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唐诗三百首》收录的诗中为何杜甫的诗最多呢?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9-04)210

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 , 蘅塘退士无锡人孙洙和夫人徐玉兰完成了《唐诗三百首》 的编选。唐诗,一般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据统计,唐诗约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

而《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其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仿《诗经》三百篇之作。

那么蘅塘退士孙洙和徐玉兰夫妻俩为什么要编选《唐诗三百首》呢?

历朝编选的唐诗选本已有数百种之多。一般认为,蘅塘退士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的原因是不满当时流行的儿童家塾课本《千家诗》的“随手掇拾, 工拙莫辨, 且止五七律绝二体, 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的“殊乖体制”。

若加考察, 更深层的原因, 乃是乾隆年间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明代与清初的科举考试, 最重要的内容是八股文。乾隆皇帝即位后, 发现八股文徒托空言, 千人一面, 并且有“墨卷房行, 辗转抄袭”之弊, 经过反复论争, 终于在乾隆二十二年 (1757) 的春天, 饬令 *** 论、表等文, 改试五言排律诗一首, 形式与唐代省试诗相似, 这就是试帖诗。其不同之处在于, 唐代考官可依己意出题, 清代命题则须根据经、史、子、集中的内容, 这在客观上反而提高了士子文史知识的修养。为适应科考的需要, 这时出现了多种唐诗选本, 较好的要推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但此书选诗近两千首, 做研读唐诗的入门书, 份量太大。孙氏乃进士出身, 当过教谕、省闱同考官, 其时又任江宁府教授, 深谙诗家三昧及范本的重要, 故是书编选带有陶冶情操和普及文化的意味。《唐诗三百首》一问世, 就出现了“风行海内, 几至家置一编”的局面。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在四万余首的唐诗中为何选这些诗呢?

《唐诗三百首》收录的诗中为何杜甫的诗最多呢?

《唐诗三百首》卷八选录了郑畋的七绝《马嵬坡》, 蘅塘退士孙洙在旁批中说:“唐人马嵬诗极多, 惟此首得温柔敦厚之意, 故录之。”可见“温柔敦厚”的诗教乃是他选诗的宗旨。

“温柔敦厚”一语出自《礼记·经解》:“温柔敦厚, 诗教也……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而不是愚, 则深于诗教者也。”这是在“诗三百”影响下, 对学诗者人格精神的表述。温柔敦厚作为诗歌的一种创作原则, 则应追溯至《论语·八佾》的《关雎》“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论述。在《诗大序》里则把这一观点引申为“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了。唐人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进一步疏解说:“温柔敦厚, 诗教者也。温, 谓颜色温润;柔, 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 不指切事情, 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可见, 作为诗教, “温柔敦厚”或“主文而谲谏”主要是一种道德伦理原则, 是儒家中庸之道在文学思想上的反映。诗可以怨, 但“怨而不怒”, 在针砭时弊、规讽统治者时, 必须“发乎情, 止乎礼义”, 运用委婉曲折的方式, 寄托自己的忠心。然而“温柔敦厚”又包含着特殊的审美要求, 即“主文而谲谏”的艺术原则。这一原则, 若依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解释, 则强调以比兴的艺术 *** , 达到委曲讽谏的目的, 从而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蘅塘退士孙洙恪守儒家诗教, 以“温柔敦厚”为选诗的原则, 具体表现为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 认为诗歌既要反映现实人生, 又必须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唐》十分推崇“诗圣”杜甫, 选诗以杜甫为最多, 就因为他的诗歌表现出忠君爱国的热忱, 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精神。杜甫以严肃的写实精神, 对黑暗政治和统治集团腐败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揭露和批判, 抒发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忧愤之情。

首先是揭露政治的黑暗和批判统治集团腐败的诗歌。这类诗有《丽人行》、《兵车行》等数篇。在《丽人行》中, 杜甫以清丽而含蓄的笔墨画出一幅仕女行乐图, 讽刺了杨氏兄妹穷奢极侈的腐朽生活, 曲折地反映了唐玄宗的昏庸和腐败。诚如浦起龙所评说的那样:“无一刺讥语, 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 点逗处声声慨叹。”

其次是忧国伤时之作。儒家的人生哲学是“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杜甫则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 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忧国伤时构成了他诗歌的主旋律。安史之乱时期, 杜甫感念国家的安危, 人民的流离漂泊, 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如名篇《春望》, 将家人的别离与国家的安危联系在一起, 真切地反映出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人们的心理, 深化了忧国伤时的感情。

