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用人之道是什么 刘邦的谋臣有谁
刘邦的用人之道
刘邦能够在与项羽的争斗中取得胜利,从而建立起大一统的汉室大业,善于用人是很关键的一点。韩信就曾指出自己可以领很多的兵马,刘邦最多只能统领十万,但是刘邦却可以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将领。刘邦拥有一套现在很多管理者都值得学习的用人之道,能让有才之人发挥所长。
陈道明版刘邦
之一,刘邦识人善用,唯才是用。他能够洞察部下的长处,萧何善于管理内务、财政,就派他负责安抚百姓、运送粮饷;韩信作战英勇,深谙用兵之道,就派他带兵百万攻占各地;张良、陈平很会统筹布局,谋划战略,就采用他们的计策。刘邦本人只需把握大方向就可以了,其他的只要相信部下交给部下去做。
第二,刘邦在用人上有很强的包容性,手下的出身,强盗、贵族、无业游民、屠夫等等应有尽有,但是都能得到合理的任用。在他的手下,有不少叛将和降将,韩信原本隶属项羽阵营,陈平先前是魏王的人,都得不到任用而投靠的刘邦;雍齿曾经背叛过刘邦,但最后还被封侯了。
第三,刘邦坦诚对待下属、用人不疑、从谏如流。他与手下称兄道弟,相信和尊重他们,所以他们也都如实禀告,用心谋划和出力。鸿门宴前,张良、韩信就直接问刘邦是否能打败项羽,刘邦承认打不过。对于几次易主、盗嫂受金的陈平,刘邦也曾怀疑过,但他直接去问了陈平,听到解释后还表示歉意。
第四,刘邦大方封赏有功之人, *** 部下的效忠热情。不管是在争夺天下时还是建立汉朝时,刘邦都不令色奖赏部下,登基后,除了萧何、彭越、韩信等人,他还封赏了与自己有过节的雍齿。
第五,作为一个谋略家,刘邦在信任之余,也有适当的防范,当然是在暗中进行的。他虽然信任萧何,但也会在私下里控制,有所防备。
刘邦的谋臣
刘邦能够成功登上帝位,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的身边,有多位谋臣为他出主意、献良策,以助他一臂之力。
陈平画像
张良是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臣,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自己也曾说过,论运筹帷幄的本事,他比不上张良。当初,刘邦面对鸿门之难,在生死存亡之际,是张良劝他要言辞温和,保存实力,取信于项羽,并助他拉拢项伯,才能转危为安。之后,又凭着他无双的智计协助刘邦夺得天下。张良虽被封侯,却并不贪恋权位,在晚年的时侯喜欢云游四海,最终病逝于长安。
萧何同为汉初的三杰之一,虽然他的智谋不如张良,但也是刘邦身边不可或缺的谋臣。在助刘邦夺天下之后,被任命为丞相,又助吕后智擒韩信,深得刘邦的信任。
在刘邦病重缠绵于病榻之时,吕后曾问刘邦在萧何之后,由谁来接替丞相的位置。刘邦告诉吕雉,曹参可以当此大任。吕后又问接下来的人选,刘邦就回答说:“曹参之后,丞相的位置可以让王陵来接替,但是王陵的能力不够,还需要陈平来帮助他。陈平智谋有余,但能力不足,所以少不得需要周勃来安定江山。”
所以,在刘邦的身边,张良、萧何、曹参、王陵、陈平以及周勃是比较有名的,不可或缺的谋臣。这些人在刘邦夺天下和定天下的过程中,都占据了十分关键的地位,深得刘邦的信任。
刘邦丞相
萧何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在刘邦起义期间,就为其制定律令政法,矗立内务外政,巩固后方后勤,是他的得力助手,为其取得战胜做出了重要的作用,于是在刘邦登基称帝以后,萧何就被任为丞相。
楚汉传奇萧何
萧何成为丞相以后,推翻秦朝苛政,重新制定法政律令,主张无为思想,同时帮助刘邦消除韩信、英布等异己,刘邦去世以后继续辅佐刘盈,死后谥号文终。当时,刘邦登基后,因惶恐政权不稳,于是将当年受封的贤臣大将几乎都一一诛杀干净,诸侯尽死,丞相的权利就逐渐凸现出来了,这样一来刘邦又不安心了。于是刘邦将萧何下放入狱,以此削弱相权,萧何建议开放林苑由百姓种植,而刘邦执意指责萧何被商人买通为其牟利,于是将其关入大牢。刘邦在朝廷面前以欲加之罪指责萧何以此为自己辩护,目的就在于打压丞相以加强皇权专制统治。萧何入狱后,对此甚是不解,向门客请教才得知原是刘邦对自己不放心,于是在门客的建议下自己污染名誉,令人责骂才能自保。萧何被刘邦释放时已是花甲老人,伴君伴虎,此后便更加小心敬慎行事,出狱后是四肢僵硬蓬头垢面却也不敢先回家沐浴只好就以此面貌进殿谢恩,刘邦见状心也有愧疚不安。此后萧何行事诚惶诚恐,对国事并不发表意见,刘邦也照旧以礼相待。刘邦去世以后,萧何继为丞相辅佐刘盈,萧何逝后,曹参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