主帅,而只是一个小副将,没有左将军的名号,那么他的投降肯定是不至于这么受人关注的,也不会被人非议这么久!就如当年的张辽和张郃一样,投了也就投了吧!

关羽、张辽投降无损光辉一生,为何于禁投降却是污点?

二、庞德的衬托

于禁参与襄樊之战,遇到平地数丈的大水,本身就是非常倒霉的事情,但是他最倒霉的地方其实还在后面,因为他碰到了庞统这个副将!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于禁投降之事之所以被如此放大,主要还是因为他旁边站着个庞德!

于禁投降,在我们常人看来,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于禁当时已经走投无路了,但是庞德的行为却让于禁的投降看起来并不是非常光彩。庞德虽然只是副将,且是降将,但是人家面对关羽的进攻,可是拒绝主动投降的,而且就算庞德被捉,面对关羽的劝降,庞德也是拒不投降的,宁愿以死明志!

《三国志》: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与于禁的投降行为来对比,庞德宁死不降的行为顿时显得非常高尚,令人非常敬佩。也正是因为庞德的衬托,于禁原本无可厚非的投降,让人看起来就非常拙劣了。连曹操都感叹,他和曹操相知三十年,怎么到了危难时刻的于禁,表现却不如庞德了?

《三国志》: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以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关羽、张辽投降无损光辉一生,为何于禁投降却是污点?

三、故事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事实上,之所以张辽、张郃等一众曹魏降将,在史书中的评价都不错,乃是因为曹魏最终做大了,掌握了话语权。若是当年白门楼,吕布逃了过去,成功的击败了曹操,那张辽在史书中的身份其实也是降将,比于禁好不到哪里去。若是袁绍击败了曹操,那投降曹操的名将张郃,在史书中的评价,其实也要差上不少,甚至会被钉在耻辱柱上。从这些记载很容易就能看出一个道理,故事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胜利者肯定是尽量美化自己一方!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于禁投降关羽后,关羽成功的击败了徐晃,拿下了樊城,最终中原动荡,曹操被击败,刘备集团获得胜利,最终问鼎天下,那么于禁的评价会如何呢?不用想,肯定非常高,史书中会说于禁这个人,心系汉室,弃暗投明,他的后半生也将是非常光辉的。不过事实上,于禁在投奔关羽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关羽大败,于禁又被东吴给俘虏了。所以说啊,于禁这人真的是非常倒霉,要是关羽打赢了,那于禁投降的策略就是对的,关羽打输了,于禁的投降自然也就是错的了。

兜兜转转好几年,最终于禁又回到了曹魏,这让当年看重、佩服于禁的纳西人怎么想?当年的大英雄,竟然投降了敌军,这给曹魏其他人会带来多不好的影响?曹魏问鼎于天下,自然是不希望出现投降之人的,所以对于于禁这个人,自然要大肆抨击了,以此在曹魏内部形成一个共识,投降可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8/330461.html

“关羽、张辽投降无损光辉一生,为何于禁投降却是污点?”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贺若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贺若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出身将门,少有大志,擅长骑射,博闻强识。初仕北周,追随齐王宇文宪,封当亭县公。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地区,封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后,拜吴州总管,参与隋灭陈之战有功,拜右武候大将军,封上柱国,进爵宋...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然不...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最终下诏禅位李世民,自己升级为太上皇。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植《七步诗》(版本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为什么想要提前告老还乡呢?他有着怎样的功劳?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的开国皇帝们对功臣有多忌惮,看看汉朝皇帝刘邦就知道了。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收拢了一众能人异士,并且为了笼络住这些人的人心而许给了他们不少好处。可是,...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开府治事,以为丞相府令史,迁相府主簿,赞为“良士”。累迁尚书仆射,封南乡侯。尚书令陈祗去世后,继任尚书令。景耀四年(261年),迁任辅国大将军,与卫将军诸葛瞻并为平尚书事,连同侍...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对论领兵打仗的本事,樊哙远不如刘邦,为何敢在鸿门宴朝项羽瞪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知名度很高,鸿门宴上朝项羽吹胡子瞪眼,是樊哙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但实际上,樊哙领兵打仗的本事,在汉初名将中,并不突出,且不说完全没法跟淮阴侯韩信比,也没法跟英布、彭越、卢绾、刘贾等...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表奏吕凯功劳,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