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重阳后菊花赏析 范成大初归石湖赏析
重阳后菊花 范成大
范成大一生创作丰富,其中又以诗文最为出众,他的《重阳后菊花二首》更是借助重阳节赏菊盛世过去后的菊花来表达人世无常,世人势力的感慨,情感真挚自然,将作者心中对于人情冷暖的感受表现的淋漓尽致。
范成大的重阳后菊花
《重阳后菊花》总共两首,是有名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大概是创作在范成大1186年隐居的那段时间,在这之前范成大也算是当过大官了,而且出使金国全身而退,也让他声望颇高,但是回家的这段时间,也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走茶凉、人情冷暖。于是心中的感慨散落在笔端,形成了作者的这两首诗歌。
之一首诗开头就写了重阳节过后的菊花非常的寂寞,“东篱”是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用来比喻种菊花的地方,而“湿露华”三个字则是很好的表现了菊花带着露珠的场景,说明这个时候的菊花还是很鲜嫩的。接下来一句就说了虽然重阳已经过去了,但是菊花还是和原先的一样,金色的一大片一大片照着地上的沙泥,然而世上的人啊,不懂赏花的情趣,只知道随波逐流的跟着别人一起在重阳节赏花。
第二首表达的意思相差不多,但是更加的直白了一点,开门见山的说过了重阳节,菊花依旧新鲜美丽,但是那些个诗酒之客就没了,不再来看看这美丽的菊花了,这就好像是一个人从官位上退了下来以后,那些个势力的亲友就不来拜访了一样。范成大的这两首《重阳后菊花》可以说是一个循序递进,之一首还是以批评世人只知道附庸风雅的庸俗为主,第二首的时候就深化到了对于世态炎凉的感叹。
范成大 初归石湖
范成大一生创作了很多的诗歌,其中他在晚年隐居石湖的那段时间更是给他带来了很丰富的创作素材,这里有一首《初归石湖》就是他在当时辞官刚刚回乡之后创作的作品,小编就跟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隐居田园的范成大
这首诗歌的意思是比较简单的,大致上就是夸奖自己家乡美丽的风景,流露出了作者对于自己很久之后回乡的喜悦。诗歌的首联就是写到“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之一句诗的词语稍显复杂,这里就简单解释一下,其中“朝暾”就是指初升的太阳,而“绀碧”这两个词就是颜色的描述,分别是深红近黑和青绿色,这样的词语很好的描绘了一幅青绿色的树林拖着深红色的太阳升起的景象,同时这两句又很好的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而之后的两句,简单清楚,清新可人,对仗也做的很不错,展现了一幅行人若隐若现的走在田地间,而池塘里的白鹭还懒懒的,似乎还没睡醒,这样慵懒的情景正是当时被官场的复杂搞得非常不爽的诗人所喜欢的。
接下来的两句风格就突然转变了,似乎有点不太协调,诗人这么说“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这句子虽然对仗上并不工整,但是非常经典,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当时作者的那种心情,范成大感觉自己信脚就能走回去,似乎还没有离开多久,但是看到的却是已经变老的邻居老翁,不禁让范成大感叹时光飞逝,容颜易老。
之歌的最后两句说的话也非常朴素,意思就是说回到家里的时候,家已经截然不同了,当时种下的柳树,它的叶子已经被鸣蝉给吃得差不多了,全诗非常简单,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朴素的喜悦确实非常的真切。
范成大的诗句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他显达之时为国为民,施行了不少有利于民的政策,退休以后也不忘百姓,通过常年的乡村生活,创作了大量反映江南农民生活的诗作,再加上早年出使金国的所见所闻创作的诗歌,范成大的一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句,这里就例举一二。
范成大的经典诗篇
纵观南宋一朝,虽然写中原百姓疾苦的诗歌不少,但是大多都是在江南水乡之中想象的,而范成大则是亲身出使过金国,见过当地百姓的生活,所以他创作的诗歌尤其具有真实感,比如在《州桥》这首诗,范成大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他出使金国的所见所闻“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说明中原的相亲父老还在盼望着南宋可以回来打退金兵,但是年年盼望却是年年失望,好不容易看到使者了,不禁失声询问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有大军前来,这样的情况让范成大非常的感动,回去之后就创作了这样的诗歌。
古来写田园诗的不在少数,而众多诗人之中,除了陶渊明之外,就要数范成大了,相比起陶渊明以田园之中的美好风光为主的创作风格,范成大吸收了前人关心政治黑暗的优点,在田园诗的创作过程中有加入了对于百姓疾苦生活的同情和对于黑暗的世道的驳斥,比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言辞简单通俗,但是却字字都是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的斥责。
总的来说范成大的诗句风格清新自然,在艺术上的成就上很高,但是整体的诗风却是比较一般,风格不够鲜明。
碧瓦范成大
