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争霸是怎么开始?怎么结束的?
五胡十六国争霸是怎么开始?怎么结束的?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自公元304年氐人李雄和匈奴刘渊分别在巴蜀和晋南地区建立独立政权,直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为止,历时135年。
十六国是指西晋末年至东晋以及南朝初期,分布在中国北方和巴蜀地区的16个规模较大的政权,如若将全部政权计入在内,则前往大大小小共计建立了20个政权。其政治势力纷繁复杂、百余年间争霸之错综复杂,在中华史上堪称罕见。然而厘清十六国时期的政治发展脉络,不仅有助于当时的社会格局,同时也有利于理解衔接其后的南北朝乃至隋唐前期的中原社会特征。
为了更好的方便了解这段历史的演变过程,我们淝水之战为时间节点,将十六国分为两大阶段进行分别梳理。
从西晋 *** 到淝水大战
1、汉赵建立,氐成割据
西晋灭掉吴国之后,统一天下之后仅仅11年后,为争夺天下至尊之位,司马氏藩王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史称“八王之乱”。常年的战乱持续祸乱中原,极大的损耗了中原政权的实力,动摇了晋室对天下的掌控能力。公元304年,匈奴族屠各部领袖刘渊趁着八王之乱捞足政治资本,在晋南盆地建立汉国,定都左国城,并以汉朝公主后裔的身份,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旗帜。
与此同时,自关中遁入巴蜀的氐人流民领袖李雄,在四川盆地建立起了成国,定都为成都。成国(后改国号为汉,合称成汉)与汉国(后改国号为赵,合称汉赵,又称前赵)的建立标志着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人们开始进入十六国时代了。公元309年,刘渊迁都平阳,此后汉国先后攻破西晋帝都洛阳和临时帝都长安,西晋宣告灭亡。
然而,就在西晋覆灭的第二年,先期南迁的晋室宗亲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等南迁士族的扶持下称帝,史称“衣冠南渡”。同时并州刘琨、青州曹嶷、幽州王浚等西晋牧守依然坚守在北方抵御汉赵的扩张,而凉州牧守张寔在得知西晋灭亡后,用兵自立为凉王,建立前凉政权。在燕幽辽西一带,鲜卑族的宇文部、段部、慕容部长期与幽州牧王浚、汉赵别部石勒等混战在一块。而在晋北、河套一带,匈奴铁弗部与鲜卑拓跋部为争夺地盘而长期对峙。在十六国的之一阶段,汉赵的势力最为强大,其别部石勒位于淮泗一带,往北可攻并、幽,往南可征晋室。然而由于并州刘琨和东晋雄踞江淮的祖逖努力,石勒在此期间并不敢做出过多举动,反而需要忌惮祖逖北伐的压力,不敢轻举妄动。
2、晋室掣肘,两赵对峙
西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年轻时的祖逖很有远大抱负,每每与好友刘琨讨论起时,总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两人一同学文、一起习武。为早日学有所成、报销国家,他们半夜一听鸡鸣,就披上衣裳起床拔剑练武,十分刻苦。故而有闻鸡起舞之典故,说的就是这两人。西晋动乱之后,刘琨镇守北疆,而祖逖练兵磨刀,意欲北伐中原,匡扶晋室。在祖逖的努力下,数年间东晋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领土,威压石勒不敢南侵,被封为镇西将军。然而当时的东晋朝廷内部明争暗斗,因忌惮祖逖势力强盛,派戴渊出镇合肥,以做掣肘之途。祖逖忧愤而亡,西晋这一次北伐大业也因此功败垂成。
