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历史3年前 (2021-05-26)240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是北宋时期欧阳修特意为范仲淹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出自《宋名臣言行录》,讲述了范仲淹的励志故事。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欧阳修画像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中主要讲述范仲淹在年轻的时候就胸有大志,把治理国家当作自己的责任。范仲淹在两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母亲后来改嫁,此后家里非常贫困而没有依靠。他勤奋苦读,不分昼夜,晚上学习困了,就用凉水洗脸冲头,五年中,甚至没有脱过一次衣服便上床休息睡觉。他白天苦读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吃一点,仅仅吃粥以维持生活坚持读书。通过勤奋学习,他领悟到六经的深层含义,便立志造福于天下。在他做官以后,经常激动地谈论国事天下事,从而使人趁机说坏话以致被贬官。

他艰苦磨练自己,从来不多吃肉,妻儿的吃穿总是自给自足。他经常讲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而快乐”,这句话出自于他写的《岳阳楼记》,抒发了范仲淹伟大的爱国精神,成为了范仲淹的名言,一直为后人缅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简要记录了范仲淹勤学苦读、逆境成才的经历,这也造就了他做官清廉、关心民意、刚正不阿的形象,成为后人品学言行优秀的榜样,这篇文章被广泛运用到中学课本中,深得广大学生的感悟,使之成为中学生的楷模。

范仲淹哪里人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文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那么,范仲淹哪里人呢?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范仲淹画像

对于范仲淹哪里人这一问题,社会上存在三个版本。一版本说范仲淹是今江苏苏州人,主要依据是在今苏州还保存原来的范氏祖居遗跡。在古代的中国,家族是构成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而且同一姓氏大都是同一族人,也大都居住在一起。比如山东曲阜的孔氏一族,孔子之后两千余年孔家世代祖居与此。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就有了范仲淹是今苏州人这一版本。关于范仲淹哪里人的第二个版本则是说范仲淹是今河北正定县人。首先,范仲淹的父亲范墉曾在真定府为官。而且范仲淹在《移苏州谢两府启》中自述:某生于唐虞。而唐虞在古代泛指河北。这些依据都指明范仲淹与河北正定有撇不清的关系,所以说范仲淹是河北正定县人仿佛也合乎情理。

人们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无意中就范仲淹哪里人这一问题,发现了第三个版本,即范仲淹是陕西人,这个版本始于上海辞海《唐宋词鉴赏辞典》,书中认为范仲淹先祖是陕西人。当然中国汉语中关于“哪里人”的问题,其实是个很多元的问题。既可问家族所居,亦可询自身所在,即可问出生地,也可指长期生活的地方。汉语的万千变化,仅从此问中就可略见一斑。因此,以古书上不同场景的只言片语来证明或证伪,都难以成为铁证。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有很多。范仲淹家世不是很好,他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生活艰苦。但他却乐观向上,刻苦读书。他年少时在应天府书院读书的时候,昼攻夜读,面对观望皇帝的众人,他没有随波逐流,只道:日后再见,也未必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在年少时就已目光长远。做官后的范仲淹不辞辛劳为民治堰,整治学风,深得百姓爱戴。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范仲淹塑像

范仲淹的故事中指出他官运鼎盛时期是他经晏殊推荐后任右司谏,上书言事无所畏惧,多次犯言直谏,被谗受贬,却至死不悔,可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后来李元昊称帝谋反,他平定叛乱,驻守边陲立功,国家却因边防开支过于庞大而元气大伤。他就认真总结提出改革,还得到了皇帝的允许。但改革损害了贵族官僚的利益,他们勾结在一起在皇帝面前说傅作义的坏话,致使范仲淹被贬为知州。被贬期间的范仲淹应滕子京邀约写下《岳阳楼记》。

