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1-24)200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一段分裂时期,当时正是西晋以后,中国北方出现许多政权互相混战,而这些政权大多是由匈奴、鲜卑、羌、汉、巴氐族和氐族建立的。东汉以后,中国北方边境诸多民族开始迁入内地生活。西晋八王之乱后,国力衰落,对地方控制力衰减,后撤至南方,改称东晋。

北方地区诸多民族开始拢聚势力,建立政权。实际上,这段时期北方政权不止十六个,只是北魏史官撰写《十六国春秋》时,选出十六个有代表性的政权,后世也常以十六个政权来代指这段动荡的历史。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当然,这些政权中,有部分属于同时共存。按照一般说法,十六国分别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先来挨个点名。

成汉,位于蜀地。西晋后期,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巴氐族首领李特挟关中流民之力,向西晋发动进攻。经过反复交战,成汉建立。不过,百姓并未迎来想象中的好日子。成汉政权的皇帝,基本没有合格品,不是大肆征伐,就是骄奢淫逸。最后成汉在东晋桓温军队进攻下灭亡,前后历经45年。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跟成汉差不多同时成立的还有前赵。它由匈奴人在西北关中建立。前赵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它打的旗号却是为兴复汉朝,甚至重新追封刘禅,把自己的血脉接到汉家天下中。这个做法主要为了帮助前赵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做进一步发展。

匈奴人发现,自己原有的那套组织已经很落后了。相比之下,汉文化却有很大帮助,可以进行融合进步。不过,这并非匈奴独有,当时许多民族都会这么做。跟成汉相比,前赵的存在时间更短。因为它所处的地区,有更多的竞争对手。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前赵在羯族首领石勒的军事打击下亡国,后赵由此成立。后赵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地区立国。这个政权虽然以内战和君王残暴闻名,但是在推行民族融合上,后赵确实走得更远些。

在后赵国内已经开始推行儒家教育,起用了大量 *** 官员。前赵的问题在于,它一直没有确立好继承人问题,再加上对百姓极为暴虐,很快陷入内乱,最终在前燕进攻下亡国。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前燕立国时间比前赵、成汉、后赵都要晚。它是由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国号是从战国时期的燕国中来的,它所在的位置,跟战国燕基本吻合。前赵灭掉西晋的残存势力后,中原地区诸多 *** 士族开始依附新的政权,也包括后赵跟前燕。

前燕虽然在后赵身上捞了一把油水,可是由于后期当政者水平太次,在乱世当中,根本就活不下去,只存在了十八年,就被前秦灭亡了。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前秦是氐族人在关中建立的政权,它的成立时间大致跟前燕差不多在同一阶段。前秦在十六国中,算是非常强大的政权。它吞并了诸多小势力,统一中国北方,跟东晋正面相争。强大国力的背后,离不开王猛的功劳。

王猛推行变革,打压氐族中那些老贵族的力量,又推崇儒学,吸引更多人才。把农业作为发展方向,修建水利工程,增强国力。

当时被前秦灭掉的政权中,不仅有前燕,还有前凉。前凉由 *** 建立,以凉州为根据地。凉州在过去属于军事重镇,交通要道,聚集了大量人口,交通也非常方便。在十六国中,前凉是最早立国的政权。踏在前凉身上,前秦基本统一北方。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但是,王猛去世后,前秦首领开始改变战略,主动对东晋发动进攻,也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王猛此前曾言,东晋衰败后,仍是正统,不可轻视,要把当前重点放在解决内部问题,发展国力上。事后发展,应验王猛的看法。

淝水之战后,前秦大败,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原本依附于前秦的诸多民族重新脱离秦国统治。这段时期先后建立了后凉、后秦、后燕,它们分别由氐族、羌人、鲜卑族建立而成。后凉被后秦消灭,后秦被东晋灭亡,后燕被北魏灭亡。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南燕是在后燕的基础上建立的。后燕被北魏击败后,宗室后裔仍称燕王,避开燕国,转移发展。南燕存在时间只有十二年,就在北魏跟东晋夹击下灭亡。北燕的鲜卑族已经非常汉化。后来北魏建国时的民族融合,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实际上已经打下基础。北燕一共存在29年,最后在北魏进攻下灭亡。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不过,当时鲜卑族并非只由慕容氏建国,还有拓跋氏。拓跋氏曾建立南凉,这个政权存在时间也不长,只有十七年,就被西秦吞并了。

