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王安石《登飞来峰》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7-27)210

王安石《登飞来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更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更高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王安石《登飞来峰》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创作背景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王安石《登飞来峰》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之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 *** 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 *** 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更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更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更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 *** ,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更高层,抒写心中的感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寓抽象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神情状态,都得到了充分反映。这首诗阐发哲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我们今天来读这首登高望远的七言绝句,仍觉意蕴深沉,豪气满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7/390989.html

“王安石《登飞来峰》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的相关文章

明朝内阁首辅许彬简介:曾撰《罪己诏》和土木之役祭文

明朝内阁首辅许彬简介:曾撰《罪己诏》和土木之役祭文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唐朝诗人孟浩然是什么来历?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唐朝诗人孟浩然是什么来历?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孟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诗人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擅长驾驭文字,又往往拥有跳跃的思维和无数奇思妙想。正因如此,在创作出传世名篇的同时,诗人们也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故事。举例来说,被誉为“诗...

从诗歌中探索高适的一生,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从诗歌中探索高适的一生,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高适,字达夫,是著名盛唐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边塞诗的突出特点是雄浑悲壮。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高适的故事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这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诗中没有缠绵的离愁,没有凄迷的别绪,却自有一份豪...

在《宋史》中,专门有传记载着哪些有关韩国华的事迹?

在《宋史》中,专门有传记载着哪些有关韩国华的事迹?

韩国华,字光弼,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初期大臣,宰相魏国公韩琦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个性纯直,颇有时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中进士,授大理评事。景德四年(1007年),拜太常少卿,出知泉州,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迁右谏议大夫,封南阳县男,卒于传舍...

三国人物张任生平简介:清代的《汉州志》对张任是怎样记载的?

三国人物张任生平简介:清代的《汉州志》对张任是怎样记载的?

三国人物张任生平简介:张任的故事是怎样的?张任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张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任生平简介张任(?-213年),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官至益州从事。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在刘备进攻刘璋的战争中,张任率军迎战刘备,...

水浒传中步军五虎将指的是谁?李逵都要靠边站

水浒传中步军五虎将指的是谁?李逵都要靠边站

梁山好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里面描写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官逼民反,百姓民不聊生,108位好汉上梁山替天行道,最后接受朝廷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这108将中,武力也分三六九等,有高有低。这期中,最厉害的当属卢俊义和梁山...

水浒中缉捕副使吴立是什么人?他跟林冲是什么关系

水浒中缉捕副使吴立是什么人?他跟林冲是什么关系

水浒中缉捕副使吴立是什么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张恨水创作的《水浒新传》中,首次东京保卫战时出现了两位与梁山好汉有关系的人物,其中的一位是豹子头林冲的同门师兄弟何灌。他和鲁智深等六位梁山好汉并肩作战,在东京西郊与金军血战一天一夜,最终身负重伤...

水浒传中宋江真的架空了晁盖?晁盖是这种状况吗?

水浒传中宋江真的架空了晁盖?晁盖是这种状况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水浒宋江与晁盖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很多人都说宋江架空晁盖。真的有这回事吗?中国古代经常有皇帝被架空。比如秦二世被赵高架空,汉献帝被董卓、曹操架空,万历皇帝被张居正架空等。这些皇帝已经完全无法行使权力,任由权臣摆布。这叫架空。晁盖在梁山上是这种状况吗?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