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何含义

历史文化4年前 (2021-04-20)200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孔子的传人,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最后因为太过于直言和不会收敛锋芒等原因死于曹操之手。孔融有很多故事流传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何含义

孔融让梨雕塑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说的是当时只有四岁的孔融,在父亲让他和其他兄弟选梨子的时候都会选择最小的那一个,孔融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就问孔融原因。孔融说我最小,应该拿最小。父亲笑着说弟弟比你还小,应该让他吃最小的。孔融认真地说,弟弟比我小,我应该照顾他,所以把大的梨子给他。父亲很满意地笑笑,心想这孩子长大了肯定会有才能。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大家要懂得尊老爱幼,懂得礼仪。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其中的寓意非常深刻,这个故事告诉后人,要尊老爱幼,不争不抢。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会让梨,说明的不仅仅是他尊老爱幼,更多的是他的聪慧。孔融年幼便能懂的这样的道理,也难怪他的父亲会说他日后成就不小。

不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不能完全的代表孔融的品性,熟知历史的都知道孔融日后并算不上一个品德好的人,不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还是说明了孔融的本性并不坏。只是在日后的成长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让孔融成为了之后那个不太负责任的人,甚至连累了幼子,全家都死在了曹操的手中,不得不说也是非常可惜的。

孔融不孝

孔融不孝,一般看到这样的说法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众所周知,孔融四岁的时候便会让梨,尊老爱幼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么为什么说孔融不孝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何含义

孔融图片

其实孔融不孝的言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孔融的一些言语,孔融曾经就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问题说过一些看法,而主要思想是说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并且孝道也不需要太过。因为这句话,孔融不孝的言论被提了出来。但也有人说这并不是孔融不孝,而是孔融对愚孝的孝道的一种质疑。

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孔融是真的不孝,因为在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曾经说过如果父亲对儿子不好的话,有东西还不如给别人吃。这样的说法表明了孔融的不孝。

而孔融是否真的不孝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孔融确实因为不孝的名声而被曹操杀了的。当然曹操杀孔融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他不孝,而是因为孔融自视清高的本性三番两次得罪了曹操,并且在政治上经常阻碍曹操。但是曹操杀孔融所用的名头是孔融不孝,可以说即使孔融不是真的不孝,他的言论也让当时的民众认为他不孝,曹操才会用这个理由来堵悠悠众口,让他杀孔融的行为不被众人反对。

孔融被人所熟知的是他的懂礼仪,最后却死在了这样一个名头下,无论是真还是假,对于孔融来说也是一大遗憾。

孔融认亲

《孔融认亲》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十岁的孔融利用“亲戚关系”成为了当时名气非常大的李元礼的座上宾的故事,全篇主要体现了孔融的智慧。

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何含义

孔融图片

《孔融认亲》开篇一句“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表明了当时想要见李元礼的难度非常高,必须是青年才俊或者是比较近的亲戚才行。但是孔融却利用亲戚这一条路巧妙的进去了,并且成了座上宾。

李元礼自然奇怪,便问孔融和他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说他的祖辈孔子曾经拜李元礼的祖辈老子为师,所以二人其实算是通世交好。李元礼和在座的人便觉得孔融非常聪慧。这是孔融认亲这一篇文中表现孔融聪慧的其中一点。

《孔融认亲》中还有另外一个小故事表明了孔融的聪慧。就是在宾客中有一个人叫陈韪,他听了孔融的事情说了一句:“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什么成就。”这句话含有讽刺的意味,在座的人也不好得罪陈韪,便沉默了下来,倒是孔融丝毫没有不愉快,而是颇有礼貌的回了一句:“陈大人小的时候想必很聪明。”

这一句话一说出来,陈韪是承认也不是,否认也不是,一时非常尴尬。而孔融的聪慧更是淋漓尽致的体会了出来。

可以说《孔融认亲》通篇讲的是孔融的聪慧,以及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快速的反应能力,这也是孔融名气的开端。

孔融是怎么死的

公元208年,孔融任闲职后,他的家里每天都有很多门客来拜访他,这是因为孔融以前任重要官职时,就很爱惜人才,特别是年轻人,经常帮他们说好话,提拔他们,所以佩服和亲近他的人很多。而这些行为和孔融的死脱离不了关系,那么,孔融是怎么死的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何含义

孔融像

孔融和官员人才的来往导致曹操怀疑孔融,说是孔融整日聚众讨论事情意图不轨,还污蔑朝廷。派人抓了孔融,杀死孔融和他的全家,甚至还想把给他收尸的脂习杀死,正好遇到大赦天下脂习才被放出来。孔融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六岁连他年纪尚幼的孩子都没有放过。

关于孔融是怎么死的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偶然,他刚正不阿,固执己见,多次和曹操意见不合、言语冲突,曹操对孔融早就怀恨在心。其中有两件事很出名,一是曹操攻进邺城滥杀无辜,抢了袁绍家的妻妾和女儿,曹丕强行娶了袁熙的妻子。因为这件事,孔融写信给曹操,说西周武王攻打殷商后肯定把纣王的妲己抢来送给自己的儿子,曹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询问他,孔融解释说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当年的事应该是这样的。曹操听后气个半死。二是曹操想禁酒,孔融就专门写信给他说喝酒的好处,信中语言非常傲慢,曹操就更不满他。当时孔融的名声很大,天下皆知,曹操只能先忍着,后来郗虑多次挑拨,说是孔融有二心,曹操趁机处死了孔融。

孔融的儿子

提起孔融这个人,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他让梨的故事了吧。在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会给我们将这个故事,用以传播尊老爱幼的美德。那么关于孔融的儿子,你又了解多少呢,不是说“虎父无犬子”吗,孔融的儿子是否也向自己的父亲一样,从小就聪慧过人呢?

