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谜团:红印花是进口商品报关用的一种凭据
近日,各大媒体都在报道,低迷了十多年的邮市突然暴涨。 但如今大多数人集邮只关注邮票本身,却很少去探寻这些邮票背后的故事。其实,把集邮当作学问来做,不仅能让我们搞清楚哪些是真正值得收藏、投资的好品种,探寻到有趣的故事,还有机会揭开一些历史上的谜团。
中国邮史之一大悬案真相
中国最昂贵的邮票“红印花”,只有那些在原票上加盖了汉字的“红印花”,才是真正的邮票,可那些没有加盖汉字的原票,在100年前又是做什么用的呢?明明是清朝的产物,为什么原票的票面上竟然全是洋文呢?这可是中国邮史上最著名的悬案。
历史上,很多人一直以为,“红印花”原票是作为印花税票而被印制出来的,这从它的名字中似乎也能得到证明。但事实并非如此。
之一,当年主管清朝海关和邮政业务的英国人赫德确实向清 *** 提议过开征印花税,还在奏折中写道:“估计一年的税额可达500万银元。”但实际上,“红印花”原票的总发行量只有65万枚,每枚面值3分,总计才1.95万银元。这与奏折中说的500万相差也太大了。
第二,如果“红印花”真的是印花税票,那就要推广到民间,被老百姓广泛使用,可为何票面上竟然没有一个汉字?再说,当时的印花税业务也不是海关的管辖范围。如果真是印花税票,那“红印花”怎么会一直锁在上海海关的仓库里呢?集邮门户网转载,这些疑问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位菲律宾华侨的一件稀世藏品的出现,才揭开了所有的谜团。
这位华侨展示的是100枚连张的整版票品,存世仅1版,名叫“棕印花”,与“红印花”原票的图案极为相似,被称为“姊妹花”。上面的一段英文泄露了“棕印花”和“红印花”的天机。大致意思是“该100枚票品,面值总计3元,贴于进口货物报关签单上使用”。
原来,“红印花”原票并不是什么印花税票,而是进口商品报关时用的一种凭据。由于当时海关把持在洋人手里,自然就没必要在上面印上中文。
就这样,随着一件邮界瑰宝浮出水面,被世人争论了近百年的“红印花”身世之谜,终于真相大白了。后来,清朝开办国家邮政,“红印花”被大量加盖成正式的邮票,而现今仅存的原票数量只有区区53枚,单枚价值达80万元,一枚四方联更是达到300多万的天价。
中国首枚邮票不是“大龙”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之一枚邮票叫“大龙”,1878年“老佛爷”当政时,发明了这个新鲜玩意儿。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上,“大龙”并不是中国之一枚邮票。
号称“中华之一邮”的“大龙邮票”诞生于1878年,它是由清 *** 发行的之一套邮票。但早在大龙“出生”的13年前,清朝的土地上就已经出现了上面这种邮票,而它的发行者却不是清 *** ,而是英国人。
*** 战争后,上海、汉口、烟台等一批大中城市相继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即商埠。洋人们凭借他们的特权,争相在商埠设立各自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并下设“书信馆”,负责邮件传递。显然,这些“书信馆”实际上就是殖民者在中国境内擅自开办的地方邮局,而由外国殖民者发行的邮票就叫做“商埠邮票”,也叫“客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