最后是表现人间至情的诗。“仁者, 爱人”是儒家的基本伦理道德。《唐诗三百首》选录了杜甫一些表现人间至性至情的诗。蘅塘退士孙洙对《月夜忆舍弟》一诗的评语是:“录少陵律诗止 (只) 就其纲常伦纪间, 至性至情流露之语, 可以感发而使学者得其性情之正, 庶几养正之义云。”这里说的“纲常伦纪”、“至性至情”、“性情之正”云云, 揭示了蘅塘退士孙洙的文艺道德思想。这类诗如《月夜》, 从“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的对未来团圆之夜的期待中, 透露出杜甫对家人的一片深情。《梦李白》二首, 通过梦境抒发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唐诗三百首》收录的诗中为何杜甫的诗最多呢?

此外,《唐诗三百首》所选杜诗虽多为忧国忧民之作, 然直接反映民生疾苦的只有《兵车行》, 名篇如《三吏》、《三别》无一入选。因为《三吏》、《三别》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对人民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要求人民忍辱负重、忠君爱国。从思想内容来看, 它们并没有违背诗教原则。但杜甫这些诗以“述情切事为快”, 自然就背离了温柔敦厚的选诗宗旨。白居易的讽谕诗如《卖炭翁》等因“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 过于直露, 也同样未予选录, 显示了孙洙选诗宗旨的某些局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9/397746.html

“《唐诗三百首》收录的诗中为何杜甫的诗最多呢?” 的相关文章

杜兴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九位

杜兴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九位

杜兴,绰号地全星鬼脸儿,中山府人,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在蓟州做买卖因打死同伙客人被押,为杨雄所救。三打祝家庄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四店打听消息、邀请来宾八头领之一,《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出场。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杜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应和杜兴虽然只有两人,但是也应该算一个小派系代...

历史上萧统是什么身份?他为何编纂《昭明文选》?

历史上萧统是什么身份?他为何编纂《昭明文选》?

南朝梁),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萧统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的长子,因其去世后谥号“昭明”,故称“昭明太子”。萧统聪颖好学,史书记载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虽然贵为太子,却为人谦和。萧统虽然英年早逝,但其所著的《昭明文选》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

张延赏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张延赏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延赏(726年-7...

司马光的词作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司马光的词作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下面历史网小编带来司马光的《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宋)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辛丑条约》上,李鸿章签下一个肃字是什么意思?

《辛丑条约》上,李鸿章签下一个肃字是什么意思?

还不知道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为何只签一个“肃”字,什么意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李鸿章同贺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一同参加《辛丑条约》订立典礼。在条约文件上,李鸿章用发抖的手拿着毛笔,颤巍巍地在条约文件上写出了一个形近“肃”字的签名。《辛丑条...

唐太宗编撰的《氏族志》到底写了些什么?

唐太宗编撰的《氏族志》到底写了些什么?

在前文《在汉末三国崛起并主导社会的士族门阀是如何衰落败亡的?》中,本鬼曾提到在汉末三国时期主导社会的士族门阀在南北朝后期走向衰落,到唐朝初年彻底退出政治舞台,失去了主导社会的地位。在士族门阀衰落乃至退出政治舞台的过程中,唐太宗在贞观年间下令编撰的《氏族志》起到了里程碑意义的作用,给了士族门阀致命一击...

写下悯农的诗人李绅最后结局是什么?

写下悯农的诗人李绅最后结局是什么?

昔为高古士,缘变猥琐人。据统计,唐诗普及排名前三的是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和李绅的《悯农》,但这《悯农》在《全唐诗》中,聂夷中和李绅的名下都收录了这首诗,只是聂夷中的诗后,有一个附注称“一作李绅诗”,看来还是小有争议的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我是比较相信这诗是聂夷...

元明宗和世瓎简介 《新元史》对元明宗有什么历史评价?

元明宗和世瓎简介 《新元史》对元明宗有什么历史评价?

元明宗和世瓎的人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和世瓎最后是怎么死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明宗和世瓎简介: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瓎(là):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的长子、元文宗的大哥。1329年正月~八月在位,同年八月死于天历之变。蒙古汗号忽都笃汗,死后庙号明宗,谥号是翼献景孝皇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