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四训是什么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2-14)200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见解和看法,在当时独树一帜,因此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写给儿子袁天启的家训《了凡四训》。这本书告诫世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有积善积德,才能改变命运。同时,这本书中还提及了袁了凡改名的一段历史。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四训是什么

袁了凡画像

袁先生在他的作品《了凡四训》中写道,他一开始的名号叫做学海,偶然间有一位禅师跟他讲了一番道理,他便改名叫做“了凡”。因为他从那一天开始知道了命运是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的,他不愿意再做凡夫俗子,要把凡夫俗子的思想、见解一扫而空,所以改名叫“了凡”。袁先生年轻的时候曾有一个算命先生预言,说他活不过53岁,而且一生无子。

自从袁了凡改名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后来有了儿子袁天启,而且在他53岁那年,无病无灾,身体康健,最后活到了74岁。他不断提醒自己要做好事帮助他人,提醒自己要改过自新、行善积德。袁了凡通过改名来激励自己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成了后人得以学习的榜样。

但是历史上还有一种关于袁了凡改名的说法,说是袁了凡先生在做官的时候受到别人的诬陷,官场失意的他辞官回家,潜心学术。为了不再被凡间人事所困扰,袁了凡改名叫“了凡”,意味着了却凡间、不问凡事。这个说法和《了凡四训》中的内容有出入,应以袁先生的文章为准。

袁了凡四训

袁了凡是大明王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而《了凡四训》是他的著作。袁先生一生有许多的著作,而其中这本《了凡四训》原是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袁天启的,故起初名为《训子文》。随着此书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的思想。为了启迪世人,袁了凡将其更名为《了凡四训》。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四训是什么

了凡四训配图

袁先生酷爱读书,博学多才,又极其聪颖,因此袁了凡四训中的内容不仅充实,思想更是深刻,故该书在当时社会上流行一时,影响较大,而袁先生当时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平民思想家”。

袁了凡四训中揭示了命运的真谛,他告诫世人,自己的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来改造的。书中告诉世人不论是福是祸,都是由人来掌控的,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自己的行动来避免飞来横祸,充分强调了自强自立的重要意义。袁先生在此书中还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自己改造命运的故事来告诫世人要分辨对错、区分善恶。只有行善积德,树立良好的品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够避免祸殃。他强调从治心入手,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提高自己的品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袁了凡四训短小精悍,全书一共才11600多字,但字里行间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直到今天《了凡四训》也是一本脍炙人口的杰作,他兼容儒家、释家、道家这三家的思想,为世人揭示命运的真理。

袁了凡简介

袁了凡于1533年(即嘉靖十二年)出生于嘉善县的魏塘镇,于1606年夏天逝世。有些袁了凡简介资料称,他的故乡为江苏吴江,但根据袁了凡所留下的作品来看,他称来自嘉善县的书生为“同袍”,因此嘉善县才是他真正的故乡。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四训是什么

袁了凡画像

关于袁了凡简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他的官场生涯,二是他的文学成就。他在万历十四年中了进士,做了宝坻知县。那段时间里,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每天提醒自己要为他人做好事,几十年来行善积德如一日,是宝坻建县以来最受人尊敬的县令。万历二十年,袁了凡于兵部任职,在平壤大捷中为明军出谋划策,援助朝鲜取得最终的胜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袁了凡才华出众,不仅体现在他用兵用谋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根据后人的不完全统计,袁了凡一生的著作大约有二十多部,每部都是值得人研究的好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了凡四训》,这部作品原是他写给儿子的训子文,后来撰写成书,被广泛流传。在这本书中他强调人定胜天的道理,告诫世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控命运。袁了凡的文章寓意较深,思想先进,虽然受到了当时许多学术家的批评,却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对当时社会有深远的影响。

以上便是袁了凡简介,他的一生在很多方面做出了贡献。他天资聪颖,又十分好学,因此博学多才,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成就。

袁了凡的故事

袁了凡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世人所流传,不是因为他改造命运的神奇,而是他的积德与行善。袁不凡的善良,从他的故事与经历可以一一体现,这也是他改命能与善良联系到一起的依据。袁不凡主张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改变,从未放弃过,始终如一坚持行善。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四训是什么

袁了凡画像

袁了凡不仅自己乐善好施,其妻子也是贤慧善良。袁了凡在当知县期间,时刻要求自己要做好事。他准备一本小册子,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行为举动以示监督,不会识文写字的妻子还会因为袁了凡繁忙顾不上做善事而皱眉,她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示袁了凡多做功德之事。

袁了凡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如果硬要用文字的形式去表达,可能无法尽显其意。他的故事无非是在诉说善良人的朴素事,却是在善意提醒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告诫后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努力的机会。

同时,“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袁了凡的故事也是在劝慰后人要有胸怀,给予犯错者改正的机会,让更多的知错能改。他也在告诉我们用宽容去理解,去原谅,学会给别人机会。总之,袁了凡的故事总能使人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

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朝重要的思想家袁了凡,是到现在为止众所周知的之一位具名的善书作家,他写的《了凡四训》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他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那么,究竟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四训是什么

