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消失的古国之吐谷浑国历史简介 吐谷浑历任可汗世袭表之二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9-11)170

昨日还一派繁荣景象的吐谷浑此刻几近破,缺衣少食,难以为继。拾寅一再哀告讨饶,但文成帝铁了心要斩草除根,不肯罢兵。直到文成帝的孙子北魏孝文帝亲政后,看到吐谷浑国几乎要变成丐帮了,想起吐谷浑好歹也是鲜卑一脉,才下诏准许他们返回故地。经此打击,拾寅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再也不敢和南朝勾勾搭搭,乖乖作北魏的忠实属国,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刚不可久,再强的风也会止些,北魏也是如此。北魏宣武帝元恪死后,秦州反叛,河西的朝贡路线被断绝,吐谷浑借此摆脱了附庸地位,完全独立。拾寅的曾孙夸吕放弃北魏的封号,自号为可汗。

吐谷浑是小国寡民,夸吕在位期间也并没有多少政绩值得夸耀,但他却创下一个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君王比不了的记录从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初年)直到公元591年(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因病去世为止, 夸吕做了92年可汗,《北史》、《隋书》说他活了120多岁。在史书中,三皇五帝都是寿星,彭祖还活了880岁,但这些终究是传说。实实在在的长寿君主,罕有能与夸吕匹敌的。

老而不死是为贼,夸吕本来就脾气暴躁,年纪大了,做事也就越来越糊涂,动不动就责杀部下,侵扰边城。就是在他统治时期,当时中原正是隋朝,吐谷浑屡屡同隋朝叫板,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颇有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劲头,让人难以猜透夸吕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仅玩命地进攻隋朝,夸吕还屡废太子,屡杀太子。在似乎得了失心疯一样的父亲的威胁下,夸吕的儿子中有13个率领自己的部落降附了隋朝,连太子可博汗也因为害怕被废杀,打算绑架父亲举国降隋。不过,隋文帝不知道为什么要放弃这个降服吐谷浑的好机会,表示不赞成这种以子劫父的忤逆之举。可博汗的计划没能实行,后来还真被夸吕杀了。

夸吕毕竟不是神仙,总有死的那一天。他所立的最后一位太子世伏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在公元592年(开皇十一年)夸吕病死后继承了汗位。他一改夸吕与隋朝做对的政策,到长安纳贡称臣,还打算把公主献给隋文帝。但是杨坚是出了名的怕老婆,不敢接受世伏的好意,反而在公元597年(开皇十六年)把宗室女光化公主许配给世伏。可惜世伏得意了没多久,就在第二年的吐谷浑内乱中被杀。世伏的弟弟允伏被拥立为王,迎娶了嫂子光化公主。

虽说两国结下了姻亲之谊,可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崇尚武功,萌生了吞并吐谷浑之意。他扣留了到长安哭奠文帝的外甥吐谷浑顺,在公元608年(大业四年)派黄门侍郎裴矩授意铁勒部侵袭吐谷浑。随后,隋炀帝又派遣杨雄、宇文述率大军出击吐谷浑,俘获吐谷浑10万余众,牲畜30余万头。吐谷浑故地几乎尽入隋朝版图。允伏率残部逃奔党项,吐谷浑顺则被迫长期留在隋炀帝身边陪王伴驾。

隋炀帝的统治很快灭亡,允伏趁着天下大乱又回到故地,并以为唐效力平定凉州为条件,换回了嫡子吐谷浑顺。就在唐与吐谷浑关系的蜜月期,允伏却以为天下打乱之时有机可乘,忘记了当初几乎被隋朝灭国的教训,主动进攻大唐。唐太宗即位后,允伏派兵劫掠侵扰鄯州、兰州、廓州等地,唐太宗大怒之下,派遣名将李靖、侯君集大举讨伐,一直打到黄河源头,诗人因之留下了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诗句。不过,允伏据传是被其部众所杀,也有人说他是自缢而死。太子吐谷浑顺举国降唐。

