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何意

中国历史3年前 (2021-05-01)100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何意

朱熹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他发展儒家的学说,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个学说很受统治者的欢迎,被他们曲解为:人不应该要求太多,更好做到无欲无求。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何意

朱熹雕像

历史越往后,这句话被理解得越过偏激,有人甚至认为人的私心是可耻的,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直到现代,这句话才有了公正的定位。

朱熹的学说被统治阶级截取出其中一段,用来约束人民的行为和思想。实际上,朱熹是提倡人的正当欲望应该得到满足,比如吃得饱、穿得暖、有房住、有车乘,这些都是人们生活在社会上所必须的物质条件。除了正当欲望以外的才能叫做“人欲”,那些超出正常范围的欲望是不能被满足的,他反对的是人沉溺在无限的欲望中不能自拔,为了满足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而不择手段。朱熹认为人不能抵挡住一切欲望的诱惑,也不应该完全拒绝诱惑,正常的欲望能够使人进步。但是欲望的范围不容易被控制住,区分正常的欲望和非正常的欲望,留下正常的欲望,摒除不正常的欲望。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普遍认为是朱熹最早提出来的,其实它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说的是违背天理为所欲为的人。天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规律和人的道德品质;人欲就是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遵守自然法则、社会秩序和传统道德。

朱熹教子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享年70岁,世称朱文公,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宋朝廷江西知府,福建知府,为官清明,颇有政绩,罢官后,在全国各地振举书院,比如,白鹿洞书院, *** 书院,武夷书院,岳麓书院等,是中国传统思想史上,承上启下的儒家集大成者。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何意

朱熹教子家训

朱熹教子是一篇朱熹写给儿子劝学的信,经常被后世借用,现在的语文课本里还能找到这篇文章,原文写道:“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通篇情深意切,用心良苦,而且从现在的教育眼光来看,朱熹的教育理念就很先进科学,对待儿子绝不溺爱,从小培养他独立刻苦的精神,在他即将外出游学时,给他说明在家学习和外出游学的区别,两者都是为了学习,但是在家没有人可以探讨交流,而外出游学会遇到不同的人,知识面也会变得广博,这和现在的高中生留学不也是一样吗?朱熹告知儿子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这对现在的孩子也非常适用。纵观朱熹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在这篇朱熹教子的文言文中也得一窥一二。

朱熹一直认为为人要以“勤、谨”二字着眼,讲究“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为根本,做人治学都要勤奋刻苦,敦厚忠信,见善思齐。这种教育理念很具有现实意义。

朱熹赋水仙花抒发和情感

《赋水仙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作品,是一首以诗言志的古诗,作者借高洁的水仙花抒发了对世俗观点的劝诫之意。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何意

水仙花

《赋水仙花》原文为: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皇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弱植晚兰荪,高标催冰霜。湘君谢遗褋,汉水羞捐珰。嗟彼世俗人,浴火焚衷肠。徙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这首诗开头四句是感叹隆冬季节,百花凋零,除过梅花耐寒傲立在风雪之中,孤芳独立,节操高雅,供人们欣赏以外,还有水仙花开在茅屋蓬窗之下,让冬天有了春天的气息。诗人在此处运用梅花与水仙冬天傲雪绽放,从中衬托出水仙花的品格也很高洁。接下来四句生动的描写了水仙花的形象,先写繁茂的叶片,就像仙子用翠玉制成的披风,花朵宛如白玉,黄色的皇冠,更让这位仙子亭亭玉立,淡然天成。紧接着的四句写水仙本来柔弱,谦逊,比兰花后开放,但是也有它独特的清香。水仙虽不像梅花、松树那样挺拔,但是也不惧严寒,赞美其刚贞。作者用“汉水”“湘君”做对比,更烘托出水仙节操高尚,顾盼多姿。最后几句,就是写世俗的人了,只知道美丽妖娆的颜色,而忽视高尚的节操,告诫人们只有这种高风亮节、坚贞不渝的女性,千载之后也不会被人们遗忘,就像水仙花一样。

朱熹的孝字有何特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曾以此治天下,从而达到社会稳定,人民安乐,经济繁荣的景象。南宋朱熹曾书写过一个很出名的字——孝。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何意

朱熹孝字图片

传言说当年朱熹讲学时路过西递,有人提起胡家三儿和儿媳因金钱孝之又因金钱弃之的故事,朱熹颇为感慨就挥手书下一个大大的孝字。人们将此字悬挂在宗祠的大堂里,以此来警示后人。

后来有人分析朱熹的孝字,从中得出了不一样的见解。从中国文字流派上看,朱熹的孝字运笔极其厚重,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象形的特点。朱夫子写出的孝字苍劲有力,仔细的看会发现其字中又有画的境界。他将字和画巧妙结合,融为一体。而从画的角度看去,仿似是一梳着高鬓的人头在拱手作揖下跪,再看去又仿似一个狰狞的猴头在挥拳狂踢。一字二义,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孝字的含义。

子女尊重老人,即是孝。对老人不敬不恩就是忤逆不孝的人。孝字中以猴子来比喻不孝子,言外之意此人畜牲不如。

而朱熹本身就是一个孝子,他常外出远行游学因母亲喜欢吃他亲手做的汤饼就亲手做了大量汤饼供奉母亲以解老母思念之情。此事也被世人广为流传。朱熹借这个孝字来告诫大家,只要孝顺父母才能无愧天地,才能有资格仰面朝天。

