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挖诸葛亮墓的原因 诸葛亮预言调戏刘伯温
刘伯温挖诸葛亮墓
民间流传着几句诗,诗中所表现的是刘伯温曾经挖了诸葛亮的坟墓,两个身处相差甚远的朝代,为何会有那么的生仇大恨,去挖别人的坟墓的,这是有一段渊源的,只不过是野史,我们也就当做饭口甜点看看,笑笑罢了。
诸葛亮之坟墓
刘伯温写的大概是你一个诸葛亮只不过是让三国成鼎立之势,但是最终没能帮助刘备一统天下,但是我刘伯温,比你诸葛亮强太多了,你的能力也就只是龟缩在蜀地罢了,而我能够一统天下,成帝王之势。
刘伯温气不过,他过于想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以至于心态爆炸,扭曲,他命人挖开坟墓 一看,更加的气炸了,诸葛亮上的石碑写着,我能算得出来后世能出现一个刘伯温,但是你又能算的出谁呢?一股挑衅气息向他扑来,但又无可奈何,他诸葛亮的确算出了我刘伯温,但是我刘伯温又如何能够算出后世出怎样的人才呢。可气,我刘伯温在这一点就比诸葛亮差太多了。
平常刘伯温就很自傲,自认为自己比诸葛亮强太多,常常评价诸葛亮的长短是非,言语表露出十分的不服,可恨生不逢时。但是他在诸葛亮坟墓面前,损尽颜面,诸葛亮料到刘伯温会来,并且对自己不服气,特意在石碑上写下想对他说的话,并早先刘伯温心里所想,给刘伯温感觉是诸葛亮就在站在面前,输的服气。自认诸葛亮为师父,并且在死前写下戒训,说我就是当初太狂傲,无视我的师父诸葛亮,才能倒来后面的祸害,你们要引以为戒。
刘伯温在死前自认不敌诸葛亮,所戒之词后世流传。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厚道,不能太适才孤傲,自以为傲。
诸葛亮预言刘伯温
诸葛亮一个传说习得天书,摆弄山河的奇才,我们期待他有能一个后人能够传承他的本领,按照史书来看,没有一个人能够继承下来,就算姜维也没有这本事,但是诸葛亮曾预言下一个像我一样的智者就是刘伯温。
惊才绝艳诸葛亮
野史上很多记载诸葛亮多次调侃刘伯温,在很早之前就留有石碑,刻上戏言,等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刘伯温肯定会到来,看到自己写的一切。最明显的就是刘伯温要挖诸葛亮的墓,但是早在千年前,诸葛亮就料到了,刻上刘伯温不要打开我的墓之类的话语,吓得刘伯温至此不敢抱有这类心思,还尊诸葛亮以师父自称。这个系列的趣谈还有一个版本,说是刘伯温已经打开了坟墓,只有骨盆,骨盆之内没有骨灰,有的只是一封发黄的信,上面写着”千年之后刘伯温亲启”,这么玄乎的事情,刘伯温怎么可能敢打开一看,只好收藏下来,以便日后再看。直到他归隐山林之后,他经不起自己内心的多次诱惑,打开了信封,欣赏所写的只是:我料你隐居才敢看。
这些都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可能诸葛亮并没有这么传奇和玄乎,世人怎么就可以预言到后世呢,但是《马前课》是诸葛亮所写,所预言之后的未来,还是有一定的准确性,可见他能料到日后有刘伯温也不一定是无稽之谈。他们两个的预言都被归入了中国四大预言中,这些都等待后人所考证。
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
姜子牙、诸葛亮和刘伯温这三个身处不同时代,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后世就喜欢把他们三个放在一起比较。一、他们都辅佐了自己的君主称帝,成就一番事业,姜子牙辅助周文王取得了天下,建立分封制周朝,诸葛亮辅佐刘备称霸蜀汉,刘伯温助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都各自在乱世中辅佐明主;二、他们三个都是智者;三、他们都有治世之才略。
姜子牙雕像
姜子牙,作为史上记载之一个辅佐帝王成就宏图霸业的智者,他的遭遇也是三个人之中更好的,得以善终,成就姜氏宗族。他的事迹有很多,“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这一典故深得长者青睐。如果说把三个人的才能相比,我个人更倾向于他,因为传说他深习天书十分之九,并且军事战略受后人学习,并且后人都以此为榜样,希望能够超越他。他的事迹也是三个人当中最玄乎的,后人无法考察其史料。
诸葛亮雕像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颗翡翠的星正在冉冉升起,东年末年出现了卧龙先生—诸葛亮三顾茅庐深受后世的文人雅士所羡慕,为君者竟然可以如此放下身份去邀请谋士,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鼎立,他后半辈子为蜀国发展精心竭力,虽没能最终成就蜀国一统三国的局面,但至少他尽力了。有人说我们深知的诸葛亮之才是过度夸耀之后的结果,在真正史学上他并没有惊采绝艳到令人敬佩,他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治世上,实际如何,我们后人也不能深知,只能依靠流传下来的史料去推测。但至少能证明的是,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颗亮星,能够跟姜子牙这等史河上的智者先切磋一二。
刘伯温雕像