吐谷浑顺久居长安,大唐君臣对他都颇为满意。唐太宗封他为郡王,还让他回国当可汗。但吐谷浑顺在中原浸染太久,各部大人不服,当被派来声援他的唐军撤走以后,他就被杀害。他的幼子诺曷钵被拥立。大臣们趁机争权。唐太宗怕再出乱子,派兵声援诺曷钵,又封他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在诺曷钵成年后,还把宗室女弘化公主嫁给了他。

经过几起几落,吐谷浑的国力已经颇为不济。而青藏高原的吐蕃则强盛兴起。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吐蕃大举入侵吐谷浑。为了挽救吐谷浑,唐高宗派大将薛仁贵出兵援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唐军在大非川溃败,吐谷浑王族后妃随唐军撤回凉州,自此吐谷浑国境被吐蕃吞并,再也没有复兴。

后来,唐高宗本打算封诺曷钵为青海国王,将其安置在凉州。但凉州实在太荒芜了,而且离吐蕃也太近,吐谷浑上下都觉得那里难以立国,诺曷钵也一再要求举族内迁,所以,吐谷浑宗族百姓最后被安置到了灵州地界,筑城而居,高宗赐名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希望他们能安居乐业。可惜过了几代,安乐州还是被吐蕃攻陷了,吐谷浑的族人再次内迁到山西晋南一带,渐渐演变成了今天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的土族。

前边提到的慕容复,就是吐谷浑王族的末裔。虽然他被唐德宗加封了一大堆头衔,但在他死后,吐谷浑慕容王族就不再有封爵,延绵了300多年的吐谷浑王系就此香火断绝。到诺曷钵国破内迁为止,吐谷浑共存世352年,传位19君。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慕容复正是吐谷浑乃是慕容鲜卑的最后一位国王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弘化公主墓的偶然发现,启开历史的神秘之门

古代消失的古国之吐谷浑国历史简介 吐谷浑历任可汗世袭表之二

弘化公主墓

甘肃武威市城南20公里的南营乡青嘴湾,峰峦起伏,峡谷纵横,大水、冰沟两条大河湍流急下。在两条河汇合处,有一座南营水库,一座古墓就坐落在水库对面祁连山南麓的山岗上。

由于史书缺乏记载,千百年来,根本没有人知道这座古里葬着什么人。

清同治年间,满清 *** 制造民族矛盾,引起回、汉仇杀,甘肃武威当地的百姓纷纷上山挖窑洞避难。有个性梁的人家,凑巧挖进了这座古墓。他们取火一看,只见墓中金碧辉煌,壁画满墙,随葬器物很多,除有彩绘的木俑、马、牛、骆驼等大批木器外,还有不少铜器和金玉珠宝,琳琅满目。梁氏将金玉珠宝盗走贩卖,发了一笔横财。

从此以后,古墓的厄运接踵而来,但人们只注重金银珠宝的寻找,绝大部分珍贵文物包括墓志在内却未遭大的破坏,保存尚好。没有人去探寻这古墓的主人是谁。

1915年4月,古墓又被人掘开,掘墓者挖到了一块墓志,收藏起来,密不告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不长,方圆数十里便家喻户晓,前往掘墓者家参观墓志者络绎不绝,犹如赶庙会一般。当时的武威知县唐敷容是个有见识的人。他知道武威自古是西陲重镇,一定会有古代的石刻埋藏于地下,因此吩嘱商务会会长贾坛代为寻访。贾坛无意间得知青嘴湾古墓有墓志出土,立即找到了收藏墓志的人,将墓志带回,放到武威文昌宫里保存。

墓志为正方形,志盖正中篆书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四周雕刻缠枝草叶花纹图案。雕刻极为精美。志底文字25行,满行24字,字体端庄秀丽。大周,在历史上是武则天称帝够的国号。从墓志上看,古墓主人是大周西平公主。经过对墓志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古墓的主人大周西平公主,是一个被称为弘化公主的人。墓志中称这位弘化公主诞灵帝女,秀奇质于莲波;诧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禀训,沐胎教之宸猷;姒幄承规,挺□闱之睿敏。显然,弘化公主是位非常漂亮而且有教养的皇室女性。此时,大家才知道竟然有一代公主葬于武威。那么,弘化公主究竟是谁呢?

