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崔郊的《赠云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凄美故事?

诗词文献4年前 (2021-05-08)260

崔郊的《赠云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凄美故事?其实历史上的他在发迹之前,曾经与姑母家的婢女相恋,两人的感情非常不错。后来他考取了功名,等他再回到姑母家准备迎娶婢女之时,才得知婢女已经被姑母卖给了地方上的一位节度使。

又过了一段时间,到了寒食节。崔郊独自一人到郊外散心,偶然遇到了从前的爱人。二人泪眼相望,却不敢多做交谈。于是崔郊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爱情诗《赠去婢》,送给对方。

诗中的“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后来成了千古名句。人们总爱拿这两句诗来形容世间那些,因金钱、地位等原因被迫分手的痴男怨女。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首诗的后两句,却未能一睹诗歌的全貌,更不知道故事中的当事人兼作者明明姓崔,为何在诗中变成了“萧郎”。

崔郊的《赠云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凄美故事?

《赠云婢》——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白话翻译:

公子王孙追逐着美人脚下的尘埃,绿珠垂下的眼泪,滴到了绫罗制成的手帕上。一朝嫁入王公贵族的门第,就像掉进了深不可测的大海,从此以后昔日的爱人,就变成了陌路之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里面却运用了三个典故,讲述了一位绝色佳人与心上人分别的故事。

诗的之一句里面的“逐后尘”,出处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来是描写洛神踏波而行的姿态,被作者借来描写自己心上人的美。

看起来,这位婢女是一位如宓妃一样的绝世美人,所以在她的身后,一直有众多的王孙公子去追她。

诗的第二句,用到了晋代著名美女“绿珠”的典故。绿珠本来是交趾人氏,生得十分美貌。石崇在交趾当官的时候发现了她,用十斛珍珠把她买了下来,还给她起了绿珠之名。

后来,绿珠与石崇倾心相爱。石崇的政敌孙秀知道以后,想要抢走绿珠,石崇因为拒绝了对方的无理的要求,招致杀身之祸。绿珠知道后,为了表示对石崇的忠贞,坠楼身亡。

读过了这个典故,再读崔郊这句诗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要提到绿珠了。绿珠和他所爱的女子一样,原来是家中的下人。她们同样都是美人,同样面临被权贵逼迫,离开自己情郎的困局。

诗的第三句,是说这位美女自从嫁进了王公权贵的家中,就像是掉入了深不可测的大海。重门深锁,昔日的情郎,根本没有办法探知她的消息。

第四句则是说,即使他们二人有机会偶然重见,但是她已经成了别人的妾室,为了避嫌,只能把从前的爱人当成陌路之人。

末句里面用到的“萧郎”一词,应当是出自弄玉与萧史的神话爱情故事,这也是这首诗用到的第三个典故。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是一个音乐家,她特别喜欢吹笙。有一天晚上,她做梦梦到一个翩翩少年,乘着彩凤吹着箫朝她走来,于是弄玉就爱上了梦中的箫史。

后来,秦穆公四处寻访,终于找到了箫史,于是请他到家里教弄玉演奏。弄玉和箫史因此相爱,并结为夫妻,最后双双乘着龙凤升天而去。

崔郊的《赠云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凄美故事?

根据唐人野史笔记《云溪友议》的记载,与崔郊相恋的那位“去婢”也和弄玉一样,是一位精通琵琶、笙簧的多才多艺之人。

崔郊在这里用到“箫郎”一词,显然是想暗示读者,他和诗中女主角,就像神话传说中那对志趣相投的恋人一样。

通观整首诗,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诗人在创作之时,除了对权贵们破坏自己的姻缘心怀愤懑之外,对女主角其实也有所不满。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当绿珠面临强权逼迫的时候,她选择用一死来向世人和石崇表达自己的忠诚,但是《赠去婢》中的“去婢”,并没有像绿珠一般以死全节。

非但如此,“去婢”后来在寒食节于郊外遇到崔郊之时,连话也不敢多说几句,就急着要离开了,这显然是有意要和崔郊划清界限了。

尽管“去婢”的行为并不无当,但是崔郊却难免会觉得她有点薄情,于是他就在诗中发出了“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感慨。

知道这首诗故事的人,都说这个爱情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结局。因为后来崔郊写诗的事,被买走“去婢”的那位节度使知道了。节度使把崔郊请到自己的府上,让崔郊当面读出了这首诗。

但是让人很意外的是,他并没有刁难崔郊,反而开始欣赏起崔郊的才华,并决定把“去婢”送还。但是在这个故事当中,其实还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野史中提到的这位节度使,当初是因为迷恋“去婢”的美色才买走了她,后来把她还给崔郊时,“去婢”是否已经失身。

其二,崔郊写诗时已经暗中有了埋怨“去婢”之意,等到迎回“去婢”之后,他们的感情还能像从前一样吗?

