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4-22)240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高适 〔唐代〕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译文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马走了很久,征途上愈走愈难。

不知道边地气候有差别,只惊讶衣服太单。

溪水清冷泉声苦,山里空空树叶干。

不要说关塞是极边,还有那云雪迷迷漫漫。

居庸古镇雄踞青山口,日落时分寒风狂袭。

山石险峻鸟儿难飞,冰坚雪厚战马行走迟迟。

出塞征战缺乏良策,回家需要找个时机。

东山松桂长得很茂盛,还不如回去结茅隐居。

我骑着战马翻山越岭来回奔忙,漂泊失意令我愧对佩带着的这把战刀。

没想到这次求仕远行现在会这样,为了微薄的俸禄奔波结果是空自苦劳。

水流冲刷着极陡的山坡接连而下,群峰皆高耸直入云霄。

蹉跎岁月应当已成满头白发,何必去当这小官着一身青袍。

创作背景

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秋天,四十七岁的高适以河南封丘县尉的身份送兵到驻在妫川(今河北怀来)城内的清夷军。这组诗是诗人在当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进入河北昌平居庸关时所作。

鉴赏

之一首诗写边地气候,是这组诗展开的大背景。这首诗的特点,就在于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艰难和边塞的寒冷结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写,使之生动感人。首联是写自己独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长的征途中去时十分艰难,此时回来也十分艰难。“去”,指前往清夷军送兵;“转”,即回,返入居庸关。这一联先从行役写起,“匹马”表明孤独;“行将久”,暗示路途遥远、人困马乏。“难”,不仅指山路的坎坷崎岖,也包含边地冰雪严寒之苦,为中间二联写边塞寒冷,作了巧妙的过渡。中间两联,突出表现居庸关一带的寒冷气候。颔联是说自己原来不知道边塞和内地的气候差别如此之大,此时只惊讶客子衣服的单薄。这一联妙在写“寒”字而不说穿。诗人送兵去时是秋天,边塞还不太寒冷,还显不出与内地在气候上的明显区别,而冬日回还,北风凛冽,积雪满地,才发觉到寒不可挡。说:“不知”,实为已经深知,吞吐含茹,措语婉曲。写人对气候的感觉,字面上没有“寒”字,而读来已觉寒气逼人,真是“不寒而栗”了。颈联是写因为气候寒冷,泉水流动的声音也显得悲苦,山上的树叶已经干落,十分空旷。颈联的意思十分曲折。上句正面点出“冷”字,但并非诗人直接感受,而是通过泉声的悲苦间接感觉的。连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看山上的树木,也抵挡不住寒威,叶子全部干落了。通过树木的感觉,曲折地传达出人的感觉。这两句都是透过一层,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将瘆人的酷寒,通过水和树,表现得十分曲折深入,给人以一波三折之感。同时,这两句也是对居庸关一带的实景描绘。居庸关坐落在险峻的峡谷之中,两边峰峦耸峙,一道溪水从关侧流过。诗人从精炼的字句中,展示了形象的画面,透出雄浑苍凉之感。在着力描写居庸关一带的严寒之后,作者抬首瞻望前路,从描写边塞从容地转到描写行役,再一次发出征路遥遥的慨叹。尾联的意思是:不要认为进入了居庸关,就走完了艰险、高寒的关塞,那前面云雾弥漫、冰雪覆盖,路途还遥遥无际呢!居庸关在昌平县西北,是长城要口之一,与紫荆、倒马合称“内三关”,从塞北过了居庸关,山势渐缓,即进入华北平原,气温也相应升高一点,但毕竟是在冬天,仍然寒冷。“云雪尚漫漫”一句,是对过关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写,也蕴涵着征路漫长的意思。这一联与首联“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相呼应,全诗从写行役开始,继而描写边塞,最后又以写行役结束,形成一种回环的结构,给人一种谨严而浑然的美感。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第二首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全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极尽凄美;承此而总结此次出使的收获,但到此时不是报效朝廷的时候;于是追述先贤,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归去”之念。但诗人的“归去”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为了出仕,是保存实力,积累力量的行动。

第三首诗言辞愤懑,其中的景物描写耐人寻味。全诗先写自己忙碌而无所作为,表达了对此种生活的厌倦;随之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对身居卑职的无奈;连看到的景物也仿佛助长着诗人的这种情绪;最后诗人终于在反复思索、对比后,愤而表露出弃官而去的心志。《旧唐书》载:“(适)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这段记载这与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十分切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4/374524.html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的相关文章

李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五位

李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五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衮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飞天大圣,邳县人氏,原为芒砀山寨主。他与樊瑞、项充扬言要吞并梁山,结果遭到宋江的...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苗晋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一首

苗晋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一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苗晋卿(685年-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

《关山月》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译文及注释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

《清平调·其二》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译文及注释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注释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妆:修饰打扮鉴赏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

《清平调·其三》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译文及注释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

《长相思·其二》

《长相思·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欲素一作:如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断肠一作:肠断)译文及注释韵译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