相比于前两者,刘伯温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所辅佐出的大明帝国,是面积最广阔的,并且他的一生也是可歌可泣的,劳碌了一辈子也逃不过朱元璋对他的猜忌,不知道他在死前有没有后悔过,当初有的选择的话还会不会选择朱元璋。他以诸葛亮为榜样,另立牌匾,希望后世也能够知道他这么一号人物,想证明自己并不比诸葛亮差。他虽没有前两者懂得天文地理,但他的战绩都是实打实的,运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去谋划一次次的战役。
可叹他们生不逢时,不然真相想知道他们三人谁更厉害,谁才是中国有史记载的之一谋士。
历史上的刘伯温
刘伯温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明朝的重臣,尽心尽力辅佐朱元璋,但他也是治世的能手,他善于严惩贪官,对百姓以礼待之,为人正直,就好像唐朝的魏征一般,是朱元璋的一面明镜,用以净身。
刘伯温肖像
他字伯温深受别人了解,但是原名刘基却被不少人忽视了,但是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他在朱元璋起义后几年,就以谋士的身份进入他的帐下,并逐渐受朱元璋的器重。朱元璋起义于现在的浙江左右,发展迅速,但是缺乏根基,备受腹敌,他的力量不足以直接对抗张士诚和陈友谅,在这种危急关头,他认为张士诚没有称雄的野心不足为虑,陈友谅挟持旧主,名号不对,并且身居上游,宜可早先征战。深得朱元璋心意,先灭陈友谅,后灭张士诚,这两个劲敌已灭,何愁不成帝业。
刘伯温与朱元璋
并且刘伯温在机场重大战役中,身居前线,临阵不危,适逢陈友谅亲率重兵攻打金陵,双方兵力悬殊,陈友谅大概以3比1的远超于朱元璋,朱元璋帐下文武百官乱成一遭,主见四起。有主战,有退战以保实力,也有投降……这么多的主见,却没有计谋用以克敌,老天还是眷恋朱元璋的,在这之前刘伯温就已投奔他的帐下,他效仿赤壁之战,采用先派人诈降,用以降低陈友谅的戒心,最后以火攻、火炮给予重创,使其兵败如山倒,逃回老窟,遂就占领大片的州府,替朱元璋反败为胜,并立下大功。
刘伯温的功勋远不只这些,之前的大战小战只不过是他帮朱元璋奠定一些根基,远不能最终摧毁陈友谅的势力。时不待人,陈友谅在上次失败之后,整顿旗鼓,率领号称百万的雄狮与朱元璋决一死战,时间是1363年夏天,地点在潘阳湖。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伯温跟朱元璋在一首船上探讨军事,刘伯温发现飞鸟惊飞,猛然醒悟,知道陈友谅想要集中兵力攻打朱元璋,于是,跟朱元璋避其锋芒,脚还没落定,就发现之前的那艘船被陈友谅的炮火猛烈打击,惊得朱元璋一身冷汗。而陈友谅觉得朱元璋就在那首船上,肯定对面的指挥已经被击毙,于是发令进攻,但是出乎他的意料,朱元璋并没有死,反而率领军队拼死反抗,不断地鼓舞士气,最终的结果反而是陈友谅战死潘阳湖,朱元璋胜了,又是一起我们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俗称潘阳湖之战。
刘伯温是明朝的朝廷柱石,朱元璋想册封他为丞相,但是刘伯温深知为官之道,知道君主不希望臣子功高盖主,而且朱元璋也不是那种大度的皇帝,遂就告老还乡,也不忘走前叮嘱,劝诫朱元璋实行仁政。他的早日告老还乡,虽避免了朱元璋对他的猜忌,但历史上对他的死抱有怀疑,觉得他的死跟朱元璋分不开关系。
一代伟人就这么归隐于江湖,但是他的伟绩依旧被后人所赞美,深受后世传诵。
刘伯温算命
现在的人都喜欢神化古人,认为他们无所不知是与生俱来,这与常人差异的根本。盲目的相信刘伯温有不同常人的算命术,接下来就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让大家相信算命,只不过是胡编乱造,对实事的理性判断罢了。
整日思索的刘伯温
在一场战役中,刘伯温认为城高强厚,可以固守城池,并且可以看出对方不带任何攻城机械,只是野战兵,就是想逼我方出城应战,但是三日不出城,敌方必撤,追之,可以歼灭。
这话说的让守城将士李文忠深表怀疑,他不怎么相信刘伯温理性的判断,只是相信刘伯温神秘的占卜判断,于是乎,到了晚上,刘伯温只好装模装样月观星象,好像自己在占卜,复述了一遍自己之前说的话,这样李文忠才深信不疑。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刘伯温很理性的判断是没人信的,他就只好装成算得准。
在某年正月的一天,刘伯温冷不然对朱元璋说:“东南必失一良将。”朱元璋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现在是战争时期,难免不死人的,就反问刘伯温是谁,刘伯温只是说:“我还不确定是谁,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通往阴间的道路上了。”过了几个月,胡深在福建省壮烈牺牲,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痛失大将的朱元璋才意识到刘伯温话的准确性。但是他又哪里知道,这个世界每天都会死人,猜不到的可能性太低了,只能说是刘伯温对时势的把握强而已。
刘伯温最著名的《烧饼歌》,他的解析词都只是后人强加上去的,然后才有解析。虽说它的署名是刘伯温,但是谁又能知道这就一定是刘伯温的智慧结晶呢,还是人们刻意强加,赋予他神化般的能力,也就造就了刘伯温之奇。
总的来说,历史上的刘伯温虽一身本领,但是却没有我们所夸耀的那般神奇,对事事都能够预料,并不是算的那么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