不过好在唐朝人的贞洁观念,并不像后来的明清时期那样重,所以或许崔郊与“去婢”破镜重圆后,也能得到幸福吧。

最后再来说一下故事中提到的这位节度使,他的名字叫于頔。事发当时是唐朝山南东道的节度使,后来官至宰相,还替儿子娶了唐朝的公主当老婆。

不过于頔生性横暴,经常凌上欺下,行不法之事。同时又沽名钓誉,喜欢结交文化人,并且出手异常地阔绰。所以他因为欣赏崔郊的才华大方把“去婢”归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结语

崔郊的《赠云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凄美故事?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权贵与穷人地位的悬殊,常常导致很多相爱的人,不能如愿地结为夫妻。

旧时代的女子时常被人当成财产买卖,所以很多穷人对于“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情形,感觉非常熟悉。

所以大家在理解这两句诗的时候,往往都会为这一对苦命鸳鸯被人拆散,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与惋惜。

如果从来没有通读过全诗,也不了解“绿珠跳楼”全节的典故,那么人们通常不会想到,“从此萧郎是路人”一句,其实多少还带着一点崔郊对“去婢”的怨怼之情。

关于这首诗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因为在野史里面,崔郊成功迎回“去婢”被认为是完美的结局。至于迎回“去婢”之后,二人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就无从知晓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崔郊这首诗歌控诉的主要对象,还是那些仗着有钱有势,大行买卖婚姻之道的王公贵族。

假如崔郊的姑母不是一位贪财之人,而节度使于頔也没有花重金来买“去婢”,那么“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怨情,就根本没有机会产生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5/377145.html

“崔郊的《赠云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凄美故事?” 的相关文章

明朝东林八君子高攀龙简介:著有《高子遗书》12卷

明朝东林八君子高攀龙简介:著有《高子遗书》12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档案姓名:司马光字:公实、君实号:迂夫、迂叟谥号:文正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河南省...

唐朝诗人孟浩然是什么来历?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唐朝诗人孟浩然是什么来历?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孟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诗人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擅长驾驭文字,又往往拥有跳跃的思维和无数奇思妙想。正因如此,在创作出传世名篇的同时,诗人们也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故事。举例来说,被誉为“诗...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一名经国,字刚甫,号龟峰,南宋末期爱国词人,他的一生十分短暂,屡试不第,后来漫游各地,卒时年仅二十六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陈人杰的故事,给大家一个参考。陈人杰现存《龟峰词》一卷,共31首词,全部为《沁园春》调,这也是两宋词史上比较罕见的用调方式。陈人杰的词大多抒写忧时报国...

南北朝诗人庾信一生有哪些著作?

南北朝诗人庾信一生有哪些著作?

庾信,他是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父亲庾肩吾曾是当时的大官兼文学家。那么,被李白推崇的南北朝诗人庾信有哪些著作?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庾信祖籍是南方人,后人称他为北周庾信是因为在他的后半生一直在北方生活,并被北方帝王所青睐。这也实属无奈,他一心想回故土,可是北周帝王都很喜好他的文...

杜审言:他的性格不受人待见,但他的诗歌却受人喜爱

杜审言:他的性格不受人待见,但他的诗歌却受人喜爱

王勃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蕴含着四海之内皆朋友的豁达之情,王勃送别的友人便是杜审言。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审言的故事吧。提及杜审言,想到的自然是他的孙儿杜甫,诗圣诗史的美誉在唐朝诗词中熠熠生辉,自是掩盖了他本身的光华,他光芒虽小经久不息,却也令人难以忽视。他出身于世代书香世家,钟鸣鼎食,...

北宋诗人魏野是个怎样的人?史料中记载了哪些故事?

北宋诗人魏野是个怎样的人?史料中记载了哪些故事?

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他是北宋时期诗人,原本是蜀地人,后来迁居到陕州。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据《宋史》记载,魏野的母亲在生他前曾梦见月亮里的玉兔。他长大后,喜欢吟诗,但不愿意做官。他在陕州东郊自己盖了一座草堂,亲手种植树木,挖开沟渠引来泉水,把周围的环境布置得清幽雅...

在书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为何对樊哙的评价很高?

在书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为何对樊哙的评价很高?

影视剧中,樊哙多为一个英勇无惧的武士形象,他为人忠诚、威猛,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史记》中,其实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很高,称如果没有他那沛公的大业几乎半途而废,指的就是在鸿门宴上,樊哙机智救出刘邦。也正是通过此事,后人在看樊哙时,会觉得他不止忠勇神武,还足智多谋,如果只从外表看或许还真看不出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