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菊花 李商隐菊花表悲愤
菊花李商隐
《菊花》是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大约于会昌四年为其亡母守丧时所作,当时诗人于永乐闲居,全诗托菊自喻,是十分典型的借物言情诗作。在此诗中,李商隐通过对于菊花的描写,将深藏心中的苦闷、阴郁、愤恨全部委婉地表现出来了。
菊花 李商隐
这首诗大致讲的是菊花有暗淡的紫,光鲜的黄。不仅有陶渊明园中篱笆边上菊花的颜色,也有罗含宅子里的香气。菊花不畏惧雨露将它沾湿,却实在害怕日暮的到来。它们愿意留在水边进入畅饮人的鹦鹉杯中浸酒,它们希望来到富贵家中的豪华厅宴上。
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时,正逢自己经历官场沉浮、仕途失意之后,辞职闲居永乐,日作农耕之时。这首诗有着鲜明的托物抒怀之情,尽管诗人在这首诗中提及陶渊明,但事实上李商隐是不甘于田园农耕生活的,他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与宏大抱负,内心是十分渴望入仕报效朝廷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歌颂了菊淡雅的外表与清新的香气,菊花在秋日里傲物盛放不畏霜露的打压,却无奈岁月时光的逝去。菊花就算衰败了不再怒放,它还可以盛作杯中酒或登堂中宴。诗人在这里赞美了菊花的傲骨以及奉献精神。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咏菊主要以自己的感受为主,因此描述较为抽象,是菊花与我合二为一的表达,即便菊花有朝一日衰败凋谢,也能登上厅堂留下精华,大有孤芳自赏的意思。
李商隐代表作
李商隐在对诗歌方面的贡献,有一个很大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独创的无题诗,他一生写有“无题”数首,其中众人耳熟能详的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出自他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这首诗是诗人用以追忆自己当时所见的艳情场面。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从内容上面看,之一句中用“昨夜”来指出是追忆往事,而第三四两句则是用他物来作比较,“身无彩凤”写的是当时之情。而五六句则是从两人之间的默契转为对于整个宴会的描写,而到了七八句则是从恋情的愉悦写到了“听鼓应官”导致欢情荡然无存。整首诗从诗人的心理活动着手,他的感受真实细致,将一段可意却不可言的感情描写得错综复杂而又刻画入微,令人在悲凉的基调与氛围下读起来似解非解,既像写给相恋却不能相伴的爱人,又像是写给难以相识的君臣关系,看似如此却又仿佛没这么世俗,将李诗的妙义展露无遗。
从诗文大意上看,全诗讲的是,昨天晚上星辰璀璨,夜间伴有微微凉风。我们酒宴定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部。我们身体上缺乏能够得以齐飞的彩凤两翼,心中却如同有神异的犀牛般能感受彼此的情思。共同猜拳嬉闹,隔着位子对饮暖心,分成小组玩行酒令,得出胜负被烛光映得满脸通红。只可惜五更已打,我要去上早朝了,只能赶马赴秘书省,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蒿。
李商隐的名诗
《晚晴》是李商隐笔下的一首著名五言律诗,该诗描绘的是雨过天晴以后整个世界明朗清净以及生机勃勃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发自内心的欣喜以及乐观开怀的胸襟,是诗人初到桂林当幕僚时心情明媚的典型作品。
晚晴 李商隐
诗文大意为,独自一人深居简出地过着简单清净的生活,俯瞰着城门之外的曲城,春天已经过去,如今夏日里甚是清朗。青草尽受过雨水的浸淹过后,终于等到了天空的怜爱,开始放晴了。我自己登上高高的楼阁,借着栏杆眺望远处,天高地阔,而落日的余晖柔和地斜斜地照进窗户。南方鸟儿的小巢应经被阳光晒干了,而它们自己也再一次恢复了轻盈的体态。
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时,因为之前身陷牛李党派的斗争中饱受排挤与屈辱,在官场上的形式极度不利,于是离开长安,接受邀请来到桂林当幕僚,这个阶段是他在离开政治斗争的漩涡后初次感受到别人的信任以及生活的温暖,于是在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心态逐渐转好,遂作了这首《晚晴》。
不得不说,这是一首隐含寓托的诗,这首诗的写法更加接近于有意与无意两者之中的“兴”,李商隐在最初创作时或许本无此意,不过只是在登高望远之时触景生情,于是诗意大发作下此诗而已。然而情景结合,诗人将那一瞬间的独有体会寓于眼所能见的风景之中,因此显得浑然天成,不露痕迹。
李商隐的故事
李商隐曾经表示自己与唐朝的圣上是同宗的亲缘关系,然而经过考证也已经确认了他的确是唐朝皇室的远房亲戚,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文献来说明,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已经是相当远的距离,因此尽管李商隐在作品中多次阐述这一点实际上也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实真实利益。
李商隐 画像
而李商隐一户人家中有三名进士,其中之一位考中进士的是李商隐的爷爷李叔洪,十九岁的时候一举中第,于安阳任官,即安阳君,二十九岁去世,为官十年,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很少。
关于李商隐的传说,在后人的史料笔记中能找到不少。其中在宋朝的史料记载中,称年长的白居易晚年十分赏识李商隐,很爱读他的诗,有一次甚至开玩笑表示死了以后希望可以投胎成为李商隐的儿子。李商隐的大儿子出生以后,李商隐真的给他取名叫做白老,结果这个儿子甚是愚蠢,等到小儿子出生以后,十分聪明伶俐,大家都笑称就算是白居易投胎到李家,也肯定是小儿子。
北宋年间还有一个“西昆体”诗派,由杨亿等几个人相互唱和诗歌,以继承李商隐的诗风得而出名。当时的社会上有一位专门装扮成李商隐的表演人,整日穿着残破不堪的衣衫,对着别人说是杨亿硬生生撕烂了他的衣服,从而引得众人大笑。因此后来有一种说法声称西昆派对于李商隐诗歌的继承是生吞活剥的表现。
李商隐与谁齐名
众所周知,李白与杜甫两个大诗人合称为“李杜”,然而除此之外唐朝的名家中还有一对“小李杜”指的就是李商隐与杜牧,此外,李商隐还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这两位都是在诗歌造诣上与李商隐齐名的著名大诗人。
杜牧 画像
杜牧,字牧之,别称樊川居士,陕西西安人,同为唐朝时期杰出的大诗人,此外在散文方面的艺术成就也甚高。他的祖父是杜佑,父亲是杜从郁。杜牧于唐文宗时期26岁的时候考取进士成为校书郎入仕。此后杜牧在官场中几经调迁,任过不少职位,从政时期,为人关怀百姓、兴利除弊。杜牧晚年将家族祖上留下的樊川别墅进行修整,长居于此以文会友,也正是因此得名“杜樊川”,还写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文中七言绝句为更佳,题材以咏史抒怀为多,诗风清爽英气逼人,晚唐年间地位甚高。杜牧于852年冬天病逝。
温庭筠是艺名,其原名为岐,山西祁县人,也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是唐朝初年丞相温彦博的后人,但是家族到了温庭筠这一代早已经没落,他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屡屡落败,一生都未能得志,因此行为不羁。温庭筠在文学上十分具有天赋,文思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然而他恃才傲物,好讽权贵,多次冒犯,因此长期受到压制,终生未能中举。温庭筠的诗歌辞藻华美,浓烈别致,精通音律,诗文工整,诗词中感情题材众多。然而温庭筠在词方面的成就于晚唐时期位列之一,有花间鼻祖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