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周汉秦三代是怎么对待匈奴问题的?为什么汉朝的政策只能算下策?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16)14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匈奴问题的解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事情是这样的,王莽篡汉以后,把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从“王”爵降为“候”爵,此外还收回匈奴单于的玺印,把“匈奴单于玺”改为“新匈奴单于玺”。当时他针对这些属国搞了一系列的改变,所以这些属国就不满意王莽的新朝,公开表示拒绝臣服于新朝。

在这一样一种背景下,王莽在篡汉以后的第二年发动了针对匈奴的战争,以彰显新朝的国威。

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莽曰:“降奴服于知威侮五行,背畔四条,侵犯西域,延及边垂,为元元害,罪当夷灭。命遣立国将军孙建等凡十二将,十道并出,共行皇天之威……讨秽将军严尤出渔阳,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出张掖,及偏裨以下百八十人。募天下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天下骚动——《汉书·王莽传》

周汉秦三代是怎么对待匈奴问题的?为什么汉朝的政策只能算下策?

大家可以看到,当时严尤是以讨秽将军的名义出兵出渔阳,此外还有其它分兵前进的将军。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呢,严尤认为不应该发动针对匈奴的战争,所以就向王莽上了一道奏章陈述出兵匈奴的种种弊端。

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

那么先来看看严尤是怎么分析周汉秦三代针对匈奴的政策的?

①周代

当周宣王时,猃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

严尤认为周朝针对匈奴只是采取“驱而不打”的策略,就像驱赶苍蝇一样,把它赶走就行了。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兴师动众的去打击匈奴,所以他认为这是中策。

周汉秦三代是怎么对待匈奴问题的?为什么汉朝的政策只能算下策?

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在经过汉武帝穷兵黜武的发动打击匈奴的战争以后,虽然匈奴是被赶跑了,但是一直没有被打服。表面上看匈奴是臣服于汉朝的,但在某些时候他们往往都会背叛朝廷,但是你不能一背叛就发动战争,这对于自己国家的消耗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严尤觉得中策就是“驱而不打”,如果他来侵扰边境,把他赶跑就行。其实这属于一种“重防守,轻进攻”的思想,也就是说我守住自己的边境就可以了,匈奴来了把它赶跑就行。这样一来,自己的损失也最小。

②秦代

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

其实严尤的这种说法是极为矛盾的,像秦始皇为了把匈奴拦在外边,就修了军事设施“万里长城”,虽然说并没有什么卵用,游牧民族该来还是会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万里长城还是对阻拦北方匈奴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既然秦始皇也算是“重防守,轻进攻”的策略,你看他修长城,还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其手段远比周朝要高明。但严尤却认为这是无策,显然是一种比较矛盾的说法。

周汉秦三代是怎么对待匈奴问题的?为什么汉朝的政策只能算下策?

其原因在于,严尤认为修建万里长城耗费了太多民力,结果还没有把匈奴挡在外边,最重要的是因为修建万里长城,搞的国内民怨沸腾,最后起义不断,把自己的帝国都葬送了。所以严尤说这是无策,其实就是批评秦始皇修了等于没修,还把自己折腾死了。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去看,万里长城在历代取得的效果确实不佳,并没有有效的挡住匈奴和其它游牧民族。倘若说五胡乱华是因为汉朝时期大量游牧民族内迁导致的结果,那么像明朝时、宋朝时蒙古人和女真人照样还不是越过长城灭亡了中原朝廷。

在这一点我倒是比较认同严尤的分析,长城的作用确实没有那么大。

③汉代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对于汉武帝打击匈奴的行为,严尤认为他穷兵黜武,使得战争持续长达三十年,耗尽国力,虽然收获了成果,但是自己也损失不小。其实不难发现严尤有一个重要的分析原则,那就是不能让自己受到损失。

周汉秦三代是怎么对待匈奴问题的?为什么汉朝的政策只能算下策?

它之所以认为周代还算中策,就是因为周代“驱而不打”,赶走了敌人,而自己相对损失最小,对国内民众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而像秦始皇和汉武帝都调动大量的军队、民夫去修建长城,深入漠北打击匈奴。

结果一算下来,自己的损失比匈奴还大,整个国家都被掏空了。这话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只要想想经过汉武帝这么一打击,汉朝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面临来自匈奴的威胁,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利大于弊的。

其实当时严尤之所以会向王莽这么建立,是因为国内刚好发生了饥荒,而王莽在这个时候还要发兵三十万长途跋涉去攻打匈奴,完全没有必要,人家只是拒绝臣服你,又不是带着军队要来亡你的国。你自己搞的这么兴师动众干什么,而且在那样一种非常时期,发动一支三十万人的军队,可想而知将给国家带来多么巨大的负担。

所以他当时就提出了打击匈奴的五大难题,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粮食,当时严尤身处的社会正处于饥荒之中,再来搞这么一场战争,这不是要拖垮自己吗?

