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世祖拓跋焘传》原文及译文,节选自世祖拓跋焘传
《魏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南北朝时期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魏书》共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魏书·世祖拓跋焘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八年十一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二年春,车驾至自北伐,以其杂畜班赐将士各有差。庚申,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初造新字千余,诏曰:“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草楷,并行于世。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三年春正月壬申,车驾至自北伐。班军实以赐将士,行、留各有差。乞伏炽磐遣使朝贡,请讨赫连昌。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戊戌,至于黑水,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焉。六月甲辰,昌引众出城,大破之。临阵杀昌弟河南公满及其兄子蒙逊,虏昌君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辛酉,班师,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敕勒万余落叛走,诏尚书封铁追讨灭之。诏曰:“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近遣尚书封铁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尽忠竭节以殒躯命者,今皆追赠爵号;或有蹈锋履难以自效者,以功次进位;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夫有功蒙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其宣敕内外,成使闻知。”
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诏曰:“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此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岂复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自今以后,各令乡闾推举,守宰但宣朕虚心求贤之意。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其明宣敕,成使闻知。”
(节选自《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译文:
世祖太武皇帝,讳称焘,太宗明元皇帝的长子。泰常七年四月,被封为泰平王,五月,监理国家。太宗生病,命世祖总统百事,世祖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十一月初九,登上皇位,大赦天下。于是解除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消除嫌隙仇怨,打开仓库,赈济穷困贫乏的人,黄河以南的很多流民相继来归附朝廷。
始光二年春季,世祖北伐归来,以其各色牲畜份额不等地分赐给从征的将士。三月初五,营造从前的东宫为万寿宫,营建永安、安乐两座宫殿,建起临望观、九华堂。确立了一千多个新字,世祖下诏书说:“过去帝轩,创立制度,营造万物,于是命令仓颉模仿鸟兽之迹创立文字。从此之后,应时改作,所以有篆隶草楷各种字体,并行于世。但是历时久远,流传下来多有失真,故致使文体错纰误漏,意义分歧,这不是示典轨于来世的办法。孔子说,名不正则事情不能成功,就说的是这些。今制定文字,把世间所要用的字式,颁布远近,永为楷式样本。”
始光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世祖北伐归来。拿军用物资赏赐从征将士,出战、留守者,多少不等。乞伏炽磐派使者前来朝拜纳贡,请求朝廷讨伐赫连昌。二月,在京城东部建太学,祭祀孔子,以颜渊配享。四年夏季五月,世祖西讨赫连昌,停驻在拔邻山,筑城,放弃笨重的物资,以轻锐骑兵三万人先行。二十六日,到了黑水,世祖亲自祈天祷告祖宗神灵,歃血誓师。六月初二,赫连昌率部出城,被世祖打得大败。在阵前世祖军队杀死赫连昌之弟河南公赫连满以及其兄之子赫连蒙逊,俘虏赫连昌的弟弟及其母亲、姊妹、妻妾、宫人万余人,缴获府库中的珍宝车旗各种器物不可胜数。初七,班师回朝,世祖留常山王拓跋素、执金吾桓贷镇守统万城。
敕勒被迁徙的一万多个居民点叛离逃走,世祖下诏让尚书封铁追杀消灭他们。世祖下诏书说:“士大夫行事(应重品行),居家必定恪守孝道,置身于朝廷必定忠诚,这样以后才能荣耀于当时,名声传扬于后世。朕最近派尚书封铁消灭亡命之徒,他所统领的将士有竭尽忠节而牺牲了的,现在全部追赠爵号;如有奋勇杀敌立下战功的,以其功劳大小给予官位;如有故意违反军法私离岗位的,以军法处决。大凡有功蒙受赏赐,有罪遭到诛杀,这是国家的常典,不可有一时废置。从今以后,不善的人可以改过自新。把这宣告天下,让人们都知道此事。”
这以前,世祖征召贤良之才,而各州郡大多逼迫州中贤士前往京城。世祖下诏说:“每个被征召的人,官府应当晓之以礼,听任他们进退,岂有强迫他们的道理呢!这些都是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哪里是为朕增光,分明是在光扬为朕的不德。从今以后,都由各乡闾推举,各守宰只管宣明朕虚心求贤之意。贤才一到,应当以不次之举对待他们,随其文武之才,交任他们相应的职务政事。明宣朕此意,让天下人都知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