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中国之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人生为何那么坎坷?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31)21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陶渊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家旁有五棵柳树,亦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古代中国之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如此一个响当当的大腕级人物,为啥他的人生之路如此坎坷呢?

(一)不是为发财是为生活去做官

陶渊明的家族底蕴深厚,远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名将。由于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加之少年时代父亲去世,过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日子。

从他自言“游好在六经”,给儿子俨取字“求思”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天生就甘心身处贫贱之中的,只是由于他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诗书不求甚解,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才逐步形成了他青睐清贫且毫无拘束的生活。并且逐步达到了惊世偏执的程度!

俗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要生活就要讲实际哦,吃饭穿衣要钱,成家立业要钱。陶渊明在土里刨食不足以自给,经常“偃卧瘠馁”,用现代语释意,就是饿得前胸贴后背睡在床上。悲乎哉?足悲矣!作为一介书生,当兵吃粮看来不是出路,那就只好“当官吃粮”了!

太元十八年(393年),他去当了江州祭酒,祭酒这官儿虽然品秩不高,但掌管一方的兵戎、户口、农桑、水利等,算个实打实的职位。35岁时由其叔父推荐,给权臣恒玄当私人秘书。39岁时他当上刘裕(后来的宋武帝)的幕僚。要说这么稳稳当当的顺竿子悠着爬,凭陶渊明的才智,光宗耀祖荣华富贵是指日可待的。但他对变化无端的社会和污秽的官场越来越难以忍受,幻想的是“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商歌非我事,依依在耦耕”的田园风光和家居生活,最终有天在傲气爆表时,拍拍屁屁走人。

估摸他的名声实在太大,朝廷感到人才难得吧?原谅了他的忤逆行动,义熙元年(405年),任命他担任彭泽县令。在任81天时,郡里派了一个官吏督邮来检查指导工作,县吏请他换了衣服去拜见。

此时此刻他肚里清高的酸水一下子冒出喉!他长叹一声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心动后他旋即就开始行动,连夜把脱下的官服和县衙印鉴丢在公案上溜之大吉。

加上81天的县令生活,共计断断续续的13年官场生涯,他彻彻底底把混沌的世界看穿,从此官场再也见不着陶渊明的身影了。

(二)他对田园生活充满乐趣

辞官回到家,陶渊明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老公耕于前,老婆锄于后,夫唱妇随,十分洒脱自在。不过他误工的时间多多,因为老酒罐儿越发爱喝酒了,有酒必喝,逢酒必醉。陶渊明放达不羁的率真性格,在酒的助力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某天,陶渊明正在酿酒,有个叫郡将的朋友前来探望他。陶渊明十分高兴,适值酒刚烤好,就顺手取下头上戴的葛巾来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用温热的酒来招待朋友。陶渊明有一张没有琴弦的琴,按现在的话说不是道具就是玩具,喝到高兴时他拿出来抚弄一番,“此时无声胜有声”哟,其中意趣请君自品。甭说啦,当然是陶渊明又率先醉入梦乡。

不论是生人熟友,还是官儿布衣,前去拜访他,只要他有酒,就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和客人一起喝。陶渊明若自我感觉可能先于客人醉,就会提前给客人说:“老夫醉了就要睡耶,你想走时就自个儿走吧。”

去沽酒要钱,自家酿酒也需要钱购买原材料,一句话都离不开钱!有年重阳节,陶渊明家没自酿酒也没钱去沽酒,酒瘾发作了难受哦,他就在东篱内采了一把菊花来嗅,努力转移注意力。正巧他做江州刺史的朋友王弘这天提着一大罐酒前来拜访他。他高兴得哈哈哈大笑,打声招呼接过酒罐儿就畅饮起来,还没正南其北聊天就已经醉了。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人生为何那么坎坷?

有个官儿叫颜延之,和他的交情深厚。颜延之到始安郡上任路过其家乡时,见他的确太穷啦,就留给他二万钱。陶渊明不用这钱来买米打油,全部送到酒家,以便今后去沽酒方便。他说: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命运也在捉弄他哟,那年一埸突如其来的大火,把他辛辛苦苦修建的八九间茅房烧得精光,一家人只好在破船上寄居,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当地的一个农民朋友实在看不下去,有天提着一罐酒去看他,很直白地劝道,你是有能力过上好日子的人,何必这样苦苦地折磨自己?他又喝高了,醉得连对方的眉眼也看不清,仍是一个劲摇头叫不!不!不!

(三)接地气富幻想是他创作的源泉

他辞官回乡后,与乡邻和学子们相处得十分融洽,每逢春秋暇日,大家一起登高赋诗,或者共同探讨书中某疑难句子。他充满热情地写下与大家度过的快乐时光: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日。

他经常长时间坐在屋外菊花丛中,手摘一把菊花细细端详,思绪也随之飞扬。不知是某天,欣然吟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人生为何那么坎坷?

现实生活难以达到陶渊明的理想,他的理想是虚拟的乐土桃花源,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宋,史称刘宋,年号永初,是南朝的之一个朝代。永初二年(421年),57岁的陶渊明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之一篇完整的乌托邦之作《桃花源记》,把他的隐逸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在文中他用生动的笔调描绘出了理想中的土地、田园、房舍与耕田劳动中的安乐和幸福,桃花源人的好客。特别说明幸福来源于与动乱社会的隔绝。最后点明自己的愿望: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四)文末补白

乌托邦理想是海市蜃楼,能想得出来但实现不了。宋元嘉四年,63岁的陶渊明抱着深深的遗憾病逝于家乡。

被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后世不少著名诗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他的思想和诗风影响。限于篇幅,仅举唐代两个著名诗人为例。

李白《山中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读罢上述两首诗你就会感知,李白具有陶渊明放达不羁的性格,王维干脆以五柳先生陶渊明自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8/397133.html

“中国之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人生为何那么坎坷?” 的相关文章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shú )(632年-705年 ),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徽年间,举明经进士,候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学识出众。善于文辞,迁中书舍人,册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大臣詹体仁简介:著有《象数总义》、《历学启蒙》

南宋大臣詹体仁简介:著有《象数总义》、《历学启蒙》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赵云在《三国志》中的形象有多完美?他有哪些事迹?

赵云在《三国志》中的形象有多完美?他有哪些事迹?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随刘备近三十年,立下赫赫战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志》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许多行为,给人以性格忠勇为主、平和善良、和谐统一成为经典形象的感觉,其实质是对儒家道德的追寻。赵云勇敢、多才多艺,又忠诚、勇敢、仁义,他的精神形象继承和...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典韦到底有多厉害?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典韦到底有多厉害?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武力高强的猛将,比如吕布、关羽、赵云、张飞等等。当然自然有武艺,就有武力的高低,所以一直就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对于吕布、赵云、关羽、马超、张飞的武艺都被肯定的...

张延赏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张延赏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延赏(726年-7...

《月夜》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译文及注释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

在书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为何对樊哙的评价很高?

在书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为何对樊哙的评价很高?

影视剧中,樊哙多为一个英勇无惧的武士形象,他为人忠诚、威猛,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史记》中,其实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很高,称如果没有他那沛公的大业几乎半途而废,指的就是在鸿门宴上,樊哙机智救出刘邦。也正是通过此事,后人在看樊哙时,会觉得他不止忠勇神武,还足智多谋,如果只从外表看或许还真看不出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