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前期作为战国中最强诸侯国的魏国,为何后期失去了霸主地位?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0-16)120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也是普遍意义上春秋时代的结束,而战国时代的七大诸侯国之间也是争斗不断,每一个诸侯国都想着一统六国,结束中原地区的分裂局面,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因此在战国时代各类变法不计其数,各种军事上的斗争也不计其数。就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的时间段里,人才就成了各个国家都迫切需求的更大的宝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前期作为战国中最强诸侯国的魏国,为何后期失去了霸主地位?

比如说秦国,据说秦孝公曾经颁布过求贤令,向整个中原求取能够让秦国变得强大的能人异士,商鞅就是在看到求贤令之后,进入秦国的。在商鞅之后,还有范雎、张仪等一般,能人异士进入秦国为秦国的统一进行谋划。又比如说,燕国的燕昭王时期,也是任用了一些比如乐毅那样的人才才得以中兴的。

我们今天主要说的魏国其实也是如此。在魏国初期,魏文侯也是任用了吴起和李悝等人在魏国进行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多种变法,才使得魏国成为了超强大国。可是在魏文侯之后,魏国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却大大减少,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的“严宽内忌之风”是愈演愈烈的,魏国在极大程度上排斥他国的人才,并且对自己国家所产生的王族大才也是束之高阁,因为魏国以为凭借它自己多年以来积蓄的国力,足以支撑其对抗其他国家。

前期作为战国中最强诸侯国的魏国,为何后期失去了霸主地位?

所以,魏惠王是十分排斥人才进入魏国的,可是魏惠王却在这样的原则之下还在大肆的求贤,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有关于魏惠王为什么在排斥贤才的同时还在大肆求贤的原因,我们看一下征集的贤才是谁就知道了。

当时的魏惠王是用了非常高的礼节接见了来魏国的孟子和阴阳家的淳于髡的,在其到大家孟子和淳于髡的同时,魏惠王先十分沉痛的讲自己痛批了一顿。当时的魏惠王说:“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獘邑之廷,将何利吾国?”魏惠王表面上是十分痛恨自己,没有能够为国谋取利益的,他想借着自己的失败向大家孟子寻求成功之道,可是大家孟子自恃甚高,对魏惠王说了这样一番话:“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

孟子的意思就是说,魏惠王作为国君,根本就不能够提“利”这个字,如果君主只是一味的谋取利益的话,那么臣民们也会效仿君主只是一味的谋取利益。那么,这样的一个国家就会成为一个利益至上的国家,如果每个人都把利益当做最主要的事情,那么就没有人会在为“仁义”付出自己的努力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仁义,最后也只能会灭亡。紧接着,孟子借着这一番话对魏惠王叙述了他对于魏国的规划。

不违农时,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使谷与鱼鳖不可胜食以及民养生丧死无憾。之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最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如此一来就可以让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他建议魏惠王在魏国实行王道,对于魏国的一切都缓缓图之并且,孟子还说,如果做到了这些,还不能够称王的人,他也没有见过。通过孟子的叙述,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孟子对于魏国的规划是十分细致的,但是孟子的规划太过于理想化,如果魏国没有外部的恶劣环境,没有内部的种种激烈争斗的话,他是可以实行这样的措施的,可是前提条件为过达到了吗?并没有。

前期作为战国中最强诸侯国的魏国,为何后期失去了霸主地位?

战国时代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撇开外部环境独自发展,因为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一统中原都必须消灭其他的国家。所以,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这样的争斗当中置身事外,所以在那样的时间段王道是根本行不通的。但是滑稽之处就在于,孟子的主张难道魏惠王不知道么?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一定是非常明确的,因此,魏惠王也一定是知道孟子主张的,也就是说当他这个问题再问出之前,他就已经知道孟子的答案了,可他依旧询问了孟子如何为他的国家谋取利益,这难道不可笑吗?

孟子是这个样子,阴阳家的淳于髡也是这个样子。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一个经典学说的代表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就是因为他们的主张和学术,魏惠王去询问一个早就已经知道答案了的人一个确切的问题,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这也就足以表明问会王这样的行为只是为了作秀而已。在当时那个时代没有一个国家不需要人才,没有一个国家在没有人才的情况之下还能够发展壮大起来。

当时的魏国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失败,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将魏文侯变法以来的国力基本消耗殆尽,而魏国基本又是从魏惠王开始才开始排斥其他国家人才的,所以魏惠王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借口,他不能够让自己的臣民说是因为自己的君主不够虚心的求取人才,才导致国家失败的,所以他是不得已才要进行求贤的。也正因如此,魏惠王才找上了儒家的孟子,阴阳家的淳于髡。因为这些人的学说不可能在战国这样的乱世实行。

如此一来,魏惠王即达到了不让他国的人才在魏国承担部分国家权力的目的,也成全了自己谦虚求贤的名声,这才是魏惠王最根本的目的。可是,也正是因为魏惠文如此狭隘的眼光导致了魏国之后严宽内忌之风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了魏国的灭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10/341934.html

“前期作为战国中最强诸侯国的魏国,为何后期失去了霸主地位?” 的相关文章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打仗从没有赢过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打仗从没有赢过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为什么刘备一死,诸葛亮打仗就从没赢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不但谋略过人,更是极具胆识,最为重要的是他还有诸多发明,影响了时局的走向。在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刘备的势力改变巨大,从一支居无定所的流浪部队,发展成了一方不可小视的诸侯,甚至在巅峰之时,锋芒胜过...

刘关张三兄弟各丢一个地方 三人到底谁才是败家之人

刘关张三兄弟各丢一个地方 三人到底谁才是败家之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刘备丢夷陵,兄弟三人谁最败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同病相怜者,往往会抱团取暖。就好比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一个是破落的皇室子弟,以卖草鞋为生;一个是卖猪肉的豪强,希望能光宗耀祖;一个是流亡江湖的...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郑和下西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重彩的一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有一项壮举不得不提,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何七下西洋,他都到过哪些地方,朱棣此举的背后有何深意呢?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夹杂着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许褚是曹操的爱将,武艺在诸将中是数一数二的,许褚一生恶战不少,杀敌也不少,基本也很少败绩。不管是当先锋,还是保护曹操,许褚都是勇不可挡,许褚杀的将领很多,两合斩杀吕布大将李封,一刀斩杀李傕外甥李暹和袁谭大将尹楷。许褚出道时,战平过古之恶来的典...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项羽获胜几率比刘邦还要大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取得胜利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分...

唐睿宗李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睿宗李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诸多古代帝王中,有一位独具特色的皇帝常常被人们忽视了,他就是唐睿宗李旦,一位史上看似最懦弱、窝囊,但也最精明的皇帝。翻阅唐睿宗的一生履历,我们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现象,就是这位皇帝两次登基,又两次主动退位。从履历...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为何不当皇帝?真实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清朝的历史上,多尔衮是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十七岁开始带兵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