中国被西方人誉为“诗国”,而在这个广大的国度之中,范成大绝对是一颗善良的巨星,他是南宋时期的四大诗人之一,一直以来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一生诗词歌赋流传下来很多,《碧瓦》就是其中的名篇。
范成大碧瓦
这首诗歌非常的精致小巧,颇有玲珑袖珍的味道,题目就是从截取了首句的两个字(这在中国古代诗词文赋之中还是很常见的),开篇便是“碧瓦露头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对仗工整,“碧瓦”“赤栏”无不令人想到美好的亭台楼阁、华美宫殿,也让读者不由得联想到了南宋朝廷不求进取,偏安一隅,整天只知道寻欢作乐的情境,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这两句诗远近层次分明,色彩艳丽,从近处的碧瓦阁楼、绣幕遮掩,写到远处的赤色栏杆,桥外绿溪,描写的非常生动形象。
之后的两句也是别有深意,描绘了一幅杨柳絮漫天纷飞,海棠梨花纷落满地的情景,从漫天飞舞的飘絮写到地上的落花,这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描述方式,而且当时的环境是无风且无雨,让人不禁想到风雨欲来之前的宁静,也让人为呆在南方角落里的南宋王朝感到担忧,是否会覆灭,范成大通过这样含蓄的方式讽刺的南宋君民几乎都安于现状,纸醉金迷的生活,批评了他们粉饰太平,不顾国家安危的方式,表现了范成大的拳拳爱国之心。
范成大朝代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文学家,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于后来诗歌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那么范成大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他的诗歌又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呢?
范成大的雕像
范成大是宋朝人,他出生的时候还是北宋末期,但是之后没多久靖康之耻发生,北宋灭亡,宋朝皇室逃到了南方,南宋成立,这个时候中华地区还是以金国势力最为强盛,南宋只能偏安一方,而范成大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长大,所以可以说范成大应该算是南宋的人。这个时候因为北宋灭亡的时间还很短,所以无论是失地的百姓还是南宋的百姓对于宋朝承受的这种耻辱都还印象深刻。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南方的民众几乎都忘记了这样的耻辱,而且当时的南宋朝廷似乎也不想再收复中原,觉得安心呆在南方也不差,所以说对于这样的大环境,范成大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很无奈,再加上南宋确实是打不过金国,所以没办法,范成大更多的还是关注民众的生活,后来官场浮沉几十年,也算是看破了当权者的心态,所以将更多的心血放到了写诗作词上来,用来反映百姓的生活和世道的黑暗。
可以说身在南宋这样的朝代,范成大是可悲的,他恢复中原、报效祖国的理想难以实现,所以只好用笔墨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描述下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将国家的不幸、百姓的艰难给记录下来。
范成大传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无论是为官执政还是诗词歌赋都有很深厚的造诣,他生长在动荡混乱的南宋年间,面对着当时的朝政,他无力挽救,只好竭尽所能造福百姓因此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同时他大量的诗歌创作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范成大的画像
范成大的一生是比较丰富的,他从下就聪明好学,后来在禅寺之中十年苦读,一朝出山就是考中进士功成名就,之后他历任了司户参军、枢密院编修官、校书郎等职位,中途虽然也有过被贬官的经历,但是后来还是再次被启用,在1168年的时候范成大得以进攻向宋孝宗阐述自己的观点,觉得现在朝廷里面很多的人力物力都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给耗费了,宋孝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安排他去处州做官,他创立了义役之法,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
后来宋孝宗想起当时和金国签订盟约的时候忘了议定受书这个过程,感觉不太开心,就任命范成大为代表前去谈判,商讨归还北宋皇帝的陵寝所在地,并且将这个被遗忘的礼仪重新进行一遍。范成大于是慷慨赴金,别说范成大在金国也有粉丝,当时金国的使者还模仿他的着装。之后在金国众多大臣和太子的威胁之下,范成大面不改色的完成了任务,得以全身而退。
回来之后,范成大更受重用,但是也受到了小人的诬陷,在1171年的时候范成大离别了余杭,开始了他漫长的“南宅交广”之行。之后在晚年的时候范成大有过很长的一段隐居生活,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在1193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享年68岁,被追封为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