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桓温三次北伐过程介绍
桓温为何要三次北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男人,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这是东晋著名权臣桓温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一定是不拘世俗眼光的人
历史上对于桓温这个人的评价说法也是各有差异,有说他是民族英雄的,文化人中备受推崇,著名史学家王夫之和黄宗羲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说他英略过人、匡扶华夏之一人
然而在大部分历史学家,特别是持忠君观念的那些大儒们,对他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奸臣。然而说他是奸臣,他却是为数不多且付诸实践的北伐之人
桓温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桓家的人,父亲是名将,出生起点极高。然而不幸的是少年丧父,十六岁那年发生苏俊之乱,他父亲死在了这场战乱中。但也正是因此,桓温迎来了人生之一个转折,东晋皇室为了安抚桓家,将女儿安康公主嫁给了他,桓温成了驸马爷。加上世家大族、忠臣之子的身份,桓温前方,是一条康庄大道
二十三岁那年,桓温受命担任琅琊内使,后又担任徐州刺史,正式步入官场,在他的努力下,原本战火频繁的徐州地区,却无人敢扰,慢慢稳定下来
后又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总领东晋重要边镇荆州的民事、军权。这一年他三十四岁,风华正茂。也是在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桓温发现成汉政权对东晋的威胁
于次年公元347年,开始了平定成汉政权的战役,桓温身先士卒,奋勇冲锋,击败成汉,将四川地区重新收复
收复四川,对于东晋的意义是巨大的,南方的中国汉地基本被连成一片,四川更是成了东晋抗击北方政权的稳固后方
然而桓温可不仅仅满足于此,男儿当流芳百世,他要建不世之功,对于当时的东晋王朝来说,不世之功,只有一件能算得上:北伐复山河
这也确实是桓温心中的梦想,然而这个梦想,却和当时很多利益相关者站在了对立面,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自然也就包括桓温自己的家族
但无论艰难万险,桓温都不曾放弃,公元354年,桓温发动了他人生的之一次北伐,主要攻击对象是盘踞关中平原的前秦政权,是中原各政权里最强的一个
北方百姓对于东晋是有感情的,听闻东晋大军前来,主动迎接,加之桓温将所有可能都考虑到了,既有陆路进攻,又有水上军队,还有骑兵袭击,进展十分顺利
然而物资补给方面却出了问题,战线拉长,粮草辎重必须跟上才行,东晋主政大臣王衍便是反对北伐之人,对物资自然是百般拖延。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徒劳无功地班师回朝
虽然之一次北伐失败,但是在战斗中将敌人打得溃败,也给他挣来了荣耀。因为这样的胜利,给了一心收复山河的人们信心
之一次北伐失败两年后,桓温卷土重来,再次北伐, 这一次可是打了大胜仗,收复了东晋故都洛阳。但同时他提出了一个得罪东晋所有士族的建议,迁都洛阳
这一举措,本该是英雄的他,却遭到了全国的反对。这一次北伐之后,桓温整整沉寂了十三年,才发动第三次北伐
这时的桓温已是年近花甲,带着五万大军,意图攻打前燕政权。这一战桓温明白是背水一战,能不能收复山河只看这一次
桓温带领军队发起了对前燕的猛攻,一句击败前燕边防部队,都城邺城就在桓温前方,此时桓温同样面临弹尽粮绝的问题
要么见好就收,要么班师回朝,桓温开始犹豫了,他既不想退,也不敢贸然进攻,最后竟是选择在金乡屯兵观望局势等待粮草
前燕趁此机会猛攻过来,带队的是名将慕容垂,他不和桓温正面交锋,而是绕道河南,阻断了桓温的退路
这一战,桓温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比之前北伐任何一次都惨,所带来的的军队几乎是全军覆没,他的荣耀和战功也在这一次赔光
三次北伐都未成功,桓温想要的流芳百世自然是再没有机会,那便遗臭万年吧。桓温有了篡位的打算
然而桓温是有些犹豫的,所以他并没有彻底废掉东晋皇室,改朝换代,而是另立晋简安帝,他则驻兵姑苏,遥控京城
公元372年,晋简安帝病逝,机会再次摆在了桓温面前,这一次,他是准备孤注一掷了。只是此时的他已经病重,谢安在他的登基仪式上故意拖延
桓温病重在建康呆了十四天便返回姑苏,这最后一步,他终是没有走上去,便撒手人寰了
桓温这一生,最开始是想建功立业,成不世之名的。然而三次北伐都失败,特别是最后一次,更是损失惨重,流芳百世再无机会
篡位夺权最终也还差临门一脚,而未能成功,后世虽然有贬损之人,但遗臭万年倒也谈不上。大丈夫立世,桓温最终没能成为他想成为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