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宦官黄皓是怎么死的?小说和历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蜀汉灭亡后,黄皓的下场如何,小说与历史完全不是一回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后期,蜀汉宦官黄皓欺上瞒下,祸国殃民,导致蜀汉国力江河日下,岌岌可危。公元263年,邓艾另辟蹊径,偷渡阴平,绕过姜维镇守的剑阁,越过七百里原始森林,来到蜀汉腹地,陷江油,战绵竹,消灭诸葛瞻御林军,直达成都城下。
此时的蜀汉朝堂乱作一团,有人说要投奔盟友东吴,有人说迁都南中,还有人要与成都共存亡。最后还是投降派谯周出马,一一反驳以上众人的建议,认为没有到它国流亡的天子,也没有借助少数民族势力的皇帝,至于鱼死网破,那更加不可取,为今之计,只有开城投降邓艾,方为上策。
后主刘禅听了谯周的一番话之后,茅塞顿开,下定了决心,准备绑缚自己,开城归降。虽然经过第五子北地王刘谌的血谏,刘禅也没有改变开城投降的决定。在归降后,邓艾对蜀汉皇帝刘禅及群臣是如何处理的呢?尤其是祸国殃民的黄皓,邓艾绕过了没?小说和正史上记载的是否一致?
在北地王刘谌死后,后主刘禅率领太子诸王,及六十个大臣,“面缚舆榇”,从北门出去十里,向邓艾献上降书顺表。邓艾扶起后主刘禅,亲自为其解开绳子,焚烧棺椁,一同进入成都城。从这儿看,邓艾对刘禅非常友好,已经宽恕了刘禅。
艾来到成都城后,为稳定蜀汉形势,效仿东汉邓禹,便宜行事,封后主刘禅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大臣,也各有赏赐。他还令刘禅派人给姜维下旨,让其放下武器投降,对于阴险狡诈的黄皓,不会留情,准备斩之。这下把黄皓给吓着了,他惊慌失措,担忧自己的脑袋搬家。
黄皓冷静思索之后,逐渐放下心来,认为不管是谁,都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钱办不到的事情。金钱对于黄皓来说,就是一堆数字而已,多年的搜刮不是吹的。因此,黄皓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金银珠宝来贿赂邓艾的左右亲信,得到了赦免。自是汉亡。这时,黄皓逃过了一劫,保住了项上人头。
然而,黄皓逃得了初一,没逃得十五。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本应该告一段落。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听从刘禅圣旨投降钟会的姜维其实是假投降。他归顺钟会,和其聊得非常投机,同时离间钟会和邓艾的关系,进行“曲线救国”。
一山不容二虎,钟会和邓艾本来就互看不顺眼,加上姜维的添油加醋,很快便火并了。这场动乱,最后姜维、钟会、邓艾都死了。司马昭为彻底解决蜀汉问题,于是将刘禅及原蜀汉大臣都迁往洛阳,目的是将刘禅等人管控起来,严密监视,杜绝再次出现姜维作乱之类的变故。
为此,司马昭还对刘禅进行了多次试探,如演奏蜀乐等。幸好刘禅继承了乃父刘备的表演天赋,通过“此间乐,不思蜀”,成功骗过司马昭,消除了猜忌,保全了自己及家人、原蜀汉文武大臣。
我们不得不承认,刘禅在亡国后,做出的应对策略是最明智的。然而,跟随刘禅来到洛阳的宦官黄皓,这次没有躲过“十五”,被司马昭以祸国殃民的罪名凌迟处死。(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宦官黄皓的结局,躲过了初一(邓艾),没躲过十五(司马昭),最后身首异处。估计黄皓来到洛阳,正做着享受未来美好生活的美梦,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大刀。
而在正史上,完全不是小说中那么一回事。据《三国志·董允传》记载:邓艾进入成都后,接受了刘禅的归降,却以黄皓阴险狡诈为由,准备将其处死。然而,黄皓使用重金贿赂邓艾左右亲信,得到宽恕。
从此之后,历史上再没有关于宦官黄皓的相关记载。司马昭既然绕了后主刘禅,也不至于和一个小小的宦官计较。因此,黄皓可能跟随刘禅来到洛阳,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也可能退隐田间,过起了居士生活。
《三国志·董允传》:“及邓艾至蜀,闻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罗贯中为了表达恶人有恶报的思想,这才演义中虚构了黄皓被司马昭所杀的剧情,实际上,小说和历史完全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