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幽兰全诗翻译 陶渊明归隐的典故
幽兰陶渊明
《幽兰》是陶渊明的又一诗作,作品全名为《饮酒·幽兰生前庭》。《幽兰》是非常有名的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中的其中一首。这首诗创作于陶渊明厌恶黑暗无比的官场后辞官归隐的时候。诗歌主要展现了作者陶渊明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与安贫乐道的生活取向。
陶渊明把酒南山
《幽兰》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这样的:来自幽静偏僻地方的兰花在院子中生长,蕴含着非常浓郁的芳香气息等待着清微的风的到来。清风不经意地轻轻吹来,带来兰花独特的芳香,能够立即从萧艾等杂草中辨别出来。一直向前行走不停歇会使人找不到来时的路,顺着前进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或许才能走通。等到醒悟到应该回去的时候,飞鸟消失了,优良的弓箭也没有了用途。
诗中将人的高贵品质比作兰花,暗示应该像兰花那般保持高尚的品格,展现了陶渊明不随波逐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诗中还将没了用途的弓箭比喻完成大业后无用了的良将功臣,表达了作者对当下时局的怨愤。
陶渊明的这首《幽兰》虽然是《饮酒》这组诗中的一首,而《饮酒》是陶渊明在辞官隐退后每每喝醉酒后诗兴大发所创作的,但是在《幽兰》这首诗中却连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酒,在诗中只能看到兰花生长开放的田园场景以及陶渊明对于当下政治局势的不满,整首诗可以说是有酒的意味,就算没有酒也能让人沉醉其中。
陶渊明归隐
陶渊明曾于二十岁踏上仕途,在官场为官十余年,最后辞官归隐,过上悠闲舒适、平静自在的田园生活。他的归隐可以说既出于他自身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也是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所迫。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陶渊明自二十岁踏入仕途,虽有一身才华和抱负,但是却得不到重视,到了二十九岁,他才做到了江州祭酒这一官职,然而因为难以忍受官场上的那些繁文缛节,做了不久后就辞了职。之后在家悠闲了五六年,直到三十五岁时到了荆州,在刺史桓玄手下当了一名小吏,但是不到一年时间,陶渊明又因为他母亲去世而辞职回家,一待又是五六年。
陶渊明毕竟是名将的后代,在官场中很有名气,因此,在他四十一岁的时候,他被推荐担任彭泽县令一职。之后在彭泽当了十几天县令的陶渊明听说东晋权臣刘裕自封车骑将军,掌管各州军事,只自己的抢夺皇位的野心只差一步的消息后,预感到晋朝已名存实亡了,心灰意冷之下,便回了家,这时的陶渊明已有了辞官的念头。之后更是遇到浔阳郡督邮前来巡查那件事,让他不仅做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样的美谈,同时也坚定了他辞官隐退的决心。就这样,陶渊明结束了他十几年的官场生涯,归隐田园。
归隐后,陶渊明一直过着隐居的田园生活,虽然心中尚有不能施展抱负的苦闷心情,但是对于那般黑暗的官场生活并没有丝毫留恋。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他的诗文。陶渊明的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以及不愿与那些热衷于利益的尘世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都对后人起到了一定的模范和教育作用,但是陶渊明那般辞官隐退的避世态度也给后世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陶渊明
陶渊明所引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即使诸多著名的伟大诗人也曾受到他的影响。唐代著名世人李白不愿巴结奉承权贵的自尊不屈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朝诗人高适也曾想要学习陶渊明辞官归隐山林的做法,远离世俗利益。不仅如此,陶渊明的诗歌也给后人带去了精神支持与鼓舞。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与清朝诗人龚自珍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赞美陶渊明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因他而得到的感悟。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显示了他对于桃花源的向往,而他的桃花源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世中有不少文人学者对陶渊明提出的桃花源社会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此种社会的向往与歌颂。就例如著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经用自己的作品对那般安定和谐的桃花源社会表示赞赏,而对与之相反的现实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感慨。
陶渊明在给后世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他那舍弃所有归隐山林,逃避现实的态度也给后世之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后世中颇为有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晚年退隐山林,而在那期间他非常喜爱陶渊明以及他的诗歌,但实际上那只是他在超脱世俗的陶渊明那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罢了。
陶渊明爱菊
陶渊一生非常喜爱菊花,常常与菊花为伴,被人称为“菊友”,是个名副其实的菊花迷,因为他非常了解关于菊花的高雅情趣,曾被世人奉为“九月花神”。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真的相当喜欢菊花。
陶渊明采菊图
陶渊明此人相非常正直,对于功名利禄这些看得非常淡,也相当自尊自爱,不为五斗米折腰,因此他曾在做官十余年后辞官归隐田园。归隐后,陶渊明就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种菊也成为了他隐退后更大的爱好。每天从田地里回来后,他就会到他的菊园给那些种植着的菊花浇水、松土、除虫,从中可以看出陶渊明非常珍视他的菊花。
在南宋梁昭明太子萧统所著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的内容记载:某一年的重阳节,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坐在菊花丛中,手上拿满了菊花。之后江州刺史王弘突然送酒来,他立马就开封喝上了,直到喝醉后才回到房间。陶渊明种植菊花不仅仅只是用来观赏,也会经常用于食用。每到秋季,菊花盛开后,很多乡里乡亲以及远方的朋友都会来他家观赏菊花。那个时候,陶渊明会泡制菊花茶给客人享用,在客人走的时候还会采些菊花送给他们。因此,愿意前往陶渊明家赏菊的人非常多。陶渊明也时常会这样想,如果能够让菊花在一天之内就开放,那就会有一天的客人前往,那该多好。
总而言之,陶渊明对于菊花极为喜爱。
陶渊明与酒
古代,酒是文人雅士的心头之爱,陶渊明作为诗人自然也不例外。陶渊明与酒有着莫大的联系,“诗酒人生”就是他一生最切合的写照。他创作的《饮酒十五篇》就是在他酒意人生时涌现的。
陶渊明与酒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嗜酒狂徒。《五柳先生传》中就有提到自身对酒的是难以抗拒的:“性嗜酒……吝情去留”。五柳先生对酒的痴迷已经达到无人能及的地步,尽管家境贫寒不能常喝到酒,但亲朋好友都知道他的习性,时常邀请他去饮酒,他也何乐而不为。
陶渊明嗜酒的程度已经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在他任职彭泽令时,朝廷有分配一百亩的田地给他。陶渊明原本打算全部用来种植酿酒的高粱,在妻子翟氏的恳求下,才勉为其难的将田地分割为二,一部分种植庄稼粮食,另一部分用来种植酿酒的高粱。粮食是人们填报肚子的食物,可对于陶渊明来说,只有酒才是他的食物。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嗜酒狂徒,却偏偏只为酒而折腰。
嗜酒如命的陶渊明,诗里行间也透露着淡淡的酒香。《饮酒》十五首就是他酒意人生的代表作。辞官归隐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在劳作之余,会悠闲地靠在菊花丛边小饮小酌,抬头看风景颔首品味人生,好不惬意。饮酒饮到忘我之际,灵感来袭,洋洋洒洒写下了《饮酒》诗词。陶渊明用醉眼看世界,用心体会人生,他与酒的缘分实在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