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的宋朝,科举考试的制度是怎样的呢?
美女豪宅哪里来,这位皇帝给你支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劝学之语流传甚广,为读书人描绘了一幅锦绣荣华的美好前景。其实这两句只是断句,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原文如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等宋朝皇帝为天下学子指明了一条飞黄腾达的康庄大道,同时也在制度上进行了保障。宋朝与唐朝不同,唐朝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若要得到官职,还要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但宋朝只要通过了省试、殿试,马上就会授予官职,“学而优则仕”成为现实,所以宋朝学子们的读书热情异常高涨,对皇家也是感恩戴德。真宗赵恒还追封孔子弟子颜回等10人为公爵,封曾参等62人为侯爵,封先儒左丘明等19人为伯爵,为天下学子治学志贤树立了榜样。
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赵恒执政期间在继承太宗赵光义施行的锁院、封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考试制度,施行了誊录制度,使科举考试组织得更加严密。锁院制度是指考官自接到任命起一直到放榜之日,必须待在落锁的贡院,不许出来,断绝其与外界联系,防止请托事项发生。
宋代殿试图
封弥制度是将考生答卷卷首的姓名、年龄、籍贯等个人信息密封,代之以字号,又叫“糊名考校”,防止考官给熟人送人情。但因为考官还可以通过辨认笔迹或暗记,认出答卷是不是出自有关系的考生之手,所以到了宋真宗赵恒时又推行了誊录制度,规定考生的试卷要由专门人员誊录成副本,把副本交考官评阅,防止考官、考生之间利用字迹或特殊标记来串通作弊。
为了防止考官营私舞弊,宋代专门施行了“别头试”制度,规定考官与应试者有亲戚关系时,考官必须回避,另派他人主持考试。考试前考生的座次必须排好,张榜公布,考试时考生必须按榜就座,不得移动、调换位置。还设立了监门官、巡铺官,入场时严格搜查,入场后巡回监察,一旦发现应考者将书籍、小抄等带入考场,或者有不遵守考场纪律等行为,会立即加以处罚。
这些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调动了学子们的读书积极性,对朝廷收拢士人之心、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