没了南方的威胁,石勒得以大战拳脚,先后消灭了并州刘琨、青州曹嶷、幽州王浚等晋室在北方的残留势力,统一了关东地区。此时的汉赵因靳准之乱而内部衰弱,石勒于是从汉赵分立而出,自称赵国,史称后赵。此时的中原地区形成关中汉赵(又称前赵)和关东后赵两强对峙格局,而周边其他政权基本延续不变。只不过此时的幽燕地区,鲜卑慕容部取得了针对段部和宇文部的优势,即将统一燕地。而并州北部的拓跋部和铁弗部依旧处于对峙胶着的局势当中,并未对中原其他势力产生太大影响。
3、后赵拓疆,慕容建燕
石勒,本为匈奴汉赵政权的一员偏师部将,趁汉赵靳准之乱的机遇,自立建赵。然而石勒并非匈奴人,而是与中亚粟特族群颇具渊源的羯胡,其外表面貌与其他各族皆不相同。由于羯人并非完整迁徙到晋朝的,故而更容易遭到魏晋统治者的欺压,石勒以及其亲族就全是奴隶。正是因为曾经遭受欺凌的经历,后赵政权所维持的长达20年的统治中,主要依靠暴政维持。后赵虽然压倒了前赵成为北方更大的势力,但残酷的暴政和后期政权继承问题等,引发了后赵后期的局势动荡,并被冉闵推翻。冉闵所建立的冉魏政权,从一开始就是后赵各方矛盾迸发的一个结果,故而始终难以确保政权稳固,并最终被南下的慕容前燕政权所取代。
鲜卑慕容部,在晋室南迁之后占据辽东,并于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向东晋称臣。经过常年经营,慕容部先后击溃后赵石虎、攻灭辽西鲜卑段氏、继而又重创高句丽,随后趁后赵内讧之时发兵南下,并攻灭了“屠胡灭石”之后称帝的冉闵。当时慕容俊名义上是东晋的臣属,而冉闵却是自立为帝的“叛党”,故而在面对冉闵求援抗胡的请求后,东晋无动于衷。占据关东之后,慕容俊拥有辽东辽西以及关东等大片地域,随即称帝,建国前燕。
4、秦燕对峙,东晋西征
后赵分崩之后,慕容部得以入主河北,建立前燕政权,并定都邺城。与此同时,关中氐人也在长安城建立了前秦政权。当时的东晋正值桓温当权之时,桓温于公元349年发兵西征,并灭掉了成汉,使得四川盆地重新被晋室掌握。此后,桓温分别于354年、356年和369年三次发动北伐。首先桓温北伐由苻健刚刚建立不久的前秦,此次北伐前期胜而止步、先胜后败,然而正是在这次北伐途中,王猛前去桓温大营中求见,并上演了一场扪虱谈天下的故事。而在王猛的言语中,或明或暗的点出了桓温挟军阀以制朝廷的心思。此后的两次北伐,除了第二次北伐河洛之时,击败姚襄,收复洛阳外,其余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相对于东晋,前燕对前秦的威胁更大。河北地处平原,幅员辽阔且土地肥沃,十分适合耕种。相对而言,前秦建立初期,南方有东晋、北方有拓跋代国、西方有前凉、东方有前燕,地缘条件比慕容氏要差很多。然而在关中、陇右一带的士族豪强和彪悍民风的支撑下,前秦由苻坚、王猛这对君臣带领,战胜了昏聩的慕容暐、慕容评君臣。前燕慕容垂,堪称一代战神,却在前燕不得重用而被迫遁走前秦,两国朝局清浊之别可见一般。
5、前秦压顶,淝水大战
