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的误读:史书上经常出现的坑杀一次不是活埋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3-29)200

《史记》记载,战国末期的秦赵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战争的结果是赵国失败,四十万降卒被秦军“坑杀”。从多种古籍对这事的记载看,这不应该是虚构的,应该是历史的真实事件。有人认为“四十万”系“十四万”之误,但学界多取四十万之说。这次“坑杀”一直被理解为:活埋。因为这样,长平之战就更血腥了。但是细究此事,活埋之说,却极不合理。

“坑杀”赵卒四十万实在是了不得的大事,许多古籍对这事有记载,叙述大同小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白起之后,又出现一次大的“坑杀”,那就是项羽“坑杀”秦军降卒。

《史记·项羽本纪》:“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历史的误读:史书上经常出现的坑杀一次不是活埋

又是坑杀,又是二十万人。

战争中,只要条件允许,不管是哪一方的死者,都是要埋葬人的,除去道德因素之外,主要是为了防止瘟病。而活埋则又是一回事。以活埋的方式处死人,历代皆有。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也常用活埋的方式杀害中国抗日军民。活埋多数并不是挖个大坑将人埋进去完事,而是将人埋入土中,却把头露在外面。不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现代,活埋都是最麻烦的处死方式,但是活埋却最有震慑作用,对人的心理打击更大。于是历史上活埋不断。

活埋是一种威慑手段,一般是要给敌方看的,处理时也多不隐蔽。而长平之战“坑杀”后,“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赵军基本被杀光,其威慑作用与一般的杀头没有两样。如果效果一样,大战后疲惫不堪的秦军就没有必要活埋赵人了。

越是武器简陋的时代,军人与平民的区别越小,武装与非武装的区别越小。在只有冷兵器的时代,树枝、石块与刀剑的差距,远远不是树枝、石块与机关枪的差距,四十万人知道自己即将被活埋,知道必死,动上拳脚,操起石头、树枝,没个十万八万人是难以抵挡的。再说了,将四十万个大活人埋了,光土方就不得了,况且是置之死地的四十万战士,不加绑缚是很难埋的,而要绑上四十万人,谈何容易?埋人家时,就得放下武器,操起锨镐,一锨一锨往下填,埋了这个,上来了那个,四十万人闹了起来,可是了不得的事。大将军白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傻事?项羽三更半夜地挖坑埋人,岂不更傻?

周作人在《苦竹杂记》中说“掘了很大很大的坑,把二十万以至四十万人都推下去,再盖上土,这也不大像吧。正如《镜花缘》的林之洋常说的‘坑死俺也’”。

“坑杀”的“坑”,《史记》作“阬”。《说文》有“阬”无“坑”,解释:“阬,门也。从阜,亢声。”徐铉说:“今俗作坑,非是。”可见,先有“阬”,后有“坑”,本不是一个字。《玉篇》:“阬,陷也。”“阬”《辞源》有解释:“坑陷,杀害。《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可见,“坑杀”有的时候是活埋,有的时候是“害死”。

从几次大规模的“坑杀”看,长平之战是“挟诈而尽阬杀之”,项羽是“夜击”。“诈坑杀秦降卒”,“挟诈”就是使用骗术,采用不光彩的军事手段。

长平之战“坑杀”的正解应该是用欺骗的手段杀害。

白起说:“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这被杀的四十万人中,应该包括大量的上党百姓。

因为是用了损招,“坑杀”对军事家白起心理压力极大,白起临死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如果只是一般的杀降,白起是不会心中有愧的,他是愧在“诈”上。

白起坑人用的是什么“诈”,没有记载,估计也就是放出谎言,乘人不备,杀进赵军降兵营中。

可是,后人常说长平赵军被活埋了四十万,这样说图的多是 ***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3/370374.html

“历史的误读:史书上经常出现的坑杀一次不是活埋” 的相关文章

张须陀:隋朝时期大臣,他参加过哪些战役?

张须陀:隋朝时期大臣,他参加过哪些战役?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人,祖籍南阳西鄂人,隋朝时期大将,北周南阳郡公张思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最初跟随蜀王杨秀,授仪同三司。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反叛于晋阳。授安州司马,跟随大将军杨素平定叛乱,拜为开府仪同三司。转齐郡丞,开仓放粮...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出手救人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出手救人

还不知道:关羽败走麦城,曾路过马超封地,为何马超却不出手相救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的名将里,关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可惜他虽然威风了半辈子,最后的结局却不大好,晚年败走麦城,最后在临沮这个地方被杀了。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临沮不是马超的底盘吗?他怎么不救救关...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吕后当年真正是称得上权倾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她抗衡的。说吕后权倾天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其一,吕后可以随便欺负刘邦的儿子们,没有任何人有反抗之力。刘邦的儿子中,除了刘肥、刘...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有哪些与羊祜相关的轶事典故?羊祜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影响羊祜自西晋泰始五年(269年)起,以都督荆州诸军事总镇襄阳(今湖北襄樊),致力灭吴...

顾悌: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他有哪些事迹?

顾悌: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他有哪些事迹?

顾悌,字子通,生卒年月不详,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家。顾雍的族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悌从小因为孝顺父亲,尊敬兄长和为人廉洁在乡里闻名,15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吴国的郡吏、郎中。后来升到偏将军。孙权快去世时,嫡庶不分,顾悌几次毫不讳言与朱据一起说了立嫡子...

桑弘羊有何特殊能力?汉武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他?

桑弘羊有何特殊能力?汉武帝为什么如此重视他?

桑弘羊(前155年?—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桑弘羊之所以会受到汉武帝重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能搞钱。这个特长,如果换到别的皇帝那里,可能并不是太重要的能力。但是对于能烧钱的汉武帝来说...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国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