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太玄内容介绍 扬雄太玄对后世的影响
扬雄太玄
扬雄继承了儒家的道文化,对当时西汉时期的神学思想提出质疑。他模仿《周易》,吸收《老子》的精华,继承气说的思想,最后形成了一本《太玄》,促进了后世自然科学的发展。他以玄为中心思想,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本无神论的代表著作。
太玄内容
扬雄撰写的《太玄》包括了天、地、人三方面,包罗万象,以揭示整个宇宙的秩序。扬雄不仅模拟了《周易》的结构比例,也有揲蓍索首的 *** ,但是《周易》的占断 *** 十分灵活,依据卦象、数字等,《太玄》只依据阴阳数。《太玄》赞辞都以首名为中心,赞辞内容排列上也有规律。《太玄》是一个人造体系,不同于《周易》的自然体系。相比之下,《太玄》会显得拘泥死板些。
为避康熙名讳,《四库全书》在收录时将其改为《太元经》。《太玄》中提到浑天说,浑天说认为恒星都分布在一个球上,日月五星在球周围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观念十分接近。虽然浑天说在当时没有完全取代盖天说,但是浑天说能解释更多的天象。《太玄》中还有许多辩证思想。扬雄反对神学,但他又觉得“玄”、“道”之类就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就是神,表现了客观唯心主义。他主张做事要遵循正道,符合自然规律,而且缺一不可。关于扬雄的知行论,有很多可取之处。
扬雄的四大赋
扬雄是西汉继司马相如之后伟大的文学家,所著的四大赋非常有名,分别为《河东赋》、《甘泉赋》、《羽猎赋》和《长杨赋》。扬雄早期十分敬佩司马相如,以其为榜样,作赋时多仿照司马相如。但是到了后期,扬雄对司马相如呈否定态度,甚至提出司马相如在卓文君家“偷赀”,作赋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
扬雄像
《河东赋》描写了汉成帝的出行规模宏大。扬雄将宏大的出行与帝王的丰功伟绩联系在一起,委婉的让帝王自省自己的言行得失。
《甘泉赋》描写了甘泉宫的富丽堂皇。辞藻华丽夸张,笔下的甘泉宫甚至可以跟仙境的宫殿相比拟。汉代的甘泉宫本来就十分奢华,可是成帝又增修了很多宫殿,可谓是穷奢极侈。扬雄作此赋旨在委婉的指出王朝的奢侈以及汉成帝与宠妃之事。
《羽猎赋》和《长杨赋》都描写了成帝打猎的场景。汉成帝喜爱打猎,且每次狩猎都耗费很多资源。扬雄以高祖、文帝、武帝为榜样,指出成帝不节俭、不为民,只知道一味的享乐。
扬雄的赋都带有讽谏的意味,以四大赋最为著名。但是他所作的赋多注意整体的审美,导致皇帝只看到了赋的精美,却忽略了内在思想。
扬雄法言
《法言》是扬雄参考《论语》所写的一本著作,旨在维护儒家思想。作为一本语录体著作,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观点的辩论,最终得出答案。《法言》共十三卷,涉及学行、修身、问道、问明等内容。《法言》中的内容反对方士巫术,强调后天的学习。
扬雄 法言
扬雄在《法言》中提出“学者修性”的言论。他认为人的本性中有善有恶,交织在一起。每个人最后能成为善人还是恶人完全取决于后天的修为,而学习就能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这与孔子的思想是十分接近的,孔子强调“三省吾身”,称“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通过自省和向周围人学习来提高自己。他还提出为了功名利禄学习是小人的学习,为了道而学习才是上进的表现。有些人在学习方面很有天赋,就可以学得轻松点;有些人天赋不够就只能靠努力,不管怎么样,学习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法言》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内容中反对神学,这种唯物主义精神在之后得到继承和发扬,捍卫儒学启发后世有关儒家道统的建立。当时到处弥漫着神学的味道,帝王更是想通过炼药长生不老。扬雄能在这种大环境下坚持自己对儒家的信心,质疑神学的真谛,是非常不容易的。况且那时候西汉风雨飘摇,已经由盛转衰,扬雄为了挽救统治思想,写了《法言》一书警醒世人。
扬雄 解嘲
汉哀帝时,很多攀附丁太后、傅太后的人都做了大官。当时扬雄纵横捭阖却只是个侍郎,有人嘲笑扬雄,说他没有写成《太玄》,不能得到太后的赏识,官运不佳。扬雄写下这篇《解嘲》,为他人的嘲笑做解释,点出了当时的社会实情和封建制度的弊端,表明自己反对压抑人才的思想。
扬雄画像
