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英国清教主义的来源 英国清教主义的演变

世界历史3年前 (2021-08-01)330

英国清教主义的来源 英国清教主义的演变

英国清教运动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清教主义来源于英国,那么,英国的清教主义又来源于哪里呢?虽然这一问题在史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英国清教主义的思想源流应该是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当然,清教主义产生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英国清教主义的来源

这里,需要澄清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清教运动起于何时,二是清教思想源于何者。

在中国和苏联史学界,一般都认为,英国清教运动起于16世纪中期,清教思想源于加尔文主义。因为清教徒实质上就是英国的加尔文教徒。西方学术界也有许多学者持此观点。

但是,由于人们对清教概念的理解不同,所赋予清教徒的内涵不同,兴起的时间和思想渊源也不同。有人认为,早在加尔文主义传入之前,清教主义已经在英国存在并发展起来,因为15世纪末英格兰就出现一个要求改革天主教会的团体,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的决裂推动新教进入英格兰,16世纪中期加尔文主义快速传播开来,到1570年已相当流行。清教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了。另有人认为,英国清教主义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始于亨利八世的16世纪30年代。最初,国教徒和清教徒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二者都来自加尔文主义。但是,当清教徒反对那些呆板的仪式而国教徒却坚持之时,他们心中正在发展的自由主义思想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结果:双方都开始摆脱加尔文主义那十分僵化的思想和宿命论。他认为,17世纪英国清教主义与14世纪威克里夫的思想不无联系,虽然我们不能说前者源于后者,但我们可以认为,那已经觉醒的古老信念将激励人们去推翻劳德和查理一世。上述说法都属把清教与宗教改革联系在一起的观点。

也有人认为清教思想主要不是源于宗教改革。他们认为,清教徒并不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宗教改革团体,他们不是理性的发明者,清教思想与文艺复兴的联系比与宗教改革的联系更紧密。这种观点认为,正是基督教人文主义对16-17世纪的清教思想产生了影响,其特征之一就是17世纪的清教徒思想仍保留着伊拉斯莫斯(按:伊拉斯谟)信徒的理想和 *** 。他们认为,后来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清教徒理论的思想正是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清教徒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高举改革的旗帜在内战和大空位时期(按:查理一世被处死到查理二世上台之间的时期被称为空位时期,即Interregnum)为所欲为。有人考证清教徒起源的时间时认为,清教起源虽然要远溯到14世纪的威克里夫时代,但Puritan一名词的正式出现史册却晚到16世纪的后半叶。据16世纪英国史家J。A。弗劳德所著的16世纪之英国水手一书中说,余最初见Puritan这一名称,系于1558年之文献中

由此看来,清教思想源于宗教改革还是文艺复兴是分歧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欧洲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二者都视反对封建神学和神权为己任。但二者毕竟有差异。比如,在宗教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主张回到传统的原始宗教去,而宗教改革各派却提出了新的宗教伦理。当然,人文主义思想在16-17世纪英国确有相当影响,尤其在大学课程和教育学中较突出。但人文主义的某些思想已渗入某些宗教改革理论之中,因此,应该说清教的主要思想源流是宗教改革。

英国清教主义的演变

清教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英国国教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16世纪后期,教会内部分虔洁信徒者提出要求,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他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他们要求信仰上只以新约圣经为准则,而非以教会或所谓传统制度作为信徒应当遵奉的权威。他们特别强 *** 会必须是具备圣经所示条件的真宗教和圣洁无庇的真教会。

清教是一个广泛、不确定的名称,包括许多不同集团和派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提出了和英国国教不同的新的教义、仪式和组织原则。

16世纪末,清教各集团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长老派和独立派。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的利益,主张建立一个隶属于国家的长老制教会组织。代表人物为T。卡特赖特;后者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认为每个教区应独立自主,反对国家教会的原则。代表人物为R。布朗。

16世纪末清教运动受到镇压转入低潮,但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再次兴起。清教徒不仅在宗教会议和教会活动中批判主教制 *** ,还在议会内外积极进行反对专制王权的宣传鼓动工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和舆论准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均为清教徒。

1640~1648年,长老派曾控制政权,极力与国王妥协。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以O。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掌握政权,转向镇压平等派和掘土派的激进运动。

