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孙刘已是盟军,这个时期的刘备有哪些表现?
赤壁之战是三国的一个重大转折战役,但是看赤壁之战的细节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孙刘既然是盟军,为什么重点是在刻画江东,而有意忽略了刘备的表现呢?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刘备在赤壁之战的作用体现并不大,或者如演义小说当中一样,刘备只是在赤壁之战当中捡漏,先是在当阳之战被曹操击败,没办法和孙权一起联盟,随后趁着曹军大败,迅速拿下了荆州的南部呢?如果只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那么则是大错特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在诸葛亮前往江东谈联盟事情的时候,就已经是谈及了现实问题。孙权能和刘备联盟,很大程度上刘备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诚如鲁肃所说“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所以刘备并不是唯一项,而是更优选择。但如果刘备不采取合作,孙权也有办法找到其他盟友。而这时候孙权愿意和刘备合作,也是因为刘备具备一定的实力。孙权曾询问诸葛亮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意思也就是刘备虽然是曹操的死敌,但刚经历当阳战败,刘备还能否抵御曹操?这时候诸葛亮则是说出了联盟的关键“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所以孙刘两家的联盟是建立在双方基本平等的立场上的,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并不是说刘备没有实力,纯粹依靠孙权来抵御曹操,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刘备势力的整体作用,从一开始就已经体现。首先就是派遣了诸葛亮前往江东促成联盟,这时候江东内部也一直是争执不断,此时的孙权也需要一个外部势力来帮助转移内部矛盾。而这里诸葛亮的及时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双方你情我愿之下,孙权才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内部,并且连同周瑜、鲁肃等人达成联盟抗曹的事宜。
另外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也没有停止动作,先是在江夏附近击败了曹操所任命的江夏太守文聘。在《三国志》中记载“太祖先定荆州,江夏与吴接,民心不安,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而当阳之战被击败后,刘备的撤退线路就是前往刘琦所在的江夏,此时刘备则需要先稳定江夏的局势,故而刘备前期稳定了江夏,和文聘力战并且获胜。
而后重要的一点是在三国时期的多方史书里,都明确提出了刘备在赤壁一战当中发挥的作用。如《武帝纪》里说的是“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之后则是《三国志》里的“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当然这是《关羽传》的记载,所以有偏向刘备的理由,说的是孙权辅佐刘备。但是在《吴主传》里一样是没有抹杀刘备的作用,其记载是“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所以不管是从哪里的记载看,刘备都是在赤壁之战里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而不是所理解的刘备只是在赤壁之战里起到辅助作用。而后在赤壁之战的收尾工作当中,刘备追击曹操,一直是抵达到南郡。而这也是有着充分的史料证明,所以说刘备在赤壁之战里起到主动作用。从一开始的鲁肃建议刘备联盟,到后来的赤壁之战,里面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刘备和曹操是死敌,而且刘备有着衣带诏,在讨伐曹操上有着正义主导。相反的是孙权只是割据势力,自己在江东本土都没办法说服自己人,更不要说能够起兵反曹了。所以在这一程度上刘备是主导地位,讨伐曹操也只能是说刘备联军讨伐曹操。自然在兵力上孙权更占据优势,但双方平衡一下也就差不多对等了。
另外在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到了分取胜利果实的时候,此时周瑜攻打江陵的曹仁,这时候也是刘备随同,另外派遣了关羽阻绝北道。所以至始至终刘备都是积极参与荆州之战当中,而且刘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孙权。所以刘备在赤壁之战里不是坐收渔翁之利,而是真正的合力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