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周朝、汉朝和晋朝都实行分封制,为何周朝能延续八百年之久?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2-02)20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朝、汉朝和晋朝的分封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周朝、汉朝和晋朝虽然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分封制,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有区别的。

从外在来看,这三个朝代似乎都因为分封制而饱受战乱,给人造成分封制是一种十分失败的制度。

可试想一下,周朝的分封制可以维持八百年之久,为什么汉朝和晋朝很快就因为分封诸王发生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呢?

而周朝直到晚期才发生诸侯强天子弱的局面,可见分封制并非完全行不通,只不过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局势让分封制下的社会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而不同朝代的分封制在内涵上也大不相同。

因此,我们只需要厘清这三个朝代分封制下的社会背景,就能分析出分封制在这三个朝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

周朝分封制瓦解的社会背景和局势

(1)关键词:礼乐制度、宗法制度

分封制是一种充满古典思想的利益分配方式。

它很质朴,就像分蛋糕一样,你可以得到多少,他可以得到多少。

姬氏家族由于推翻了商朝,所以获得了分配蛋糕的权力,而想要获得蛋糕有两条途径:

①是通过周天子的赏赐;②是凭借战功;

譬如姜子牙因为辅佐有功,所以被分封在齐地,这就是齐国的来源,“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史记·齐太公世家》)”

而像秦国则是因为和周天子达成协约,所以获得了岐山地区的大片土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史记·秦本纪》)”

凭借这种方式,周朝初步完成了社会框架的构造,但凭借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这就必须要提及宗法制度,这一制度的出现从法律和礼制上确立了周天子(大宗)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其他诸侯(小宗)都是周天子的附庸。

《礼记·王制》中就说“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后面还说:

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然后杀,赐圭瓒然后为鬯。未赐圭瓒,则资鬯于天子。

这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历史依据,周朝通过把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相结合,从而建立起一套有别于西方封建时代的分封制度。

周朝、汉朝和晋朝都实行分封制,为何周朝能延续八百年之久?

除了从血统上来确立周天子的至高无上,还以宗法制度来确立周天子不可动摇的地位,又以礼乐制度(即以《周礼》为典范的秩序准则)来维持社会秩序。

但分封制说到底只是一种利益分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显然难以长久维持周天子和各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

因此宗法制度的出现,很巧妙的建立起天子和诸侯之间的秩序以及地位关系,从伦理上约束了诸侯们的行为举止。

譬如在丧葬礼仪上也有这种明确的规定: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礼记·王制》

可见正是凭借这一套把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分封制相结合起来,才最终让周朝的分封制维持长达八百年之久。

正是因为有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加持,才让东周晚期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各诸侯依然投鼠忌器,不敢直接把周天子取而代之。

其原因在于:

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器南,则兵至矣——《资治通鉴·周纪》

周朝、汉朝和晋朝都实行分封制,为何周朝能延续八百年之久?

当然,完全说这些诸侯不敢有夸张成分,这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各诸侯之间风云诡谲的形势变化暂时不允许这些诸侯取代周天子。

但分封制的核心依然在于分封,但在分封制发展的最终阶段。周天子已经无法再继续分封了,他手中已经没有了土地、军队和人民。

这就导致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们的节制力,在这个最后阶段,当分封完成时,诸侯们已经不再把目光投向周天子。

而是通过兼并战争来壮大自己,而周王室想要凭借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来继续维持自己“类乎上帝”的地位想要是不现实的。

所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便演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因此孔子感慨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就是所谓“礼崩乐坏”的来历了。

可见,周朝的灭亡是因为分封制的瓦解导致的缘故,但它能够维持长达八百年之久,是因为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加持。

汉朝分封制的社会背景和局势

(1)大一统思想、中央集权

汉承秦制,沿袭了秦国的郡县制,但汉朝也实行分封制,因此又称为郡国制。

汉朝因为分封制导致了“七国之乱”,但是分封制的弊端早已显现,刘邦为什么还要分封呢?

周朝、汉朝和晋朝都实行分封制,为何周朝能延续八百年之久?

在和项羽对抗时期,刘邦为了笼络其它将领和军队,曾经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长沙王吴芮、韩王信。

这是刘邦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无奈之举,后面我们也看到,刘邦相继铲除了这些异姓王。

但是刘邦做的不够彻底,他铲除异姓王之后,又大封同姓王,应该说没有吸取周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这才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祸根。

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刘邦还和大臣们达成了一个“白马之盟”,规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但这个“白马之盟”在死去不久便被吕雉亲手摧毁,吕后专权时大封吕氏诸王。

这里其实派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周朝可以凭借分封制维持八百年之久,而汉朝几十年以后就发生了“七国之乱”?

这就需要谈到郡县制诞生的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怎么统治兼并六国以后的广袤土地,这是摆在秦始皇面前的一个问题,尽管秦国在商鞅变法时代就已经开始推行郡县制。

但当时仍然有声音建议秦始皇大封诸子为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在李斯的反驳下,秦始皇最终选择了推广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分封制的弊端、诸侯并立的混乱局面促成了中国“大一统”思想的诞生。

它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公羊传·隐公元年》中,即所谓“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除了儒家,还有道墨法家都曾经阐述过大一统思想(受制于篇幅,在此不阐述大一统思想的由来),可以说大一统思想有力推动了更加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出现。

也让分封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此大一统思想成为历代王朝寻求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大一统思想的出现有力避免了中国在周朝灭亡后,没有像欧洲一样在罗马帝国瓦解后从此再也没有完成过统一。

因此这就有了“七国之乱”中由于中央 *** 试图削藩,加强中央集权的动作。

可见这是由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的矛盾造成,分封制赋予了诸侯高度独立的自治权,尽管汉代对诸侯的权力做出了极大的限制,但依然无法避免诸侯们势力过大的现象。

周朝、汉朝和晋朝都实行分封制,为何周朝能延续八百年之久?

