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孟浩然与长安才子文斗,两句诗就让别人输的心服口服

诗词文献4年前 (2021-05-03)320

孟浩然与长安才子文斗,两句诗就让别人输的心服口服,这首诗就是著名的《断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孟浩然少年时代家境贫寒,他苦读诗书,却一直没有办法找到贵人举荐自己。于是他只能一直隐居在鹿门山中学习“纵横之术”,想要等待机会结识贵人。

然而这一等,等到了三十多岁,可以帮助孟浩然的贵人还是没有出现。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田园作》,诗云: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孟浩然与长安才子文斗,两句诗就让别人输的心服口服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居住在远离尘喧的茅屋里面,借着祖先的恩荫,怡养自己恬静、素淡的心性。选择了合适的归隐者家园后,我还在门前还种植了一千株果树。

每日感叹时光流逝,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当官的际遇。现在不管是读书,还是练剑,都已经太晚了。就好像一个人在临近落日时分,独自在墓园里散步。

每天早上一醒来,就满怀忧愁,整日呆坐在家中,一句话都不想说。只羡慕那些一飞冲天的仙鹤,不肯学在庭院中争食的鸡鸭。

然而眼都望穿了,也迈不进宫殿的大门,最后只能在山野里砍柴、唱歌。乡野里没有我的知音,朝中也没有我的故友和亲朋。谁能为我这个唐代的“杨雄”,向皇帝进荐《甘泉赋》呢?

孟浩然《断句》的故事

于是就这样,孟浩然不再甘心继续留在山中,他骑着驴子出了鹿门,开始过起了四处干谒的生活。开元十五年,孟浩然骑驴上了长安,当时他已经在江、楚二地小有名气了。

所以一到了长安后,孟浩然就“驴不停蹄”地跑去参加了长安的才子聚会。因为已经年过四旬,又是从小地方来的寒酸书生,在场的才子大多看不起他。

于是孟浩然当场写下了著名的《断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凭借这两句诗,孟浩然惊艳全场,让众才子弃笔认输,这件事后来还被传为了千古佳话。

那么,为什么孟浩然这两句诗会大出风头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长安诸才子正以“联句”为乐。这种文化娱乐活动,比的是即兴作诗,才子们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创作出诗句。

然而,写诗却是一件耗时又耗力的事情。那么,写出一个佳句,大概要多少时间呢?晚唐的贾岛说:“三年得两句,一吟双泪流。”

孟浩然与长安才子文斗,两句诗就让别人输的心服口服

这当然是夸张,不过最起码我们可以肯定,在才子聚会上即兴创作,是很难出好句的。然而孟浩然最终却凭“急智”做到了,他不但写出了两句好句,并且这两句诗还写得非常工整。

诗中以“云”对“雨”,是气象学名词对名词;“微”对“疏”,是程度副词对程度副词;“淡”对“滴”是动词对动词。所以这一个对句,算是对仗工整的。

除此以外,这两句诗选取的自然意象,虽然并不涉及深刻的内涵,但是显得清新旷远,让人过目难忘。后来孟浩然的诗在宋代声名大噪,连李清照也要借他的“疏雨滴梧桐”去填词。

经过这件事以后,孟浩然得到了张九龄、王维等人的赏识。但是,这对他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帮助。因为科考并不只是考试写诗,何况他的诗歌风格在盛唐时,并不受欢迎。

随后,孟浩然参加科举,以名落孙山收场。王维爱惜他的才华,把他邀请到宫中,与自己一道研究音律。相传有一次唐玄宗来找王维,撞见了孟浩然,于是请他即兴写一首诗。

孟浩然不知道哪根筋不对,马上写了那首我们都背过的《岁暮归南山》。因为诗中有“不才明主弃”一句,惹到唐玄宗大怒,就把他赶走了。

但是孟浩然离开皇宫后,并没有马上回到鹿门山的家中。因为他毕竟还是一名儒家的知识分子,圣贤书告诉他,读书人的目标就是学以致用,为天下人谋福祉。

于是,孟浩然又写了那首让我们背过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在诗中对丞相张九龄说:现在是一个盛世,我却只能端坐在家中,什么也干不了,这让我感觉十分羞耻。

