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养由基楚国的神箭手 关于养由基的成语

历史文化4年前 (2021-01-15)220

养由基的成语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神箭手,关于他的箭术可以说是百发百中,百步穿杨。而且这两个成语,其实也都是和养由基有关的。养由基非常擅长射箭,他可以在距离柳树一百步之外放箭,而且每支箭都能够正中柳叶的中心,射一百次一百次都能中。在边上看热闹的人都说射的好,但是一个过路的路人却说,我很擅长射箭,可以来教教他怎么射箭。

养由基楚国的神箭手 关于养由基的成语

养由基画像

养由基一听这样的话心里就不舒服了,我一个神箭手,还需要别人教我。于是养由基就说,大家都说我射的好,你竟然说自己可以教我射箭,那你为什么不自己来射,射中那柳叶呢?

这个路人就说了,我不能教你怎么射箭的动作这些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中柳叶百发百中,但是你却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气息,射久了就会疲倦了,这样弓及拉不开了,箭也就斜了,你一箭射不中的话,就会坏了名声,前功尽弃。

百步穿杨、百发百中这两个成语都是出自这个典故的,虽然后面没有再描写了,但是相信养由基听了这位路人的话,学习了调节气息,箭术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而且从日后养由基精进许多的箭术来看,当时养由基应该是听从了这位路人的建议,调节了气息,所以在后来上战场杀敌的时候,尽管数箭齐发,还是能够百发百中,还为楚军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

养由基是哪个国家的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将领,而且还是一个神箭手,但是他原本并不是楚国人。而是另一个国家的贵族。从养由基的姓氏中就能看出,养由基原本是一个小国养国的人。后来养国因为国小,所以就被楚国给灭了,原本的养国人民就变成了楚国的人了。而作为养国贵族的养由基,也进入到了楚国做了大夫。所以按照实际情况来看,养由基应该是养国人,而不是楚国人。

养由基楚国的神箭手 关于养由基的成语

影视剧中的养由基

但是因为当时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大国吞并小国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导致各个国家之间的行政区划版图非常的混乱,常常更换,所以想要考证起来确实有些难度。

根据左传的记载,在公元前512年的时候,楚昭王把养国的故土当做封地封给了吴国公子掩余、烛庸二人,时称养邑。这样就可以证明,当时养国就已经亡国了。但是关于养国的确切的地方在哪,学界至今还是争论不下,主要有四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养国在河南沈丘以东,认为古养国地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后楚国灭了养国之后就作为楚国的县,即《左传》昭公三十年楚子使吴二公子烛庸、掩余所居之养邑;二为养国安徽临泉以东杨桥说;三为河南宝丰说,认为古养国地在今天的河南襄城鲁山北、郏县西南的宝丰县境内,在《后汉书·郡国志》中对此也有所记载,颍川郡下的“养阴里”;四为河南桐柏说,即位于桐柏县月河镇左庄墓地附近。

养由基射箭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的将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养由基的具体出生时间不详,大致就是出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养国,嬴姓,养氏。后来养国被楚国吞并之后,就生活在了楚国。

养由基楚国的神箭手 关于养由基的成语

养由基雕像

养由基从小就非常善于射箭,相传他双手能持四箭,还能拉开千斤的弓,所以被当时的人称为是神箭手。楚庄王的时候,令尹斗越椒叛乱,楚庄王发布告示谁能胜了斗越椒,谁就做令尹。养由基一箭将斗越椒毙命,于是楚庄王允诺他做了令尹,但是养由基却推荐了孙叔敖,自己做了掌车右。

公元前575年的时候,在晋、楚鄢陵之战之前,养由基与潘尫之子潘党比试箭法,将皮甲重叠射击。穿透七层后,拿给楚共王看,说有这样两位大将在,有什么好怕的。楚共王却发怒说,真丢人,明天就要开战了,你们还在射箭。等到交战的时候,晋国的将军吕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于是楚王给了养由基两支箭,让养由基杀了吕锜,养由基只有了一支箭,就射中了吕锜的脖子,养由基拿着剩下的一支箭向楚共王复命,因此楚国人都知道了养由基的大名。

楚共王去世,他的儿子子楚康王继位,吴国乘机进犯楚国东部边境。养由基迅速组织军队奔向吴军,令尹子庚率军跟随。吴、楚两军在庸浦交战,楚军大败吴军,俘虏吴军将领公子党。后来楚康王养由基为宫厩尹,之后的事情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了。

养由基怎么死的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箭手,在美剧中大概也应该是鹰眼或者绿箭侠这种角色,箭术了得,百发百中。历史上关于养由基的记载,也多半都是养由基射箭的故事,而且到了公元前558年的时候,关于养由基的记载也就断了,但是普遍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都认为养由基是在公元前557年的时候死的。