孝,没有特定的形式,时时刻刻在心里想着父母,行为上孝顺父母就好。

泛舟朱熹想说明什么

朱熹讲述涨潮可以快速推动巨船,告诉大家这个浅显的道理,他把这件事情写成诗,让大家更加深刻的记住,可谓良苦用心,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泛舟朱熹。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何意

泛舟的画面

他借泛舟朱熹这首诗说理,把一个道理通过诗的形式告诉世人,这样更能让大家记住。整首诗的意思是这样的:昨晚下过一场春雨之后,江水涨了上来。诸如军舰这样的大船变得犹如一根羽毛般轻,而这些原本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劳动力才能推得动,现在不需要花多少力气就可以推动它,便可以在江中如鸿毛般自由前进。

泛舟朱熹这是一个说理的诗,说明自然界的力量很大,原先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推动的船现在不需要推就可以推动,反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延伸的意思是我们做事要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帮我们去做事。他再把大船和小船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形象深刻。江水涨上来之后,大船轻如鸿毛,之前就是一艘小船都要花大力气才能推动,这是江水充足的原因。

泛舟朱熹被列为考试的必考点是有它独特的意义的,通过这首诗我们还可以看出厚积薄发的道理。同时我们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打好基础了才能逐渐进步,等待时间一到就可以驾驭自如了。其次,做事也应当如此,只有认真做好它才能在关键的时刻发挥效力。也有人说这首诗跟艺术灵感勃发有关,意在说明只有把艺术创作的基本功打扎实了,才能有好的创作。

朱熹哲学思想介绍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在“二程”的理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理学,属于客观的唯心主义,对于后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何意

朱熹画像

朱熹的哲学思想表现为“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人性论”等。其中“理气论”是朱熹最著名的理论,南宋“二程”是理学的奠基者,朱熹是二程的弟子,故后来在二程的基础上又继承和发展了理学,借鉴了佛家、道家的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朱熹所谓的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总体,即太极生万物,每一个人和物体都具有完整的理作为存在的根据,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又一个范畴,它是有形状、有迹可循的,是铸成万物的质料。理和气之间有主次之分,理在先,气在后,理为主,气为客。

朱熹的“动静观”是把运动和静止看成一个无限连环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无限的,动静之间不可分离,互相联系。从中可以看出朱熹的思想具有一定辩证法的观点,除此之外,他还论述了运动具有相对稳定和显著运动这两种形态,他称其为“变”与“化”。

“格物致知”是用《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哲学中认识论的问题。朱熹认为,人的认识一定要建立在“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认识的来源上看,知在先;从社会效果看,行要重于知,而且知和行是互相影响,知道的越多,行动起来就会更便利,实践了、亲自动手去做了,就会知道的更明白。

关于“人性论”,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承认人们有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绝对的倡导“无欲”,但是万事万物都要根据理才可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5/375930.html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何意” 的相关文章

张辽在曹魏中排名多少 有谁能够打败他

张辽在曹魏中排名多少 有谁能够打败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辽的武艺,在曹魏能排第几,曹营中有人能打败他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辽当排第四,在典韦、许褚、曹仁之下。张辽勇猛无比,单刀赴会劝降昌豨,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 冲击东吴十万...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上位时都杀了多少人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上位时都杀了多少人

还不知道:武则天杀了多少人?当一个女皇帝有多难,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是皇后,她也是皇帝,关于她的故事多了去了。这里只说她为了当上皇帝,杀了不少人,有亲人,政敌等。武则天入宫后,唐太宗李世民将其宠幸了一回,唐太宗赐名“武媚娘”,后来封为才人...

同样都是权臣又是后代篡位 曹操和司马懿有什么不同

同样都是权臣又是后代篡位 曹操和司马懿有什么不同

曹操和司马懿都是权臣秉政,子孙篡位,二人有何不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和司马懿都是一代权臣,实际上的篡位者。子孙顺利登基。但二人在本质上根本不是同一个类型的人 。二人的道德都算不上高尚,对于曹操和司马懿这样的人来说。道德过于奢侈,成大事不...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忠贤本来是一介草民,混迹于街头,迷恋酒色,为了生计,他自己动手阉了自己,为的是能进宫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挥刀自宫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进宫做一个太监。他22岁进宫,当时服侍的就是后来的明...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益州之战与汉中之战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异常骁勇,力斩夏侯渊而一战成名。既然黄忠立下如此大功,那为何关羽还看不起他,反对他封侯呢一,跟随刘表黄忠早年追随荆州牧刘表,担任中郎将,同刘表侄儿刘磐共同驻守长沙郡攸县,...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刘宗敏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清朝因对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劝降未遂,派出肃亲王豪格统领满汉大军前往征讨。当年五月,豪格率部夺取汉中,有了对张献忠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此时的张献忠不仅面临着清...

刘备当初为什么派关羽去镇守荆州 换成赵云又会怎么样

刘备当初为什么派关羽去镇守荆州 换成赵云又会怎么样

对为何当初派关羽去守荆州?如果换成赵云结果会不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关羽在镇守荆州时败走麦城,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失败的原因,多半归结于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孤傲性格。然而作为蜀汉政权的一把手,也是关羽的大哥,刘备自然了解自家兄弟,那为啥仍然让关羽守荆...

历史上孙策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孙策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孙策是汉末群雄之一,割据江东,也是江东孙吴政权的开创者,孙策智勇双全,被称为“小霸王”。孙策后来在一次打猎中,遇刺受伤而死。如果孙策不死,说不定将会改变整个三国的格局。说起孙策之死,非常值得探讨,当时,孙策遇刺,哪几种情况造成了孙策之死?关键时刻,孙策的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