17世纪后半期,清教已分裂成许多宗派,作为一个政治团体的清教基本上已不存在。

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宽容法》,允许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教会。但对清教徒担任公职仍有所限制,到1828年政权才对清教徒完全开放。清教徒因反对王室的宗教专制和经济压榨,屡遭镇压迫害,于是一部分逃往北美避难。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又有许多清教徒被迫赴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8/391944.html

“英国清教主义的来源 英国清教主义的演变” 的相关文章

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军队不多为何能打到欧洲呢

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军队不多为何能打到欧洲呢

成吉思汗军队不多为什么能打到欧洲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成吉思汗可谓是一位传奇般的人物,甚至还有诗句是夸赞成吉思汗的英雄事迹,看来他的伟大事迹已经千古留名。能让成吉思汗名垂千史的还当数他的卓越功绩,可谓是草原上的一代枭雄,其实成吉思汗手下的战士...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

竹中重门(1573-1631) 竹中重门,幼名半助,是丰臣秀吉身边名军师竹中半兵卫重治的三男,母亲是安藤守就的女儿,正室是加藤光泰之女。由于父亲半兵卫在随军出征播磨三木城时因病溘然长逝,改由年仅七岁的重门继承家督之位,也因为重门年仅七岁,所以采取折衷作法让重门的叔父,也就是时为织田信长马回的竹中重矩...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北宋副宰相英国公夏竦生平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夏郑公。德安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原白水街乡)人。北宋副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以父夏承皓死忠,录官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

关于织田信孝的评价如何?织田信孝是怎么死的

关于织田信孝的评价如何?织田信孝是怎么死的

这个时候,什么战术、谋略,都已经不重要了,而是变成了一场关于勇气和意志的较量,双方就是拿着刀枪,红着眼互相乱砍乱刺,谁退让谁就输了,谁能撑住谁就会赢! 丰臣秀吉一方,勇将倍出,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糟屋武则、片桐且元、加藤嘉明、平野长泰、胁坂安治七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人称“贱岳七本枪”! 这七个人身...

石川数正:德川家康以及丰臣秀吉的家臣

石川数正:德川家康以及丰臣秀吉的家臣

石川数正 いしかわ かずまさ(1533年 - 1592年)是德川家康以及丰臣秀吉的家臣。石川康正的儿子。家系河内源氏八幡太郎义家六男陆奥六郎义时的河内国壶井(现?大阪府羽曳野市壶井)石川庄的后人、义时的三男石川义基是石川源氏,也是石川氏的祖先。数正是三河国石川氏的党羽。是德川家康的家臣,在家康成为人...

支仓常长: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

支仓常长: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

支仓常长(Hasekura Rokuemon Tsunenaga,欧洲当时译为Faxikura;1571年─1622年),日本仙台藩大名伊达政宗的家臣,藩士。支仓六右卫门常长在1613年到1620年间率领使节团先到墨西哥后又转往欧洲,之后回到日本。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派往欧洲的日本人。他的出访也是法国...

朝鲜王朝后期将领洪启薰:乙未事变时因守护景福宫、抵御日本人而战死

朝鲜王朝后期将领洪启薰:乙未事变时因守护景福宫、抵御日本人而战死

洪启薰(朝鲜语:???,1842年—1895年),朝鲜王朝后期将领。字圣南,号圭珊,本贯南阳,初名洪在羲(???)。1882年“壬午兵变”中搭救闵妃有功,1894年率军镇压东学党起义,1895年“乙未事变”时因守护景福宫、抵御日本人而战死。死后谥号“忠毅”,并入祀奖忠坛。洪启薰出身南阳洪氏,初名洪在...

奈费尔提提: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

奈费尔提提: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

奈费尔提提是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之一,她的名字的意思就是“美人来了”。她出身显赫家族,是古埃及著名的贵族阿依的女儿。她嫁给了十八王朝赫阿那顿法老。奈费尔提提聪明贤慧,通晓天文地理,成为辅助丈夫统治古埃及的一把好手,以至于被她的人民尊称为“尼罗河的统治者”、“真主之女”、“地中海女王”。奈费尔提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