弘化公主,武则天时赐姓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出生于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是唐宗室淮阳王李道民之女。这位弘化公主,成就了唐朝的一段历史。

公元634年(唐贞观八年),吐蕃松赞干布与羊同(居住在今 *** 自治区西部和北部的古代游牧部落)共同进攻吐谷浑。次年,吐谷浑又遭唐军攻击,大败,分裂为东西二部。西部吐谷浑由伏允次子率领西退,以新疆鄯善为中心,后降服吐蕃;东部吐谷浑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以伏俟城(今青海省共和县境内)为中心,依附于唐。唐王朝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后来,慕容顺被其臣下所杀,唐朝廷又立慕容顺之子燕王诺曷钵为吐谷浑王,封其为河源郡王,后又改封为青海国王。 诺曷钵颁行唐朝历法,奉唐朝年号,与唐朝关系很好,后备唐朝封为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公元636年(贞观十年),诺曷钵赴唐都长安晋谒唐太宗,并向唐太宗请婚。太宗慨然应允,表示要将宗室女弘化公主许配给诺曷钵。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二月),弘化公主18岁,出落得才貌双全,丽质美艳。李世民遣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民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携带大批物资护送弘化公主到吐谷浑,与诺曷钵成婚。

那一年,弘化公主离开长安,远离富贵之乡,远离父母亲人,来到了辽阔无垠的高原草地,人烟稀少的荒山秃岭,过起了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以肉酪为粮的游牧生活。七年后,也就是25岁时,弘化公主与诺曷钵生下了长子慕容忠。

从弘化公主和亲吐谷浑开始,吐谷浑与唐王朝的关系日益亲密。10年后的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唐高宗李治继位,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次年,诺曷钵遣使向朝廷敬献骏马。公元652年(永徽三年),弘化公主请求入朝省亲,唐高宗派左骁卫将军鲜于匡济前往迎接。十一月,弘化公主和诺曷钵到达长安,朝见了高宗。弘化公主是唐代外嫁的十几位公主中惟一回过长安的公主。高宗优礼相待,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赐嫁诺曷钵长子慕容忠,金明县主赐嫁诺曷钵次子。

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吐蕃击溃吐谷浑,诺曷钵携弘化公主,率残部逃到凉州,向唐求救。但唐军救援不力,致使立国350年之久的吐谷浑王国最终灭亡。

公元670年(咸亨元年),唐朝派薛仁贵率兵攻击吐蕃军,打算护送诺曷钵回归故国。可是,薛仁贵被吐蕃军大败于大非川(今青海海南州切吉乡旷原),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吐谷浑复国的希望彻底破灭。

公元672年(咸亨三年),唐朝将诺曷钵迁到鄯州(今青海乐都)大通河之南。诺曷钵惧怕吐蕃,不安其居。唐朝便又将其徙于灵州(今宁夏同心一带)。弘化公主在吐谷浑生活了58年,于公元698年(唐圣历元年)病逝于灵州,享年76岁;于次年初迁葬于凉州。

弘化公主在吐谷浑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贡献了毕生心血。弘化公主入吐谷浑,也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使唐与吐谷浑的关系很快得到改善,而且也促进了唐与吐善的友好往来。

在弘化公主的墓志上,还有一首不知何人所写的诗:

南雪山分百鸟城,邦嫒殂分此瘗灵。

塞草初凋兮哀挽声,幽泉已闷几时明?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唐人以及吐谷浑人对弘化公主的爱戴与怀念。

从发现弘化公主墓志之后,武威地区又先后发现了8座唐代吐谷浑的墓志铭,分别属于代乐王慕容明、安乐王慕容神威、青海王慕容忠、政乐王慕容煞鬼、金城县主、燕王慕容曦光、元王慕容若夫人、大唐故武氏夫人。根据墓志记载,从弘化公主到慕容曦光四代的墓,都葬在武威。

吐谷浑在武威地区并没有生活多长时间,为什么死后都要归葬于此呢?

