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八贤王的真实原型是谁?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3-31)210

宋元以来,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小说、戏剧,百花纷呈,争奇斗妍。而在这些传奇故事中,总有一位相貌堂堂、正气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他机智地周旋于皇帝与杨家将之间,往往在皇帝偏袒奸臣的危急时刻能挺身而出,助杨家将一臂之力,帮杨家将摆脱困境,或将奸臣绳之以法。在《潘杨讼》、《寇准背靴》、《辕门斩子》等传统剧目中,八贤王虽只是一个配角,但起的作用却并不小。杨家将的故事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那么,这位八贤王是否有历史依据?他是哪一个历史人物的化身呢?

在小说戏曲中,八贤王首先在宋太宗率军进攻太原时,献上反间计,然后派使者说降了杨业。就是说杨家将由北汉降宋,八贤王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七年后,杨业为奸臣所害,殉国疆场,佘太君或杨延昭到朝廷告御状,要求惩办罪魁,不料奸臣反咬一口,幸亏八贤王在旁相助,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后杨延昭为将,属下小校治事犯法,宋真宗在奸臣挑拨下要严办延昭,八贤王及时赶到,以延昭军功请朝廷从轻发落,终得真宗允准。不久边事告急,八贤王请得赦令,杨六郎重披战袍,招集兵将北上抗辽。最后,六郎率军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并捉得奸臣,又在八王协助下,将奸臣正法。杨延昭病殁于宋真宗的大中祥符年间,八贤王时也旧疾复发,病重归天。

许多戏曲小说中,将八贤王的名字记为赵德芳。赵德芳为宋太祖的小儿子,《宋史·宗室传》载,赵德芳为太祖第四子,曾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诸职。太平兴国六年(981)病故,才二十三岁。这时杨业归宋只有两年时间,杨延昭也才二十四岁,只是供奉官,随父从军。如果硬要将赵德芳与杨家将扯上关系,那最多在太宗进攻北汉时,说是他曾献过反间计以逼降杨业。当然,这也只能是于史无证的猜测。更让人不解的是,宋太宗曾追封德芳歧王,后改楚王,北宋末徽宗又改封秦王,此“八贤王”之称呼几乎与赵德芳毫无关系,那为什么戏曲小说中要说赵德芳是八贤王呢?

有人认为,八贤王或许是赵德芳的哥哥赵德昭的化身。《宋史·宗室传》等史籍载,赵德昭是宋太祖的第二子,由于其兄早夭,所以他曾被认为是皇位继承人。他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颇得太祖的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官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诸职。太宗抢班即位后,虽封他为武功郡王,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位大侄子存有戒心,总是找机会进行排斥。太平兴国四年(979)出征幽州时,因战败而太宗失踪,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太宗得知后更为不满,因小事就与德昭发脾气,德昭一气之下,自刎而亡。时杨业刚刚归顺宋朝,德昭应该不会与杨家将发生过什么关系。不过,人们对这位失去皇位又死于非命的皇子颇感同情,就让他化为公正无私的八贤王,其有“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的特权,正好用来上惩昏君、下打奸臣。问题是:赵德昭生前为武功郡王,死后曾追封魏王,后又改封燕王,如果以德昭为朝中公正力量的化身,那么为什么要用“八贤王”这个非常不恰当的称呼呢?

也有人认为八贤王当指宋太宗第八子,属元字辈的王族人物,如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的“八王”。史载,宋太宗有九子,其第八子赵元俨确有“八大王”的称号。宋人笔记《谐史》中称他“生而颖悟,广颡丰颐,凛不可犯,名闻外夷,小儿夜啼,其家必惊之口:‘八大王来也。’”太宗非常溺爱,每朝会宴集,多侍奉左右。真宗即位,封曹国公,进封广陵郡王、荣王。坐侍婢纵火,烧延宫中,降封端王,出居故验马都尉石保吉府第。每见真宗,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封彭王,进太保。仁宗即位,拜太尉、任尚书令兼中书令,屡封定王、镇王、孟王、荆王。平生寡嗜欲,惟喜欢读书,好为文章词句,颇善二王书法。问题是翻遍宋代史籍,都找不到这八大王与杨家将有关系的记载。

