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如何 汉武帝的过在哪个方面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一生的文治武功都是不朽的,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的功绩永远地被铭记在了历史上。
黄晓明版本的汉武帝
如果有人问,用一代人的辛苦换来日后百年的安定是否值得,那么汉武帝会告诉他们是值得的,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就打了,或许会有人说汉武帝穷兵黩武,对于当时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但是相比起以前年年受到匈奴劫掠,还要求亲求和的日子,还不如就这么打,举一国之力和匈奴作战,就算大家都废了,中原地区恢复起来也要比匈奴快很多,可以获得一段时间的安宁,还能把敌人打怕了,别的不说,至少尊严血性上是不缺了的。虽然汉武帝一朝没有彻底打服匈奴,但是至少收复了河西走廊一代,失去了这样的地理优势,匈奴在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再来汉武帝积极地选贤举能,任用贤才,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能干就能在汉武帝时期得到重用,可以说汉武帝时期的人才选拔在历朝历代都是少见的,无怪乎班固感叹“汉之得人,于此为盛。”就是因为这么多的贤能,才奠定了汉武帝一朝的鼎盛之势。同时汉武帝的文治也非常的厉害,他虽然是推崇儒家学说,但是没有禁绝其他的学说,这种以儒家为主流思想,其他学说相互补充的文化格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削弱了地方的权势,对于国家的稳定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汉武帝时期积极的联系西域一带,为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在汉朝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所以很多诸侯王的实力都不弱,地方势力太强也让整个皇朝的安定性下降,虽然在文帝景帝之时已经进行过几次削藩,让藩王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是在汉武帝之初的时候,地方诸侯的实力非常强大,对于中央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汉武帝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就推行了《推恩令》。
汉武帝推恩令
汉武帝虽然觉得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对于自己的统治有了一定的威胁,但是因为七国之乱的前车之鉴,也不敢随便的就宣布削藩,而主父偃的《推恩令》吸取了当年的教训,选择了用一种不同的角度去削弱地方的势力。
先前规定的是诸侯王的土地都由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子嗣得不到任何的土地,但是这次的《推恩令》规定以后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但是其他的子嗣也可以分一部分的土地,称为列侯,列侯要受到郡的管辖,因此这些本来不归中央管的土地就成了朝廷的领地。《推恩令》的颁布将原先中央和地方诸侯之间的矛盾转移到了地方内部,通过他们内部的争斗削弱了王国的实力。自此之后朝廷没有削藩,而藩国自分,看起来是汉武帝怜悯他们给了恩泽,但是其实是汉武帝使得诸侯王的领地都化整为零,变得更加的弱小,再也没有了和中央对抗的实力。除了这样变相的削藩之外,汉武帝还设立了刺史,负责监察四方,对于贪官污吏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同时也强调了法制,招募贤能,对于大汉的兴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汉武帝的过
汉武帝一生功绩过人,但是没有谁是圣人,即使是汉武帝这样英明神武的大帝也会犯错,也有着不少的过失。
汉武帝画像
现在对于汉武帝更大的诟病就是他穷兵黩武的打仗,汉武帝在位这么多年,长达40多年的战争生涯对于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样劳民伤财的行为也受到了不少史学家的讽刺,比如班固在史书中盛赞了汉武帝的文治,但是对于汉武帝最重要的武功确实只字不提,可见他们对于汉武帝这样搞的国内动荡的征战也是有着一定的意见。而且汉武帝后来在用人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误,他重用李广利,还为了取得大宛马,攻打大宛,导致名不聊生伤亡惨重,后来李广利更是因为兵败投降了匈奴。
而且汉武帝虽说推行儒家学说,但是其实法治非常严苛,经常任用酷吏打击那些豪强贵族,虽然因此打击了不少的不法分子,但是也对于很多的普通贫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加上常年的征战让很多地方的民众都生活困苦,沦落成为了盗贼。曾经有人劝告汉武帝不要这么严苛,杀人太多会让人才凋零,但是汉武帝微微一笑认为:“天下的人才是很多的,只是君主不会用罢了”然后依旧我行我素的实施这样严酷的刑法。
而且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沉迷于迷信思想之中,屡次被那些方士给欺骗,但是依旧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以至于酿成了巫蛊之祸的惨剧,导致无数人受到牵连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