原来,凉州南山离原吐谷浑中心青海较近,隔祁连山就是他们原来的领地,今天的祁连、旦玛乡及武威的南营乡青嘴、喇嘛湾是其休养生息的主要地区。葬于此地,既可受到唐朝的保护,又靠近故乡,可以抒发眷恋故土、怀念游牧生活之情。在青嘴喇嘛湾发现的慕容氏墓葬,都是墓门向南,建于山岗之上,大有望乡的含义。其次,慕容氏虽迁到了安乐州,但此地仍有吐谷浑部落游牧。基于以上原因,凉州才成为吐谷浑王族慕容氏的坟茔。

自从知道古墓为弘化公主墓之后,当地人就填塞了盗洞,使墓内公主遗骨及大批文物得以保存。同时,又在墓旁山岗上建造了公主庙,绘画了公主像,远近群众经常前往祭拜,一年四季香火不断。1927年,公主庙不幸毁于地震。

后来,由于疏于管理,当地群众随意掘墓取砖,破坏墓穴,并将大批彩绘木俑及陶瓷器物扔在山下。直到1980年,专家学者才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对弘化公主墓进行了清理。

从弘化公主的墓志以及出土的随葬品以及墓葬的结构、形制等,可以看出吐谷浑民族的丧葬习俗。墓室为单室砖券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斜坡式,甬道及墓室呈过洞式,以条砖叠砌,室内有棺床。随葬物多以木器为主,并有漆器、陶器、瓷器、骨器、铜器以及大量的丝织品和金银珠宝。在木器中,除男女侍俑反映了王族的奢华外,马、驼及家禽之类随葬较多,反映了吐谷浑民族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以肉酪为粮的游牧生活。

弘化公主墓中出土的彩绘木俑,造形生动,神态逼真,为研究唐代的雕刻艺术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出土的漆器和镶嵌银花的漆器,虽大部已残,但仍可看出高超的工艺水平。从丝织品残物可以看出,锦、绢、绮的质地细密牢固,提花准确,颜色搭配得当,彩色鲜艳,纱薄细透明,艳丽无比,反映了唐代精湛的织丝技艺。吐谷浑长期居于甘、青、新一带,位于丝绸之路要道,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这些文物,既是唐代丝路贸易发达的实物见证,也是吐唐友好交往的实物见证。

被盗贼威胁着的丝路最后处女地

吐谷浑从正式建国到最终覆亡,共存在了350年之久。在最初的100年间,经过树洛干、阿豺等几代国君的努力开拓和苦心经营,吐谷浑逐步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小强国。为了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四周强邻环伺的情况下,吐谷浑整体上采取了与其他国家和平交往的策略,不断接受各个强国的各种封赐,同时长期向它们朝贡。可以说,吐谷浑是一个在夹缝中努力做到左右逢源的国家。

吐谷浑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光彩的一页是他们在经济活动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上所起的作用。

开辟于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青海道,在汉朝以后曾经一度冷清,到了吐谷浑时期,青海道开始被重新利用起来,成为当时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由于青海道横贯吐谷浑国境,所以也被后人称之为吐谷浑道。当时的吐谷浑道可谓四通八达:向东可达北朝的北魏以及后来的北周;向南可以沿黄河南岸到达洮河上游地区,并经由此地到达建康(今南京);向西可达西域;向北可以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柔然、东魏和北齐。

吐谷浑人在这条路上首先充当了外国使节和商人的翻译和向导。中亚和西亚的一些国家的使臣来南朝时,都是由吐谷浑人带领,经过吐谷浑道到达中国的。除去穿梭来往的使节,在这条路上络绎不绝的还有东西方各国的商人,以及去西天取经的和尚和东来传法的印度僧侣。

东西南北各色人等的往来交通,使自汉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得以延续,同时也对吐谷浑自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吐谷浑人原本并不信奉佛教,但在慕利延统治后期,佛教开始在吐谷浑流行,原因便是佛教经吐谷浑道从西域和南朝传入吐谷浑。这也说明了吐谷浑道对吐谷浑的文化和宗教的深刻影响。

