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是什么人 子产善辞令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子产,名叫公孙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是郑穆公的孙子,郑国公子发的儿子,春秋时期郑国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人。出生年月不详,据记载他死于公元前522年。他是春秋后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他官职做到了郑国卿,相当于丞相。
子产青年时就表现出远见卓识。郑简公元年(公元前565年),他的父亲公子发率军攻蔡,打了大胜仗,郑人都非常欢喜。他却指出这将导楚国来攻和晋国反击,而使夹在中间的郑国饱受战祸。果然后面他的父亲在内讧中被杀,郑简公也被挟持到北宫。子产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是之一个将刑法公之于众的人,他在郑国铸刑书,也就是把法律条文铸造在青铜鼎上,使得郑国上下有法可依,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是法家的先驱者。
公元前554年子产担任郑国卿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把法律条文于鼎上,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宽猛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可以说,子产在春秋那个时期是个不世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法律上执法严格,在思想上也超前于那个时代。在他执政郑国的二十多年里,郑国一片欣欣向荣,没有发生大的兵祸,百姓生活也越过越好。但由于春秋后期的郑国已经沦为弱小鄙国的状态,他的一系列改革只能缓和当时的国内外的矛盾,而不能将郑国发展成为雄霸一时的霸主。子产对郑国乃至整个社会整个历史的发展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郑子产有疾
郑子产有疾是出自《左传》的一篇历史故事,主人公当然就是郑子产,从中体现的是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为人处事都应该刚柔并济的思想,不可太倾向与一端。原文是这样的: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雚)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与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 *** 慢,慢则纠之以猛;猛 *** 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文章说的是,郑子产得了疾病,对子太叔说,我死了以后,你肯定能执掌大权,届时你不能实施严厉害民的政策,因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用宽厚爱民的政策才能使人民服从,只有使用宽厚爱民的政策才会让人们爱戴你,拥护你的决策,国家也才会稳固。没过了几个月子产就死了,在子产死后,子太叔就采取他的建议用宽厚的政策,但郑国出现了很多盗贼,并且聚集起来了,子太叔很后悔,于是采取强硬措施,抓捕盗贼该杀的就杀掉,才使得盗贼势力被遏止。
孔子也说道:太宽厚的政策会使得人民肆无忌惮,太严苛的政策会让民众收到伤害,只有宽厚的政策和严厉的政策一起使用,相互补充相互调和才能是国家得到稳定。
其实我们做人也是一样的,性情不能太过于柔软,这样难以决断大事,反而会失去很多机会,也不能太过暴躁,这样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也会伤害到别人的。我们应该刚柔并济,以一颗宽厚仁慈的心去面对一切,该果断时刻就不能犹豫,这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是一篇文章,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是人名,他姓姬,郑氏名侨,据说是郑穆公的孙子。乡校指的是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古代乡里人娱乐商量事情的地方,不毁乡校就是不愿意不同意毁掉乡校。包涵着集体主义公共关系思想。
故事是这样的,子产同乡里的人参加聚会,议论公共设施的好坏,郑国大夫对他说:拆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不能毁掉,人们干完活回来在这里聚下,商量一些事情是很好的事情啊,为什么要拆掉呢。不能因为统治者喜欢什么我们就推行什么,统治者作威作福是不能长久的,也不会从根本上阻止老百姓的议论,百姓敢怒不敢言危害更大。接下来他用了一连串的生动比喻来比喻民主存在的好处,比如要防止人们的议论就好比堵住河水一样危害很大,等到河水决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还不如开个下口慢慢对它进行疏导。这样做对国家的危害很大,如果不毁掉乡校,让人们都参与议政,郑国就有希望了,将来就可以成就大事了,受利的不光是我们这些百姓,这样是利大于弊的。就连孔子也称赞子产说的非常有道理。
其实子产建议的乡校制度很像古代希腊的那种比较民主的政治制度,让普通民众都能在劳作完后集体议论政治得失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虽然在那个时候在那个传统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有些不太可能,但我们从子产身上看到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思维,如果真能让普通百姓参与到国家政治中去,那么国家确实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子产善辞令
众所周知子产是一个很有治国能力的人,在外交方面也很有智慧,许多大的诸侯国都非常佩服他。子产善辞令是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在鲁襄公死去的那个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国的晋平公因为鲁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他们。子产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把自己的车马放进去。晋国大夫文伯责备子产说:“我们国家由于政事和刑罚没有搞好,到处是盗贼,因此派了官员修缮来宾住的馆舍,馆门造得很高,围墙修得很厚,使宾客使者不会感到担心。现在你把它拆了,你的随从会保护你,那么你让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呢?由于我国是诸侯的盟主,修建馆会围墙,是用来接待宾客。如果把围墙都拆了,怎么能满足宾客的要求呢?我们国君派我来请问你们拆墙的理由。”子产回答说:“我国国土狭小,处在大国的中间,大国责求我们交纳贡物没有一定时候,所以我们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寻敝国的全部财物,以便随时前来朝见贵国。碰上您没有空,没能见到,又没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见的日期。我们不敢进献财物,又不敢把它们存放在露天。 要是进献上,那就成了贵国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进献的丁式,是不敢进献的。如果把礼物放在露天里,又怕日晒雨淋而腐烂生虫,加重我国的罪过。我听说文公从前做盟主时,宫室低小,没有门阙和台榭,”却把接待宾客的馆舍修得十分高大,宾馆像国君的寝宫一样。仓库和马棚也修得很好。如果还不拆掉围墙,就没有地方存放礼品,我们的罪过就要加重。斗胆请教您,您对我们有什么指示?虽然贵国遇上鲁国丧事,可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忧伤啊。如果能让我们早献上礼物,我们会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贵君的恩惠,我们哪敢害怕辛劳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子产超人的辩才和出色的外交智慧,既表达了对别人的不满意,还让别人欣然接受并且还认为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