周汉秦三代是怎么对待匈奴问题的?为什么汉朝的政策只能算下策?

①今天下遭阳九之厄,比年饥馑,西北边犹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 *** ,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②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③计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当自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④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鍑薪炭,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⑤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

当然严尤也不是完全反对这场战争,但是他建议速战速决,用“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击溃匈奴,力求自己不能过长的陷入战争泥潭里。

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

但是王莽最终没听,依然发动了这场战争,结果搞的怨声载道。

周汉秦三代是怎么对待匈奴问题的?为什么汉朝的政策只能算下策?

其实如果按照严尤的这个思路,针对匈奴的上策无疑就是“和亲”,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要求和唐朝和亲,最开始唐太宗没有同意。结果这个松赞干布发兵一直打到松州(今四川松潘),唐太宗虽然派兵击败了松赞干布的先头部队。

但是也不愿长期和松赞干布对峙,因此同意和亲,于是一个文成公主就解决了双方之间的矛盾,算是短暂开启了双方之间一个友好的时期,如果不是安史之乱的话,吐蕃也不会趁机浑水摸鱼了。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和亲也需要建立在双方实力的一个平衡之上,毕竟像面对高句丽,中央朝廷从来没有和亲过。因此只能说严尤的建议是基于当时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民众流离失所的背景下,希望王莽不要发动这种耗费国力的大型战争。

其实这也是有他的道理的,但是他评论周朝为中策和汉朝下策我倒是不认同,因为别忘了西周直接被犬戎攻破镐京,接着亡国。当然了,从另一方面说,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能降服敌人,这肯定是上策,但这种事情恐怕很难发生。

所以就现实来看,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手段都算中策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1/347394.html

“周汉秦三代是怎么对待匈奴问题的?为什么汉朝的政策只能算下策?” 的相关文章

杨侑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杨侑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杨侑——隋朝最后一位皇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义宁元年(617年),隋将李渊攻破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可过了不到一年,杨侑就于义宁二年(618年)被迫禅让,成为唐朝的酅(xi)国公。然而又过了不到一年,杨侑就于武德二年(619年)突然身亡。那杨侑为何未能挽救隋朝,又是如何死的呢一,...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是什么出身?隋文帝为何没有杀他?

司马消难先后经历了四个朝廷,堪称北朝分裂到隋灭南陈这段历史的活化石,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保八年(557年),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叛齐投周,北周因此派大将杨忠前往接应,随后二人结为至交好友。大象二年(580年),杨忠之子杨坚专权,司马消难作为北周静帝岳父因此起兵声讨。开皇九年(...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为何要杀掉一个算命的道士?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为何要杀掉一个算命的道士?

乾隆皇帝生性喜爱享乐,多次下江南,其中发生了许多趣事,那么他下江南的时候,为何要杀掉一个算命的道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话说,有一次乾隆在下江南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了一个算卦的先生,本着好奇的心理,乾隆便与之交谈了一番。交谈之中,乾隆发现这位老道士似乎算出了他的经...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后梁,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之一,朱温所建。都开封。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占有重要席位,在历经了“永徽之治,武周夺权,再到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就像风雨...

黄忠和魏延谁的武艺更高 谁更有资格做五虎将

黄忠和魏延谁的武艺更高 谁更有资格做五虎将

还不知道:黄忠和魏延哪个武艺更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天下最强的武将是吕布,而仅次于吕布的就是蜀国五虎将了。由于吕布早死,因此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组成的五虎将团队也成了后来最强的武将组合。相比较而言,黄忠由于年龄太大了因此老被人挑刺,甚至还有人...

曹丕和曹睿作为皇帝 两人寿命为什么那么短

曹丕和曹睿作为皇帝 两人寿命为什么那么短

对为什么曹丕、曹睿都如此短命?难道是有什么家族病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笑到最后的既不是霸气侧漏的曹操,也不是仁义之名满天下的刘备,更不是青年才俊孙权,而是前期没有太多表现的司马氏,通过一系列神操作篡了曹家的权,代魏立晋。司马氏之所以能篡权,很大一个因素...

张皇后为了抢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么事情?

张皇后为了抢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么事情?

唐代宗李豫,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公元779年在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肃宗在大明宫宣政殿举行了盛大的册立太子典礼,册封皇长子李俶为皇太子,并为其改名叫李豫。这让唐肃宗的正妻张皇后极为不满,张皇后也有两个儿子,分别...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景云元年(710年)的一天,当唐睿宗李旦为了太子人选左右为难时,其嫡长子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要求立弟弟李隆基为太子。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事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