当然,吐谷浑人在这条路上从事的最主要的活动是和外国商人进行中转贸易,并由此介入国际贸易;同时,他们还与南朝和北朝从事以献为名,通贸市买的商业活动。在这种大规模的国际贸易中,吐谷浑靠着中介的地位,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许多富商大贾腰缠万贯,泼天富贵,以至于国家的财政支出由这些人承担。公元553年(西魏废帝二年),吐谷浑可汗夸吕派使团到北齐去朝贡。西魏凉州刺史史宁探知使团返回的消息后,率兵袭击,俘获跟随使团的商人240多人,夺得骆驼、骡子共计600多头,各种丝绸彩绢上万匹,其贸易规模之大,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令人惊讶不已。

1983年以后,在都兰县的吐蕃墓葬中陆续发掘出大量的丝织物,品种有锦、绫、罗、缂丝等,几乎包括了目前已知的唐代所有的丝织品种,以及中亚粟特人的波斯锦,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图案之美、技艺之精、时间跨度之大,都实属罕见。这些丝织品以及其他大量的出土文物,为青海丝绸之路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充分证明了这条路线的重要性。

在青海省会西宁的黑市上,贩卖吐蕃大墓文物的活动十分猖獗。市场上偷卖的某些都兰吐蕃大墓文物可能比正式发掘出的还要珍贵许多。而在十几年前,许多珍贵的丝织品就已经流失到海外了。遥远时代的吐谷浑人肯定无法想象,他们苦心经营和伪装的墓葬居然如此轻而易举地遭到疯狂盗掘。

丝绸之路上最后一块处女地正在遭受巨大灾难。这是文化上的灾难。

吐谷浑汗国大事记

公元329年(东晋咸和四年),叶延继承汗位,以之一代可汗的名字做姓氏和国号,改姓吐谷浑,正式建立了吐谷浑国。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隋军大败吐谷浑,将今青海大部分地区划归隋朝版图。隋朝末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尽复失地,吐谷浑国复兴,但强盛时期已成为历史。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唐太宗发布《讨吐谷浑诏》,历数吐谷浑历年罪行,发10万唐军兵分三路直指青海,以不到半年的时间取得了全面胜利。

公元635年(贞观九年),唐太宗下诏让吐谷浑复国,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慕容顺不为国人拥戴,在内乱中丧命,其子燕王诺曷钵继位。吐谷浑正式成为唐朝的属国。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腊月),诺曷钵向唐朝请求和亲,太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相许。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年)冬,诺曷钵到长安迎娶公主。翌年二月,唐太宗派遣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民送亲,并陪送了大量珍贵妆奁。从此,吐谷浑与唐王朝的关系日益亲密。

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吐蕃禄东赞大举进攻,在吐谷浑亲吐蕃大臣的帮助下,顺利攻入吐谷浑。吐谷浑国就此灭亡。

吐谷浑可汗表

吐谷浑

吐延叶延 329-351

碎奚 352-371

视连 372-390

视罴 391-400

乌纥提 401-405

树洛干 406-417

阿豺 418-424

慕璝 425-436

慕利延 437-452

拾寅 453-481

度易侯 482-490

伏连筹 491-约540

夸吕 约541-591

世伏 592-597

伏允 598-634

甘豆可汗 慕容顺 635

乌地也拔勒豆可汗 诺曷钵 636-687

青海

乌地也拔勒豆可汗 诺曷钵 636-687

慕容忠 688-699

乌地也拔勤忠可汗 慕容宣超 700

慕容曦皓

慕容兆

吐谷浑王城

古代消失的古国之吐谷浑国历史简介 吐谷浑历任可汗世袭表之二

克措-吐谷浑王国的夏宫

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以北、菜济(切吉)河南,东距青海湖约7.5公里的地方,又称铁卜加古城。周围是一片地域开阔、水草丰美的大草原。 此城当地人称切吉加夸日,藏语夸日为城,称 *** 为加,意思就是切吉地方的 *** 城。因为这里自古以来,一直是兄弟民族游牧之地,他们没有筑城而居的习惯,加上年代久远,谁也说不清它的来历,就误认为是 *** 所筑,其实它就是公元6-7世纪赫赫有名的吐谷浑王城。