而西秦也是由鲜卑族乞伏氏建立的,它在甘肃一带建国,前后存在三十七年,就被由匈奴人建立的夏国吞并。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夏国后来被北魏的属国吐谷浑灭了,前后只存在了24年。而在凉国中,还有西凉跟北凉。西凉由李姓 *** 建立,李姓在当地属于大家族,根基极为深厚。

不过,西凉存在时间极短,前后只有二十一年,但他们的影响极深。后来唐王朝的李氏皇族就把西凉李氏尊奉为先祖。

西凉是被北凉灭亡的。北凉最初也是由 *** 建立的,后来由匈奴人继承,势力范围也在西北一带,所以才会跟西凉有冲突。

跟西凉相比,北凉存在了42年,算是五胡十六国中,存在时间比较长的政权。北凉被北魏消灭后,就代表五胡十六国的结束,新时代的到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1/359292.html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十六个国家?是谁统一了他们?” 的相关文章

包拯死后展昭就消失了 展昭是接到了什么命令了吗

包拯死后展昭就消失了 展昭是接到了什么命令了吗

对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侠五义》中,包拯是一位著名的清官,因其面庞乌黑,额头上又有一轮弯弯的月牙,执法公正严明被人们誉为“包青天”。包拯被塑造成了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他主持正义而又无所不能,满足了专制社会下老百...

刘邦起兵用来七年才坐上皇位 刘邦真的只是靠手下吗

刘邦起兵用来七年才坐上皇位 刘邦真的只是靠手下吗

对刘邦:47岁起兵,历时七年54岁便成为皇帝,他真的只是靠手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序刘邦这位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历来都是争论的焦点,人们对他的评价主要有正反两个方面。正:1,他参与了推翻秦朝的战争,并且在楚汉战争中打败拥有巨大优势的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反:2...

三国时期的东吴江表十二虎臣是哪些人?他们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的东吴江表十二虎臣是哪些人?他们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十二人合为一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那么将江表十二虎臣中,谁的战斗力最强呢?小编根据史书中的相关记载...

刘彻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姐姐的?

刘彻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姐姐的?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有个大姐叫金俗,是汉武帝母亲王娡和金王孙的孩子。虽说金王孙是个农民,但他勤劳肯干事,因此一家三口过得还算安逸。不曾想金俗的外婆臧儿跑去卜卦,听算命的说,王娡的命贵不可言。贪慕荣华富贵的她自然信以为真,便强行将...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濡须口之战甘宁率一百骑劫曹营时,许褚在哪?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口交战,先锋张辽和凌统大战五十合回合,不分胜败,甘宁见凌统出了风头,也想立功,于是,向孙权建议只带领一百人偷袭曹营,孙权为了挫曹操士气,同意了。于是,当天夜里,甘宁带着一百个骑兵,突...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说樊哙 刘邦是怎么想的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说樊哙 刘邦是怎么想的

还不知道:刘邦病重之时,为何派人诛杀大将樊哙?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是一手建立西汉政权的汉高祖,而在建立西汉的过程当中同乡樊哙对他的帮助也很大。并且最终汉朝成立之后刘邦封樊哙当汉朝的大将军。但是到后来刘邦年老病重的时候却派人去斩杀樊哙,主要是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末名将就不会死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别太想当然了魏忠贤不死明朝依旧要亡。魏忠贤是明朝末年阉党的风云人物,但是魏忠贤自上位后就没有干过有利于明朝的好事,魏忠贤此人是南直隶河北沧州人,他早年并不叫魏忠贤,魏忠贤这个名字是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