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寻隐者不遇》表达了魏野对于仙人生活的无限向往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02)211

北宋时期文化十分繁荣,是词与诗的朝代,不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言壮志,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学思想。有大词人例如苏轼,也有小诗人例如魏野。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祖籍四川,徙居陕州(今河南陕县)。家世务农,一生未做官,但与当世名公贵人多有交往,名气很大。卒赠秘书省著作郎。他与寇准、王旦往来酬唱。他的诗效法歌行体,风格清醇平易,所写的诗当时曾流传到北方契丹国。原有著作《草堂集》,后其子魏闲重编为《巨鹿东观集》。

魏野不仅是诗人,也是一名处士,他隐居于陕州(今河南陕县)东郊,他博览群书,才高八斗,夜观星月,不求闻达,年纪轻轻就常常被文学爱好者和士大夫追随,陪他终日吟咏,乐不知返。

《寻隐者不遇》表达了魏野对于仙人生活的无限向往

魏野学习唐代姚合、贾岛诗风,苦心经营,力求独特,给宋初的诗坛带来一缕清新之风。像其《题普济院》中:“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晨兴》中的:“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均是人见人爱的警句,魏野因此诗名大震。除此之外,他还借用了贾岛《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题目,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意境不输贾岛的那首同题目的五言绝句,而且更含蓄有味,也成了千古名篇。

《寻隐者不遇》

〔宋代〕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读这首七绝确实会让人联想到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是魏野此诗写得更加缥缈、清幽。在这首诗里,作者仿佛到了蓬莱仙岛,这里香风拂面,松花自落;白云遍地缭绕不去,好一派仙境风光,人虽不见,但是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的人,他的仙风道骨是令人仰止的。这首诗了了四句,二十八个字,却摇曳生姿,韵味无穷,颇具唐人风度,值得一读再读。

开篇“寻真误入蓬莱岛”这句即破题,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误入”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

《寻隐者不遇》表达了魏野对于仙人生活的无限向往

第二句“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体写所见之景。作者特意选取了“松花”的意象,颇具意味。隐士(或僧道)居处不可无松:贾岛《访隐者不遇》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是人所周知的,此外如:张佑《题南陵隐静寺》:“松径上登攀,深行烟霭间。”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随。”不一而足。这同松具有岁寒后凋的品格与幽森苍郁的形象有关。香风不动,松花自落,指松花之幽香悄然飘散于空间,松花自然落地亦无声无息,“蓬莱岛”清寂、幽雅之境描写得十分真切。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采芝,采摘芝草,古人认为芝草是神草,一般是求仙之人去采摘。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隐者去哪里采摘芝草了啊,还没有回来?这是一个设问句,但是问得非常巧妙。诗人表面上是在问:隐者去哪里了?但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点都不重要。“采芝”才是关键。

诗人是如何知道隐者去采摘芝草了呢?在贾岛的诗中,因为诗人和童子有对话,所以他知道隐者去采药了。但是这首诗中只有诗人,所以他不可能知道隐者的行踪。可见,“采芝”只是诗人的一个推断。但奇怪的是,诗人对这个推断非常肯定。他没有直接问“隐者是不是去采摘芝草了”,而是问“隐者去哪里采摘芝草了”。

《寻隐者不遇》表达了魏野对于仙人生活的无限向往

这两种问法区别很大:前一种问法,明显不太确定隐者的行踪,但是后一种问法,非常肯定隐者就是去采摘芝草了。“采芝”,明明只是一个推断的结论,本来是不确定的,诗人却把它当成了一个问句的前提条件,这样就让这个推断变成了事实。明明是在问“何处”,其实是在肯定“采芝”这个推断,这一问体现了诗歌的含蓄性,是不是非常巧妙?但这只是妙处之一。

诗人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呢?因为前一句中的事物特点,让诗人对“此处是仙境”深信不疑。既然生活在仙境,那么隐者自然是为了求仙,所以采摘芝草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诗人对“隐者采摘芝草”的确信,其实是为了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仙境”的确信。那么这一句只是为了表达诗人对“仙境”的确信吗?不!“何处未归来”这一问,还暗含了更关键的作用:为了引出后一句夸张的想象,这是妙处之二。

第四句“白云遍地无人扫”,画龙点睛之笔,谐趣脱俗,亦抑亦扬,既也写出了诗人对领略仙人风采的期待,又写出了这种期待落空之余的喜悦,“白云遍地”,多么迷人,万一仙人到来,把它清扫了,岂不更加遗憾。

从全诗来看,诗人是在写“寻隐”,倒不如说是诗人对仙人(或者说是隐士)生活的无限向往。《易经》曰:“天地闭,贤人隐”,《论语》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向来有这种“隐”的文化和现象,所以这首诗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所以这首诗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如宋人蔡正孙对这首诗有“摹写幽寂之趣,真所谓蝉蜕污浊之中,蜉蝣尘埃之表”的感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8/392035.html

“《寻隐者不遇》表达了魏野对于仙人生活的无限向往” 的相关文章

蔡福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四位

蔡福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四位

蔡福,《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之一,北京大名府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原为大名府两院押狱兼行刑刽子手,因杀人手段高强,人呼";铁臂膊";。梁山人马攻打大名府时,蔡福、蔡庆兄弟两个无路可走只好上了梁山,专管梁山杀人行刑的事情,排梁山泊好汉第九十四位。在征讨方腊时,蔡福阵亡。死...

在舞蹈、围棋与诗歌方面,戚夫人有哪些成就?

在舞蹈、围棋与诗歌方面,戚夫人有哪些成就?

戚夫人,亦称戚姬,汉高祖刘邦的宠姬,赵王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刘邦和项羽大战时,途径山东定陶,遇见戚夫人。戚夫人擅跳“翘袖折腰”之舞,是当时的歌舞名家。刘邦对她十分宠爱,因觉戚夫人儿子刘如意更像自己,而屡次欲废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因此戚夫人被吕后嫉恨。约公元前194...

明朝东林八君子安希范简介:因《纠辅臣明正邪》惹怒神宗

明朝东林八君子安希范简介:因《纠辅臣明正邪》惹怒神宗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唐休璟简介:唐朝宰相、名将之一,《全唐文》收其文二篇

唐休璟简介:唐朝宰相、名将之一,《全唐文》收其文二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休璟(627年-7...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译文及注释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

《绝句二首》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二首》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遇...

《行路难·其二》

《行路难·其二》

《行路难·;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行路难·;其二》译...

评论列表

Sunshine
Sunshine
46秒前

北宋时期的魏野,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成为一代诗人之翘楚,他隐于陕州东郊的诗意生活令人向往,寻访不遇一诗展现了他对仙境生活的无限憧憬与渴望接触超脱世俗的心境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历程和内心情感变化多端起伏不定又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手法堪称佳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