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何含义

孔融像

让我们一起翻开史册,寻着历史的脚步,我们能够找到的关于他儿子的记载非常少,而最被人们熟知的也就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了,那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句话又跟孔融的儿子有着怎样的关系?请听我我一一为你道来。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小时候就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所以他的确有持才傲物的资本。献帝时期,曾经担任过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和北海相。

少年成名对人来说未必是好事,太早的被人们所关注容易让一个人迷失自我,看不清现实。这无疑就是孔融的写照,同时还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惹来了祸端。孔融身上的这些特性使得他得罪了当时东汉的实际掌权人曹操,引来了杀身之祸。据世说新语记载,孔融在被抓的时候,看着两个还在嬉戏打闹的儿子,便对前来抓他的人说,祸是自己惹的,希望由自己来承担,能够放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的儿子却告诉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就说,被倾覆的鸟巢下,是没有完好无损的鸟蛋的。不得不说他的两个儿子是非常有政治远见的,如果不是因为孔融自身的问题而被连累收监,那么历史上对于他们的记载也就不可能只是这简短的一句话了!

孔融的诗

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作诗对于他来说肯定是手到擒来的。但是从小到大,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除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之外,对他的诗作却很少提高。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融的诗,看看他的作品到底有着怎样的特色,能够让他在“建安七子”中占得一席之位?

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何含义

孔融像

孔融的诗很多已经失散了,现在存的比较完整的一共有八首,但是在这八首中,比较有历史价值的是《临终诗》。 其中“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两句,充分的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孔融是一个蔑视权贵,刚正不阿的人,所以他得罪了很多的朝中官员,甚至于惹怒了曹操而被杀;“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这句诗总体来看是悲观的,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

另外还有《六言诗》,如“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成衰。僭上虐下专威……”,不但痛斥当权者,同时也将董卓以下犯上,举止谋逆形象的表达了出来,这些还不够,他还把面对以上作为,官员的态度也描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其文学天赋之高。

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作者对他的评价是说他的诗作中,激愤高于文笔,多辞藻华丽却很少阐明道理。那么就现在来看,该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失客观的,孔融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4/374111.html

“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何含义” 的相关文章

李从誧: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性格倜傥,善于书法

李从誧: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性格倜傥,善于书法

李从誧,本名李从谦,字可大,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南唐元宗李璟第九子,后主李煜同母弟。风采峭整,动有规诲。喜为律诗,封吉王,后降封鄂国公,历知随、复、成三州。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李从谦(后改名李从誧)墓志记载他是“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后,南唐烈祖之...

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如今的文人墨客都是写长文,而古代的文人墨客则是写短诗,背过唐诗三百首首的我们,应该从小对于古代诗人的印象,应该衣着寒酸,双手后背,眉头紧皱,仰天呼出那一首首经典诗句,亦或者是独自饮酒,长舒胸臆的才对。但是,在南宋时却有一个诗...

古代造反可是死罪一条 将军造反时士兵为什么还跟随

古代造反可是死罪一条 将军造反时士兵为什么还跟随

还不了解:古代将军造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将领造反,为什么士兵都跟着响应?反对不行吗?历来造反等同叛乱,当权者极为痛恨,在古代对应的便是诛灭九族、凌迟处死的极刑。造反,意味着与现有政权决裂,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然而,上下五千年,造反者大有人在,甚至有缕缕不...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封为恒王,信仰道教

李瑱,本名李潓,字嗣盈,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七子,母为郑才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封为恒王,信仰道教。授右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736年)二月,改名李瑱。安史之乱爆发,跟随唐玄宗逃亡成...

古代王朝和亲的基本都是假公主 清朝为什么用真公主

古代王朝和亲的基本都是假公主 清朝为什么用真公主

对古代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和亲大多都用假公主,为何唯独清代用真的?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和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邦交方式,古代女子地位是比较低下的,用一个女子换来两国之间的和平,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公主被和亲远嫁的事情。和亲最为频繁的要数清代了,为了维...

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孟光,她与梁鸿是如何成婚的?

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孟光,她与梁鸿是如何成婚的?

孟光,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字德曜,东汉扶风人,梁鸿之妻,与梁鸿为同乡,以德行见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举案齐眉的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孟光,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放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

皇太极在位时期,在军事与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皇太极在位时期,在军事与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朝开国皇帝、四大贝勒之一,清初杰出军事家、政治家,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

嘉庆皇帝并不是被雷劈死的 嘉庆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嘉庆皇帝并不是被雷劈死的 嘉庆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嘉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嘉庆之谜揭开,并非被雷电劈死,真实死因是什么?嘉庆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在这二十五年间,清代经过康乾盛世的辉煌开始了漫长的中衰期。纵使嘉庆皇帝力挽狂澜,拼尽全力想要拉住走下坡路的清代,惋惜他的力量最终不能掉转历史的车头。于是他带着遗憾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