赵元俨生于雍熙二年(985),病亡于庆历四年(1044)享年六十岁。太宗攻取北汉之际,元俨还没出生,杨业殉国之时他出生才一年,只是个婴儿,怎么可能助杨家一臂之力,以对付奸臣呢?他在杨延昭身后二十年病殁,比杨延昭要小二十七岁,就是和杨文广一个辈分,这无论如何也不符合小说戏曲中八贤王的形象。史载,仁宗少年即位。章献太后临朝,元俨自以为德高望重,恐为太后所忌,便深自沉晦,阖门不出,不预朝谒,以绝人事。这种做法,似乎也不太像八贤王正气凛然、刚毅直言的性格。可以说,这八大王的生平与八贤王的故事相距甚远,也不会是杨家将故事中八贤王的原型。那么他的一些事迹,对构造八贤王这样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是否有影响?也不得而知。

京剧传统剧目《贺后骂殿》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贺后为宋太祖之皇后,因太祖死因不明,命长子赵德昭上殿质问,反遭太宗痛斥,德昭撞殿柱而亡。贺后又携次子德芳上殿,痛骂赵光义不仁。太宗只得向嫂嫂谢罪,赐其尚方宝剑,加封德芳为“八贤王”,贺后母子这才含泪而去。这大概是赵德芳封“八贤王”的由来,人们出于对其孤儿寡母的同情,便将赵德芳虚构为朝中正直力量的化身。以后又有《八大王开诏救忠臣》诸剧,将赵德芳与杨家将抗辽事业朕系起来,留传民间,成为当时民族感情的一种寄托。总之,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他的出现增加了朝廷权力斗争的戏剧性冲突,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完全符合中国王权主义的文化传统。然而在历史上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事迹、生平相对应、吻合的人物,八贤王是由朝廷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民众的有关情感渲染,再经过剧作家和小说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一个虚构人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3/370675.html

“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八贤王的真实原型是谁?” 的相关文章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对雍正对兄弟刻薄猜忌,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对胤祥有多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在继位前和继位后对待兄弟们的态度完全不同,在继位前雍正对待兄弟们比较温和,还能团结兄弟,可是雍正继位之后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对兄弟们刻薄猜忌,尤其是对曾经参与争夺皇位的兄...

邓艾既然打赢了姜维 后人为何更喜欢的人是姜维

邓艾既然打赢了姜维 后人为何更喜欢的人是姜维

对邓艾打赢了姜维,为何后人更喜欢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后期,三国的三个政权都遇到了各自的问题。可在三国后期,还是有不少出色的将领的。邓艾和姜维都是三国后期比较出色的将领。邓艾灭掉了蜀汉,按照一般情况下来说,他的评价应该比千位药膏,可是在厚实的史书当中,人们对...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爱好?

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聊斋志异》中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李世民想把自己16岁的小女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尉迟恭),正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一出?答案是肯定的。这件事言之凿凿,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详细记载。有人会说,李世民是不是老糊涂了,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女儿乃...

历史上朱元璋曾狠心赐死过自己的两个儿媳,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曾狠心赐死过自己的两个儿媳,是因为什么?

常人言“伴君如伴虎”,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悠悠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经20多个朝代,诞生了400多位皇帝。在这些帝王中,能像朱元璋一样白手起家者,为数并不多。朱元璋是典型的乞丐皇帝、平民皇帝或者说是草根皇帝。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元璋值得敬佩。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在中国历史发展当中,历来褒贬不一。如果非...

康熙已经有55个子女了 康熙为何还要收养养女

康熙已经有55个子女了 康熙为何还要收养养女

对生育了55个子女的康熙皇帝,为何将弟弟的女儿收为养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朝的历代皇帝里,康熙皇帝的生育能力最强。他在1667年生育第一个皇子承瑞时才13岁;在1718年生育最后一个皇子时已到64岁高龄。他一生迎娶了65位后妃,总共生育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东汉时期官员,世代善图谶,曾图谶谏言

杨厚(72年-153年),字仲桓,东汉官员,四川广汉新都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卒于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年八十二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学父业,精图谶学。永建二年(公元127年)汉顺帝遣使特征至长安,拜议郎。累官侍中。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说到长孙皇后,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十分伤心,哀叹自己丧失了一位贤内助。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如何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一,出身名门大隋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长安的一个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