对以游牧为生的民族来说,他们并不那么看重和需要城堡,吐谷浑直到五世纪中叶才开始建城,始邑伏罗川;六世纪中叶,其王夸吕始称可汗,居伏俟城。但其习俗仍然是虽有城廓而不居,犹以毡庐百子帐为行屋。隋炀帝大业5年(公元609年)破吐谷浑,以其地置西海、河源2郡,西海郡治就在伏俟城。隋末中原战乱,烽火四起,隋王朝统治摇摇欲坠,没有力量顾及边疆,吐谷浑人又返回原根据地,重整旗鼓,仍以伏俟城为王都。直到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浑被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灭亡,伏俟城一直是吐谷浑的王都所在地,前后至少有120年。

建于1400年前的这座古城,至今仍然保存得相当完整。城略呈方形,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墙基宽17米,高12米。在城内的中轴线两侧,各有隆起的长50米、宽35米的3个互为联接的基址,几组建筑遗迹仍然隐约可见,南面的城墙上有一个缺口宽10米左右,应该就是城门。城内偏西处有一东西长70米,南北宽68米的小方城,门在东边,南北及东墙略高于现在地面,两墙与城西墙重合。城外尚有用砾石筑成的外郭,长15米,高9米,台上有房屋遗迹。外郭的北墙已被河水冲毁,完整的南墙长达1400米。这种城内有城,城外有郭以及中轴线为基础的建筑布局,反映了汉式城郭制度的基本特点,又颇具民族风格,体现了吐谷浑文化的多元性。

在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河西走廊一度阻塞不通的情况下,东西商旅往来多取道祁连山南,经青海西达南疆。伏俟城东连西平(今青海西宁)、金城(今甘肃兰州),南下可达益州(今四川成都),西通鄯善(今新疆婼羌)曾经在中西交通线上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是这条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9/335869.html

“古代消失的古国之吐谷浑国历史简介 吐谷浑历任可汗世袭表之二” 的相关文章

张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张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到西汉大臣张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张禹,字子文。他本是河内轵县人,之后与父亲一起移居到了莲勺。他年少时对卜卦、占卜之术颇有了解,每每在集市上看到卦相摊上有人卜卦时还能从旁参言。长大后的张禹去长安拜师学习了《易经》与《论语》等书。在名家的指点下,聪明好学的张禹学问日进,也渐渐有了些名气,也慢慢有了不...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如果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刘邦能击败项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国士无双,是实至名归的战争奇才。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够战胜项羽,赢得天下。假如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没有去往汉军,那么,刘邦还能够击败项羽吗?其实最后刘邦赢得胜利,更多...

蔡阳有勇气去追击关羽 蔡阳的武力值到底有多高

蔡阳有勇气去追击关羽 蔡阳的武力值到底有多高

对蔡阳的武力值究竟如何?为何被关羽一刀斩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关羽可以说是很早就跟随刘备的股肱之臣,为了蜀汉政权的建立而付出了许多。而就是这样一名在演义当中忠义无双的武将,居然曾经委身于刘备的死敌曹操手下。不过许多读者对此表示理解,当时关羽这样的举动无非...

宋福金的生平经历如何?她到底有多幸运?

宋福金的生平经历如何?她到底有多幸运?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古往今来都有很多,典型的如封建王朝的汉高祖刘邦,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之前,他只是一个街头“小霸王”;再如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从一个放牛娃逆袭为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较之于以上两位千古帝王来说,一...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刘备怎么才能打赢夷陵之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场毁灭性的败仗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虽然事实证明刘备攻打东吴是错误的决定,可是在刘备出征的时候,蜀汉上下没有人认为蜀军会失败。这说明刘...

年羹尧想造反是没有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年羹尧想造反是没有机会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为何年羹尧想造反都没有机会?你看雍正的驭人之术有多强多周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羹尧虽然没有起兵造反,但他的大逆罪就高达五条。年羹尧或许有造反的勇气,但雍正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因为雍正治人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犹如温水煮青蛙。雍正的驭人之术雍正上台时,九子...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吴三桂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他起兵反清的事,特别是他的口号,兴明讨虏,这句话放在电视剧里面或许有些人能信,但是你看看吴三桂的一生,这个人,从他生下来开始,就是个反复横跳的二五仔。吴三桂生于万历四十年的辽东,他的父亲...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