养由基楚国的神箭手 关于养由基的成语

养由基画像

其实我们大致上也都能够猜测到了,一个上战场杀敌的人会有什么结局,多半都是战死的。而且还像养由基这么大的名声,其他国家的人不把他杀死都奇怪,留着这么个祸患将来再来杀自己,怎么也说不过去,所以养由基多半就是战死沙场的。

但是具体怎么死的也有人做出一番解释,楚国后期主要的敌人就是吴国,吴国常年都在楚国的边境骚扰楚国,大概就是有一次吴军又来进犯,然后养由基就自己 *** 要上前线去杀敌。楚康王就说你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这种冲锋陷阵的事情,还是留给年轻人去做好了。然后养由基自己却大义凛然的说,晋军能够战死沙场都是一件幸事,我坚决要上阵杀敌,就算死了心中也没有半分悔恨。于是养由基就带着兵出发了,吃过养由基的亏的吴军知道养由基来了,早早就准备好了,在南海布置了诱敌的战术,养由基刚要放箭,就被四面八方而来的吴军给包围了,一时间吴军万箭齐发,养由基就死在了乱箭之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1/357783.html

“养由基楚国的神箭手 关于养由基的成语”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卢芳的真实身份如何?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卢芳的真实身份如何?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卢芳,字君期,东汉初年地方割据首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世人都知道《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光凭一张“巧舌如簧”、“口吐珠玑”的灵牙利嘴便将清圣祖皇帝康熙、满洲第一勇士鳌中堂、天地会总舵主陈永华先生、辽东蛇岛神龙教主洪安通、明崇祯皇帝长公主九难师太、平西王吴三桂、罗刹国摄政女皇索...

关羽和张飞都拜刘备做大哥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关羽和张飞都拜刘备做大哥 刘备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对刘关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张飞为何拜刘备为大哥?刘备的武功有多高?你说《三国演义》,他说《三国志》;你说《三国志》,他又说《三国志》不是正史。只要想杠,就总能找到棺材,和珅富可敌国,吹哭丧调抬棺材的杠房也没少开,因为那是当时比较赚钱的买卖。为了避免读者诸君看...

历史上真实的赵匡胤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赵匡胤是个什么样的人?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上真实的宋朝开山皇帝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是河北涿州人,出身将官世家,武艺高强,胆识过人。他二十多岁时投靠郭威。郭威篡夺后汉政权时,他是积极的拥护者。后周建立后,他被迅速提拔起来,官至忠武军节度使。此后,他跟随...

李世民真实的长相是什么样的?帅吗?

李世民真实的长相是什么样的?帅吗?

李世民真实的长相是什么样的?帅吗?关于这位开创大唐盛世的天子骄子的容貌,从史书遗留的片鳞半爪中,可窥见一二,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李世民四岁的时候,一位自称会面相的书生,打掠他一番后对李渊说:“你儿子有龙风之姿,天日之表,年近二十就能匡国济时。”显而易见,李世民天生就有帝王之相,气度非凡...

古代冷宫到底有什么好处 妃子进入后太监为何抢着伺候

古代冷宫到底有什么好处 妃子进入后太监为何抢着伺候

对古代妃子和冷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妃子被打入冷宫后,为何太监们抢着伺候?“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这首诗主要描述的是赵飞燕,她是汉成帝的皇后,也是汉哀帝的养母。在汉哀帝去世后,她被废为庶民,不久自杀。从她悲惨的身世...

古代官员很早就要上朝了 他们住哪里又是在哪里办公

古代官员很早就要上朝了 他们住哪里又是在哪里办公

还不了解:古代官员上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官员是如何解决上早朝时的住行问题的?早朝后又在哪办公呢?早朝是古代皇帝召集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的议会,在古代凡是能参与早朝的人都属于官职级别比较高,权力比较大的国家高官,但是实际上早朝却让这些人十分发愁,这主要就在于上...

历史上真实的宝庆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宝庆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宝庆公主,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幼女,安徽人。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公元1398年,大明帝国遍地哭丧,因为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去世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或许很多人对这位君王一一不舍,有老百姓也有一些正直的官员,但可以肯定的是,最不舍得是朱元璋的妃子们。因为,朱元璋...

历史上宇文化及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宇文化及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宇文化及,代郡武川人,隋末割据势力首领。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人世间,凡事都是相对的,有善便有恶,有好便有坏。而人这一辈子,也就这么长,倘若你想要在有限的时光里,在后世留下自己的足迹,便需要用自己能力做出一定的事情。一般而言,能够流传后世的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善良而又正义的人,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