而范仲淹的故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是他一生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徐州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范仲淹的故事至此终了。他一生忧国忧民,值得后世的人们尊敬与学习。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一提到庆历新政肯定绕不开范仲淹,范仲淹的名字与庆历新政紧密联系在一起。庆历新政可以说是范仲淹一生仕途的顶峰,他是庆历新政的提出者、实施者和受害者,随着庆历新政的失败,范仲淹的人生也黯然落幕。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范仲淹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关系体现在他是庆历新政的提出者,范仲淹曾经亲临与西夏作战的前线,亲眼目睹北宋军队的惨败,这触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担忧,于是一回到京城便立刻上书要求改革,因此范仲淹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关系最主要还是在于他是庆历新政的主导者,范仲淹全面主持了庆历新政,他提出的条陈十条就是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这十项改革措施使针对北宋社会的两大弊端——积贫积弱和内忧外患提出的,可以说非常具有可行性,而范仲淹非常重视实施效果,即使遇到很大阻碍,也毫不畏惧。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的关系最后体现在他是庆历新政失败的受害者,随着庆历新政的逐步开展,越来越触及到守旧势力的利益,他们千方百计阻挠改革,庆历新政贯彻的很不彻底,很快宋仁宗 *** 不住保守派的压力,废除了庆历新政的各项改革措施,庆历新政宣告失败。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改革派纷纷遭到贬职,全部被驱逐出朝廷,而范仲淹本人也在流放途中病死,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5/380392.html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时什么态度 他们是如何选择两人的

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时什么态度 他们是如何选择两人的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谁赞成谁反对?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朝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一场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之久,最终朱棣成功的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统治,自己成了皇帝,也就是明...

刘备真的不待见刘封吗 刘封的能力又是什么样的

刘备真的不待见刘封吗 刘封的能力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努力向前的刘封,到底受不受刘备待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二次占据徐州时,彻底与曹操闹掰,刘备连续杀了曹操好几元大将,此时二人已成为敌人,在曹操强有力的攻击下,刘备到处逃窜。刘关张正式相聚之前。关羽率先找到刘备,并且带刘备去古城与张飞相聚。在路...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马超、张飞、赵云和黄忠,被刘备封为了自己帐下的五虎上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正史为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封魏延为汉中太守,当关羽知道五虎上将中有黄忠时,非常不高兴,当即撂下狠话,说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这明显是公开看不起黄忠。既然公开了,黄忠肯定知道,那么,黄忠服关羽吗?关羽死后,...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朝中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朝中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还不知道: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秦始皇能够顺利...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对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什么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结束三国时期混乱纷争局面的,是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政权。不管司马懿当时受到多少人的讨厌,但三国时期的混乱年代实在是持续了太久,民间生活的百姓管不了谁做皇帝只知道自己希望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生产生活...

夷陵之战刘备被围困时,关兴和张苞为何没有冲杀出去?

夷陵之战刘备被围困时,关兴和张苞为何没有冲杀出去?

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刘备伐吴,御驾亲征,为关羽报仇,结果被孙权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彻底击败,刘备全军覆没,狼狈败走。关兴、张苞和傅彤保护刘备,被陆逊大军团团围住,死死困在马鞍山,关兴、张苞突围,被乱箭射回,都受了重伤,根本冲不出去。危机时刻,赵云率军...

武则天跟随李世民十几年 两人为什么没有一个孩子

武则天跟随李世民十几年 两人为什么没有一个孩子

还不知道: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2年,为何两人没有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14岁小女儿“容止美”,下令带进宫中,赐名“武媚”,也就是后来为众所知的武则天。武则天从小的命运也是很凄惨,她爸爸辈往上走也曾是豪门大户,在北魏做高官,不过,...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为什么朱元璋要阉掉他?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他一心为民,想要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有个缺点,就是特别的暴躁,就比如曾秉正是明朝真正的清官,朱元璋却要阉掉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秉正是明朝初期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南昌,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他通过别人的举荐被授予为海州学正。到了洪武九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