张九龄本来就对孟浩然有好感,于是就安排他到自己手下工作。然而孟浩然干了没多久,就因为背疽发作,辞官游历四方,最后真的回到山间去隐居了。

以上的故事,涉及唐玄宗的部分,恐怕不是实情。如果孟浩然真的是因为激怒了唐玄宗,才被赶出宫来的,那么他后面必定不好意思再去找张九龄给自己安排工作了。

同时,张九龄明明知道唐玄宗不喜欢孟浩然,自然不可能去冒犯天威给孟浩然安排工作。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孟浩然的诗在盛唐时期并不是很受欢迎。

对于孟浩然的生平,苏轼曾经在《赠 *** 何充秀才》中做过总结:

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

孟浩然与长安才子文斗,两句诗就让别人输的心服口服

孟浩然生平的经历,不管是饥寒,还是富贵全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苏轼认为,当时导致他声名大噪的,并不是他的那些好诗,而是王维画的“孟浩然骑驴图”。

结语

孟浩然的诗风纯净自然,清新旷远,但是他的诗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与此同时,孟浩然的诗既不像李白那样想象力丰富,神采飞扬;也不像杜甫的诗那么沉郁顿挫,关心时事。所以很不对古人的胃口,这恐怕也是导致他科举不能中举的一个原因吧。

不过诗歌本来是属于艺术,艺术并没有固定的创作范式,也不追求什么“文以载道”。一首诗只要能让读诗的人感受到当中的美,它就是一首好诗。

在这一点上,还要数李白是孟浩然的“知音”。因为李白、杜甫对孟浩然的赞美与推崇,再加上宋人对诗歌审美的根本转变,孟浩然的诗越来越受欢迎。

不光李清照等名人开始借鉴孟浩然的《断句》来填词,甚至还有不少人想要给《断句》“续尾”。但是除了孟浩然本人以外,再也没人能写出同样清灵旷远的佳句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5/376331.html

“孟浩然与长安才子文斗,两句诗就让别人输的心服口服” 的相关文章

曹羲:三国时期曹魏学者,曾进行《论语集解》的编著

曹羲:三国时期曹魏学者,曾进行《论语集解》的编著

曹羲(?-249年),字昭叔,曹真之子,曹爽之弟,三国时期曹魏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爽掌权后,受封中领军,掌握禁兵,封安乡侯。曹爽及诸兄弟轻视司马懿,恣意妄为,经常外出狩猎,曹羲屡次劝谏,不被采纳。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被夷三族。为人有学识,明律法。司...

历史上《辩亡论》是谁创作的?陆机是什么人?

历史上《辩亡论》是谁创作的?陆机是什么人?

陆机:江东豪门走出来的青年才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贾谊有《过秦论》,回顾了秦国崛起至灭亡的过程,指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四百多年后陆逊之孙陆机,也做了一篇《辩亡论》,回顾了吴国的崛起和灭亡,今天我们来赏析一下。回顾吴国立...

三国时期东吴名臣薛综简介:著有《五宗图述》、《二京解》

三国时期东吴名臣薛综简介:著有《五宗图述》、《二京解》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薛综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薛综(?―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期吴国名臣。少时避乱至交州,师从刘熙。士燮归附...

侯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一位

侯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一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侯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建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因人长得黑瘦轻捷,绰号“通臂猿”。祖籍洪都,裁缝出身,也爱舞...

孔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三位

孔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三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孔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孔亮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独火星,青州人氏,与哥哥孔明同为宋江的徒弟。他原是孔家庄二少爷,后在白虎山落草,...

张镒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撰有《三礼图》九卷

张镒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撰有《三礼图》九卷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镒(?—781年)...

贾诩简介:三国时期曹魏开国功臣,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贾诩简介:三国时期曹魏开国功臣,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名臣及将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

南宋官员郑伯熊简介: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南宋官员郑伯熊简介: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