郡县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两者之间也就有了矛盾冲突,诸侯们要求分权,但中央朝廷需要集权,“七国之乱”就这样爆发了。

最终的结果以中央朝廷取胜,汉代诸侯国从此一蹶不振,到了汉武帝时,又实施“推恩令”进一步削弱了诸侯们的实力。

所以自“七国之乱”后可以说汉朝已经摆脱了分封制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这以后,一个词汇“削藩”从此始终活跃在中国历史中。

西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局势

(1)门阀士族

当时间一眨眼来到晋朝时,分封制度再次死灰复燃,司马炎很聪明,但为什么还是要继续大封诸王呢?

其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为了削弱门阀士族的影响力。

门阀士族是东汉到隋唐这一段历史中无法绕开的一个历史词汇。

那么门阀士族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就要提到两汉到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察举制”,顾名思义,就是先察(考察)后举(推荐)

考察的内容分为这些方面: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直言极谏、孝弟力田、明经、明法、明阴阳灾异、勇猛知兵法。

譬如董仲舒是通过“贤良文学”被举荐到汉武帝面前的,而曹操也是通过“孝廉”被举荐为官的,既然有了考核内容,那么由谁来举荐考察呢?

那就是地区行政长官,所以这就会造成一个“任人唯亲”的现象,上级长官在举荐人才时会选择自己的门生、亲信或者宗族子弟。

因此,这些人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扩大,形成了门阀大族,到了魏晋时代被称之为士族。

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非常混乱,这些人就更加需要提升自己家族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譬如更具代表性的诸葛亮家族。

诸葛亮侍奉蜀国,他的大哥诸葛瑾却侍奉吴国,而他的族弟诸葛诞却侍奉魏国。

除了说这是当时那些门阀大族投机的表现,实际上也是这些门阀大族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的一种长远布局。

司马家族是官宦世家,从司马懿的高祖父开始,司马家族就在朝廷中做官,他的父亲是为京兆尹。而司马懿当初就是通过举荐的方式进入政坛的。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察举制存在的弊端和漏洞,直接导致门阀士族的形成,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显赫无比,逐渐成为权臣。

除了司马氏,彼时还有著名的弘农杨氏家族,如杨修以及后来的杨贵妃两兄弟都出自这个家族,其他名人也数不胜数,以及如袁绍家族也是一个“四世三公”的显赫家族。

这些门阀大家族的存在成为了朝廷中影响力巨大的政治力量,尽管在曹丕时代废除了察举制,改用九品中正制。

它主要有三个流程:考察家世、确立行状(品德才能评定)、定品(确立授官高低)。

然而对家世的过于看重,只不过更加激化了门阀士族的形成,因此形成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周朝、汉朝和晋朝都实行分封制,为何周朝能延续八百年之久?

政治依然被这些门阀士族垄断。

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后建立晋朝后,为了打击这些门阀士族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于是采用分封制的方式大封司马氏的宗族子弟。

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几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瑰为太原王,圭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王,睦为中山王,凌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晋书·帝纪三》

司马炎试图通过分封制这些同姓王来对抗和稀释门阀士族在朝廷中的影响力,这是他的初衷,也是他的目的。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司马炎在扩大本宗族的统治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行为依然是门阀士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统治力量做出的尝试。

为了消弭其他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其办法就是扩大本宗族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 *** 晋惠帝即位,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干政的一系列行为,最终开启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

周朝、汉朝和晋朝都实行分封制,为何周朝能延续八百年之久?

由此导致西晋灭亡。

实际上自周朝灭亡以后,分封制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辅助性的制度,一般都是皇族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稳定,因此我们可以说周代以后的分封都是皇族为了集权的表现。

不管是刘邦、司马炎还是后来的朱元璋。

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分封诸王,其本质诉求都是为了加强皇族的统治力量,然而由于不重视分封制的弊端,最后都给自己带来灾难。

也许正应了白居易的“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权力面前,这些自家人最终都反目成仇,同室操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2/360856.html

“周朝、汉朝和晋朝都实行分封制,为何周朝能延续八百年之久?” 的相关文章

王昶: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太傅司马懿掌权后,深得器重

王昶: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太傅司马懿掌权后,深得器重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韩信要是选择举兵自立 韩信最后能不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韩信举兵自立,会统一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容易成就英雄和造就英雄,项羽,关羽和韩信都是三国有名的英雄,而今天小编想跟大家一起探讨探讨韩信的历史功绩,如果韩信选择举兵自立,那么是否能一统天...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真相是什么?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新君夺取天下之后,似乎都要进行“诛杀功臣”这一保留项目。跟着皇帝打天下的功臣,很少能得到善终。如汉高祖刘邦在...

有人说曹操是被神仙砍死的 曹操究竟是怎么死的

有人说曹操是被神仙砍死的 曹操究竟是怎么死的

对曹操怎么死的?有人说他被神仙砍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名士李膺之子李瓒曾这样评价曹操,“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东汉末年,豪杰并起,而李瓒却说这些人都抵不过曹操。的确,像曹操这样一个文治武功,才略卓绝的英才,不是寻常就有的。然而,这...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对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刘邦称帝后父亲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是怎么避免这个尴尬的

对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的父亲叫刘煓,育有四子一女,年轻时候的刘邦就是当中最没出息的一个。36岁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可就是这个最没出息的老三却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也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各方政权为争得霸主地位,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在这其中武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原,在各种较量制衡中,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也就是历史上...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