《解嘲》可分为三个部分。之一部分客人假意称赞扬雄潜心创作《太玄》,见识卓越,文辞丰富,但是官位只到侍郎,并不能高升。客人是想嘲讽扬雄不知变通,不懂得攀附位高权重的人。扬雄对比前代士人和自己的遭遇,前代士人身处乱世,有的归隐避祸,有的辞官逃逸,孟轲虽然艰难,也成为了帝王的老师。如今汉朝士人多不胜数,自比伊尹、阜陶,连管仲、晏婴都看不上。世道混乱的时候有再多的圣人也没有用,国家安定的时候士人高枕无忧也可以。扬雄称西汉强盛,人才受到压抑是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扬雄采用对比的 *** ,通过对前代士人和西汉士人的命运、作用和地位进行对比,说明社会情况注定了士人的命运,时代决定了士人的作用,时势变化决定了士人的地位。而这些都是大环境所导致,不是扬雄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扬雄通过对比,讽刺客人不明事理,表明自己清静无为的思想。
第三部分扬雄阐述了自己对著书成名的看法,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草创《太玄》是因为社会现状压抑人才,他只能通过著书闻名于世。
扬雄 蜀都赋
《蜀都赋》是扬雄的代表作。言辞华丽,描写了成都的壮美秀丽。《蜀都赋》一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左思的《蜀赋》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蜀都赋》,一经流传,世人相互传抄,形成洛阳纸贵的局面。
扬雄 蜀都赋
《蜀都赋》可以说是对四川地区进行了系统、完整的描写。之一是反映了当时的地域特征。蜀都,古时叫做梁州。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封闭,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当时生活在四川的人们没有遭受过饥饿,被天下人成为“天府”。第二是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城市面貌。四川当时手工业、商业比较发达,金银玉器应有尽有。蜀锦闻名中外,人民富庶殷实。城市街道纵横,川流不息。《蜀都赋》还介绍了四川地区的烹饪原料、技艺、筵宴及饮食习俗。
但就是这属于巴蜀文学开创先河的《蜀都赋》,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有人认为这非扬雄所作。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蜀都赋》没有收录在《汉志》里。《汉志》中称扬雄赋十二篇,其中班固收录了八篇,这八篇中却没有《蜀都赋》。还有就是《蜀都赋》最早出现在《古文苑》中,可是《古文苑》本是一本不知道作者真伪的诗集。
扬雄 方言
90后的人们,因为推行、普及普通话,从小学就开始正规地学习普通话,渐渐的不怎么会说自己的方言。古代也像现在一样,各地有各地的方言,之一部有关于方言汇总的文本就是由西汉扬雄所著。传说《方言》是扬雄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历时20多年完成这部著作。
扬雄 方言
每年的八月,汉朝廷都会派人去到各地搜集方言。扬雄的老师、亲戚平时都有收集方言的习惯,耳濡目染的,扬雄也对方言有着浓厚的兴趣。《方言》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对词汇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在世界语言史上也开创了新河。《方言》按卷来分,前后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衣服、器皿、家具,兵、车、船,昆虫等,涉及面十分广。除了当时使用的方言,《方言》里还收录了古方言,对单个词汇的历史了解深远,用平日里通俗易懂的词语来解释,让人便于理解。
在汉朝廷时,收集方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风土人情,加强各地与中央之间的联系。扬雄在长安任职时,有机会接触到各地的人。他就抓紧机会,积极与各个地区的人们询问方言,回家后加以整理,因此,扬雄常常带着毛笔和写字用的绢布。扬雄的后半生几乎全部献给了方言工作,虽然他只是留在长安询问来长安的各地区人群,但已经是为方言的调查贡献出了很大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