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面,刘邦与朱元璋为何却要滥杀功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帝和功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当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大秦,开启了封建王朝之后,中原大地上,朝代数次更迭。天下大势,分分合合之中,涌现出不少的英主名臣,也有数不尽的庸主奸臣。
在众多的君主当中,有颇具代表性的四位君主,分别为李世民、赵匡胤、刘邦、朱元璋。这四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呼声颇高,褒贬不一。
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面,可以大概分为两组,李世民与赵匡胤可以善待功臣,而刘邦与朱元璋为何却要滥杀功臣?
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然后李渊退位,安心地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一度还添丁进口,乐得自在。而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那群猛臣良将,则大都有一个很好的归宿。
一直到李世民去世,他也没有肆意屠戮功臣。不但如此,还弄了块24功臣的荣誉墙,将这些为大唐有功的人,全都贴了上去,供万民敬仰。
不单单给了大将们实惠,还给了他们荣誉。可以算得上是君臣关系最和谐的皇帝了。
赵匡胤则稍微差点,他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取得政权之后,对于那些当年陪着他打天下的兄弟们,也算是不错。
仅仅是将他们的兵权收回,一个个的倒是都得以安享晚年。不但如此,对于柴荣的子孙们,赵匡胤也妥善安排,堪称最暖的皇帝。
刘邦与朱元璋放到一起说吧,他们做事就比较过分一点了。当年陪着刘邦共同打天下的异姓王,一个个都以谋反之名被他处理得差不多了。当然,这也不能怪刘邦,就拿韩信来说,如果刘邦不果断出手,或许他还真就谋反了。
即便是刘邦不太仗义,但毕竟还是让一 *** 的功臣得以善终了。
朱元璋在处理这些事方面,便显得有点狠了。除了汤和之外,当年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那批淮西勋贵们,几乎就被收拾完了。
李善长跟随者朱元璋,好歹兢兢业业那么多年,可朱元璋还是没有放过行将就木的李善长。蓝玉、冯胜等人,哪个不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处理起来,一点情面都不留。
要说杀害功臣力度更大的,在整个封建历史中,朱元璋当列前茅。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朱元璋与刘邦咋就不能用温柔点的手段对待这些功臣。
愚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方式不同
李世民与赵匡胤出身要比刘邦与朱元璋强得多,李世民妥妥的关陇世家子弟,赵匡胤也出身低级军官之家。
因此,李世民与赵匡胤是带领这群手下的弟兄争夺天下。他们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即便是在夺得天下之后,也没人敢质疑二人的地位。
而且在古代社会,是注重出身与血统的,二人的出身正,血统纯,本事大,谋略足,兄弟们服气。
刘邦与朱元璋呢?是和兄弟们一起打天下。他们从出身,到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好多少。刘邦是个亭长,而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
汤和等人也仅仅是因为年龄关系,称一声大哥。朱元璋能取得天下,全都是仰仗这群兄弟们同仇敌忾,用命拼来的。
要说朱元璋真正打了几场硬仗,还真就说不出来。因此淮西将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明的江山是咱兄弟给打下来的。”
这句话就是朱元璋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别人越说,他越不踏实。他越自卑,就越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对比来看,李世民与赵匡胤的格局与自信心要比刘邦和朱元璋高得多。
李世民与赵匡胤,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
李世民与赵匡胤都是“抢”来的皇位,一个是在自己老爹的手里抢来的,另一个是在自己上司手里抢来的。
如果再杀害功臣,那必然将会遗臭万年。当皇帝的都怕在历史上留下恶名,要不然魏征能靠着怼李世民出名?
朱元璋与刘邦则不一样了,他们白手起家,出身虽然差,但皇位的来路正。符合了时代的潮流,因此做起事来,更任性一些。
皇帝本不就这样,不爽了就要杀你。
格局与观念的差距
虽然都当上了皇帝,但布衣皇帝与世家子弟是有区别的。世家子弟从出生开始,便开始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他们从思维方式上比泥腿子出身的这哥俩强得多。
泥腿子出身的朱、刘二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更简单粗暴一些,动不动就是杀。这也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因为维护属下关系,并不是一时之事。
而他们自身能力与水平,也在那放着,他们自己也没有安全感,越没有安全感,就越容易做出点出格的事情。
后记
这仅仅是列举了其中的几点区别,相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至于其中缘由,还需要各位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