公元370年,前秦灭前燕,拉开了统一计划的步骤。随后前秦趁同为氐人的前仇池国政权内讧,攻灭之,并开始为进军汉中和巴蜀做准备。此后东晋梁州刺史杨亮北伐仇池,但遭到前秦攻杀,随后前秦开启了征伐汉中和巴蜀的步伐。巩固了前秦在巴蜀的统治之后,前秦又开始挥师西进,消灭前凉,占据了河西走廊。并且借助铁弗部的力量协助,北上灭掉拓跋部代国政权。至此,前秦的疆域大体与此前西进灭吴、此后隋朝灭陈时的面积相当。秦晋冲突愈发激烈,前秦压顶之下,派系林立的东晋士族不得不抱团抗敌。
此时的前秦丞相王猛已经去世,如若按照王猛遗策,应当首先抚平前秦内部隐患,而后趁南方政权更迭、晋室法统动摇之机,一统天下。只是当时前秦内部,苻坚所在的氐族被限制过狠,可新征服和投奔而来的其余胡族武装却势力强大。弱干强枝之下,只能通过对外征伐来加强中枢对军权的掌控。然而淝水一战,北府军神勇无比,而前秦军队却如同乌合之众一般,溃逃之下,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不仅终结了前秦鲸吞天下的脚步,同时也再次打碎了已经统一起来的北方。
从前秦崩溃到南北朝并立
1、前秦崩溃,诸雄混战
淝水大战之时,前秦主力几乎都在南方前线,而拱卫京师的兵力不足。当关中的鲜卑、羌等族首领得知前秦溃败之后,纷纷宣布独立。次年,东晋北伐并攻占山东河南一带,造成前秦全线崩溃解体。此后鲜卑降将慕容垂于河北复立燕国,称后燕;前燕遗族宗亲在关中建立西燕;羌人姚苌自立,建国后秦。此后,西秦、后仇池等政权也先后建立。北方再度回到了诸雄混战的局面。
此后,鲜卑拓跋圭于代地复国,但将国号改为“魏”,史称北魏。而前秦将领吕光在平定西域之后,得知前秦覆灭,于是用兵自立,建国后凉,其行事轨迹与前凉的建立如出一辙。此后北方的众多政权相互征伐,愈演愈烈。
2、凉燕裂变,秦魏时刻
淝水之战后,后秦先联合西秦灭前秦,继而又灭西秦,并促使后凉投靠到后秦麾下,一时间风光无二,而此时的北魏拓跋部也在拙长成长着。在4世纪至5世纪相交之时,不足时间的时间之内,后凉分裂出来西凉、南凉和北凉,而后南凉、北凉又联手后秦灭了后凉。同时后燕也被北魏在参合陂之战中击败,此后南燕独立与山东半岛,而后燕余部退居辽西之后又被冯氏取代,建立了北燕政权。
伴随着后凉和后燕裂变同时进行的是后秦和北魏的高光时刻。然而铁弗部叛秦自立,建胡夏后,屡次攻打后秦,尔后东晋刘裕北伐,更连接重创后秦,并于417年攻破长安,后秦灭亡。此后的北方,渐渐成为北魏一枝独秀的局面。
3、刘宋篡晋,北魏崛起
进入十六国时期后期,中原争霸的修罗场中,逐渐成为北魏和东晋两个大玩家并立的格局,奠定了南北对峙的雏形。除了后秦之外,南燕、后仇池等南边靠近东晋领土的政权相继被东晋北府军消灭。而作为北府军首领的刘裕,则凭借这些东晋史上空前的大功勋,建立起卓越的威望,并力压士族世家阶层成功登顶,篡晋称帝,建立刘宋,开启了南朝的序幕。
与此同时,北魏在击败后燕之后,日渐强大。当时的中原已经没有足以于拓跋氏抗衡的强权了。在北魏相继灭掉北燕、夏和北凉这三个北方政权之后,彻底终结了十六国时代,并开启了北朝。从此中国历史步入了南北朝对立的新格局,而源于魏晋士族门阀模式的南朝和源于十六国时代军事贵族模式的北朝将在长期对峙中发生碰撞和交融,并最终诞生出隋唐帝国的新气象。
通过对十六国时期的全面梳理,我们可以更好的从这段混乱历史中厘清一个发展脉络。从中我们既能看到两汉风骨和魏晋清谈的遗存,也得以窥见隋唐文武并重社会风气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