袁了凡画像

首先,袁了凡是一个十分博学多才的人。他涉足佛学、民生、水利、音乐、几何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都颇有建树,他写的《历法新书》中讲述了46种历法,包含了一百五十多种求算的 *** ,对学问的了解十分深邃,因此他也是明朝史上著名的农学家、历法学家。更重要的是,袁了凡是善举运动的推动者。明朝末年的时候,社会变得十分动荡,人们变得不再遵守道德。因此就有许多有学问的人将劝导人们行善惩恶的故事编撰成“善书”,以小说或者说唱的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而袁了凡对善书的兴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编写的《了凡四训》被奉为经典,在这部书中一大半的内容都在劝导人们向善,详细叙述了什么是善,善恶之间是以怎样的标准衡量,怎么样行善等与善相关的问题,为人们行善指明了方向。除此之外,他还以功过格来自律。功过格是一种自律的工具,将每天做的事按照善恶增减来计数,他就是用这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因此他的言行经历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便是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问题的答案。

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袁了凡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博学多才、克于律己还积极行善。在学界有着很高的声誉,他的思想至今仍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袁了凡的儿子

袁了凡先生的儿子叫袁天启,后来改名为袁俨。在袁了凡的儿子出生后,了凡先生写了四篇短文来教育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不被命运束缚住的人,这四篇文章后来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旷世名作《了凡四训》。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四训是什么

袁了凡配图

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中提到,年幼时,一个算命先生曾说他命里无子。但是有位禅师告诉他,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够改变命数,即使原来没有后代,也会有后代的。于是他和妻子相互鼓励,行善积德,最终改变了他无子的命运,于辛巳年得子,取名天启。在儿子出生之后,他将自己对命运的看法、对命运的理解撰写成文,名为《训子文》,目的在于教育袁天启要时刻不忘行善积德,竭尽所能改变命运。

袁夫人对于袁了凡的儿子的教育也是功不可没的。袁夫人贤良淑德,经常帮着丈夫做善事。如果了凡先生当天功德做得少,袁夫人就会提醒丈夫多做善事。袁夫人在给儿子做冬衣的时候,不用家里昂贵又保暖的丝棉,而是将丝棉换成便宜的棉絮,以便做更多的冬衣,给贫穷的百姓过冬。袁夫人行善布施的行为给袁天启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塑造了积极正面的形象,逐渐影响了袁天启的成长。

袁了凡的儿子通过其父母不断的教导,行善远恶,趋凶避吉,改造命运。袁天启最后也不辜负父母亲的期望,后来考中进士,成了广东省高要县(今肇庆市所辖)县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2/362886.html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四训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对太子李承乾谋反后,李世民为何急着拔刀自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承乾谋反以后,李世民气得差点拔剑自刎。为啥?因为他觉得老脸丢尽了啊!这么多年以来,玄武门之变的那道伤疤一直都没好,如今又被亲儿子给揭了!你说李世民这张老脸还要了干什么?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东晋时期官员,安贫守约,不求名位

王述(303年~368年),字怀祖,太原晋阳人。东晋官员,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述年少丧父,袭爵蓝田侯。侍奉母亲,安贫守约,不求名位。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司徒(王导)中兵属,历任琅琊王(司马岳)功曹、宛陵县令,征虏(庾冰)长史、临海太守、...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孙綝字子通,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权臣,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的一个存在。东汉末年,先有董卓,后有曹操,这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三国鼎立时的司马懿父子,有些诸葛亮的黑粉,认为诸葛亮是蜀汉的权臣,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最年轻的权臣——孙綝!宗室出身,年少掌...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

吕布败后张辽、高顺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曹操活捉?

关于三国猛将吕布的故事,或许世人听闻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张辽和高顺都是吕布手下大将,张辽投降曹操之后,成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逍遥津一战,以七千人打败孙权十万大军,率八百敢死队,杀的孙权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张辽甚至一度冲到了孙权面前,勇不可挡...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汉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刘备选太守时为何选择魏延而不是张飞

刘备任命汉中太守时,为何放弃战功卓著的张飞,而是选择了魏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便物色担任汉中太守的人选。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大家都认为,担任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是张飞。谁知道,刘备最后选择的汉中太守是魏延...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匡衡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无疑,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正解。西汉大经学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发奋苦读的精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偷光”看起...

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延续下去吗

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延续下去吗

对如果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太可能,毕竟南迁的皇帝没啥好下场。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绝望之际的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亡,享年三十四岁。崇祯皇帝死亡消息传到南方后,明朝各位宗室成员相继建立了不少政权,因而我们统一...

张妃:东吴大臣张承之女,她的结局是什么?

张妃:东吴大臣张承之女,她的结局是什么?

张妃(?~253年),张承之女,诸葛瑾外孙女。后嫁南阳王孙和为正妃。生骑都尉孙俊和公主陆孙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兴二年(253年),因舅舅诸葛恪被杀,孙和遭到赐死。她也随之殉情而亡。人物生平张妃是张承的女儿,张承一开始死了前妻,祖父张昭欲为其聘娶诸葛瑾女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