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实际上是资本家发动的,他们有钱,但是没有政治权利。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他们花钱雇佣平民和媒体,宣传启蒙思想。
法国大革命
革命前,法国打仗花了不少钱,而钱都集中在资本家那里,贵族拿不到。
最后由资本家发动群众,掌握政权,消灭了贵族阶级,然后继续剥削平民。
但是革命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想到最后革命的规模居然会这么大,尤其是拿破仑的表现。
这次革命,因为与欧洲以往的战争不同,不再是国王贵族之间,而是整个国家的平民与欧洲贵族之间的战斗。所以,全民动员的法军,要比各国国王的雇佣军战斗意志要强。
大革命本来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话题,历代都被人讨论,从极端肯定要极端否定的都有,所以哪怕一个法国人,也不能说自己代表法国主流思想做出了一个结论,不然的话,我可以举出不同法国人作出的不同论断,每个都看上去言之成理。
正如同每个人所说的那样,大革命是一个具有深层历史意义的事件。
之一,大革命是法兰西贵族阶级最后的丧钟,但是不是最初的。
没错,法国贵族阶级在1789年之前就已经死了。
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时代,法国贵族们云集凡尔赛宫,竞相沉迷在奢华迷乱的生活当中,这样风花雪月的生活,对文化来说当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贵族阶级本身的经济力量来说,却是一种自杀行为。大量贵族将自己原有的地产质押典当,丧失了领地的直接辖有权,而是从通过原有领地的土地交易中收税来维持收入(没错,在丧失所有权之后,贵族们还是可以从以后的土地交易当中收税)
也就是说,从波旁中后期开始,贵族阶级已经从整体上同领地割裂,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寄生阶级当然,我不是说全部,还是有不少贵族留在乡村地方,并且躲过了大革命的疾风骤雨。
如果既不能对国家带来多少益处,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保卫既得利益,只靠着冢中枯骨来维持自己的荣华富贵,那么这时的贵族阶级也就是和南朝的士族差不多了,只等着一个侯景出现。
第二,大革命的主体是城市贫民阶级,很多法令都反应了他们的直接诉求。
当时法国的城市贫民阶级已经十分壮大,之前很多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只是在补充一点:很多城市贫民阶级其实并不是出身于赤贫家庭,而是来自于家境不错的家庭,但是因为当时法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也实行长子继承制,幼子们分不到任何财产。
所以,到了大革命时代, *** 就颁布了法令,确定由子女直接均分父代财产,然后被拿破仑保留到了法典当中。这种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规定,实际上是靠一个大革命争取过来的。
第三,大革命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暴力的。
法国大革命
从大革命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到,1789年三级会议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连罗伯斯庇尔这样的野心家也只能高喊国王万岁,只有当国王决定保卫他亲爱的贵族阶级特权、通过压迫第三等级代表的时候,他们才坚定了斗争的决心,然后才有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言。
甚至,哪怕大革命之初,人们所构想的国家也只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而已只有等到路易十六叛逃外国、并且勾结外国要求他们入侵铲平暴民的时候,人们才希望除掉国王。哪怕就算如此,对路易十六的死刑判决(在国民公会以记名方式投票)也并非绝对多数。
所以大革命的恐怖是循环上升的结果,在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共同催动之下,激进派才越来越得势,不能一味地认为大革命时代人们只知道嗜血。英国的条件具有不可复制性,因为它是个岛国,本质上很少面临外敌入侵的风险(美国其实也十分类似),因而可以从容优雅。
我个人认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但是他不是个好国王,他的执政失误酝酿了大革命,他的进退失据催发了大革命,他的悲剧就是在一开始不想要以强硬手段对付第三等级,等到太晚的时候又想要这么做,如果路易十六一开始就打算流血,他的统治是可以维持下去的,他的儿孙才需要面对那不可避免的汹汹洪水。
另外,说拿破仑没有想推广启蒙思想这是完全错误的,拿破仑在国内和每个占领区都推行《法典》,这几乎是当时最代表启蒙思想的法律了(当然,拿破仑主观目的是不是推广启蒙思想就不做争论了),别忘了当时普鲁士和俄罗斯还在实行农奴制。
法国大革命并不干净,暴力革命不可取,法国如果跟英国一样平稳过渡就好了如果是凡尔赛的贵族后裔们当然是有资格这么说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法国平民的后代,我认为对先辈的牺牲还是要保留一点敬意为好
我觉得法国的官方观点就比较中肯,引用一下先总统密特朗的总结吧:
法国大革命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一个混合物。它既鼓舞人心,又令人难以接受。在大革命中,希望与恐怖交织,暴力与博爱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