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拜伦浪漫主义具体如何表现

世界历史3年前 (2021-09-08)220

拜伦浪漫主义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先后毕业于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他不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很少听课,但让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以及历史著作。这也为他在后来能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奠定了基础。拜伦浪漫主义是怎样的呢?

拜伦浪漫主义具体如何表现

拜伦画像

拜伦在短暂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光辉的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有长篇抒情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等。拜伦的这些被世人誉为“抒情史诗”的作品中,拜伦以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自己亲身游历欧洲各国的切身体会融入到作品之中,用开阔的视野来展示了辽阔雄壮的时代画卷,抒发了诗人情怀,表达了傲然不屈的斗争誓言。

拜伦的“抒情史诗”随着他的足迹,呈现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美丽风景,拜伦将他诗人的无比热情倾注于对这些国家风光的描绘上,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这些国家人民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奋斗。拜伦深情地歌颂太阳、月亮、海洋和高山,热烈地赞美神话英雄、历史遗迹,他的主旨都是在召唤人们的反抗意志和斗争决心。拜伦的作品中既有同情:对遭受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王室以及遭受压迫的人民发出叹息。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悲叹:深切地哀伤希腊人民在土耳其铁蹄下所遭受蹂躏的凄苦命运。

拜伦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唐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等,他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还是一个为了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并且积极勇敢的投身于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了重要的领导人。

拜伦浪漫主义具体如何表现

拜伦照片

拜伦,1788年出生在伦敦一间很破旧的房子中。他的父母都是没落贵族中的人家,拜伦天生有一只脚是跛的,因此他对这个很敏感。拜伦十岁的时候,他家族的世袭爵位以及产业都落到了拜伦的身上,所以拜伦成为了第六世勋爵。在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身份相符合,家里便决定送她去一所有名望的学校读书,这所名为哈罗公学的大学是由约翰·里恩在1571年创建的,在英国历史上,这所大学培养了很多知名的大人物,其中对拜伦很崇拜的丘吉尔就是从这所学校中毕业的。

拜伦从哈罗公学毕业后,又进入剑桥大学,他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学生,很少听课,但却广泛的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等历史著作。拜伦在学生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809年到1811年期间游历了很多国家,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在1824年拜伦不幸遇雨受寒,导致一病不起,在4月19日逝世,他的逝世使希腊人们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 *** 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并且全国哀悼三天。

拜伦性格

拜伦是英国伟大人物,他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他之所以会成为浪漫主义诗人,跟他的性格也是分不开的,那么拜伦性格是怎样呢?是怎样的性格成就了这样的伟人,拜伦性格是怎样的呢?

拜伦浪漫主义具体如何表现

拜伦雕像

拜伦是现实社会的叛逆者和专制压迫的反抗者,他热情,孤傲,勇敢,并且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英雄主义的气概。另一方面,他又是悲剧性的反抗者,常常因为找不到用武之地而碌碌无为,经常陷于痛苦和绝望之中。拜伦从小都养成了这种性格,这跟他的家庭也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败家浪子,和拜伦母亲结婚后,当资产用尽了,就抛弃了她。于是拜伦的母亲常常迁怒于拜伦,拜伦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使他逐渐形成了敏感、孤傲、清高、反抗以及悲观的性格特征。

在拜伦的身上折射出了双重人物的性格,一方面,他热爱生活,极力想要追求幸福,有着火热的 *** 和强烈的爱情,拜伦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因此他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又高傲独立,好走极端,他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这个时代想要远离群众,但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他是快乐的,也是忧伤的;他是自信的,同时也是绝望的; 虽然拜伦处于热闹之中,但显得却是孤独的。他天生为人民的自由战斗不息但却孤军奋战,而把人民排除在外。

拜伦雪莱

拜伦、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星空中一对耀眼的双子星座。他们走过了相似的胜过归到,有着相同的才华、信念和气质,他们的作品也是给予同样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那么拜伦雪莱是怎样相识的呢?

拜伦浪漫主义具体如何表现

雪莱照片

在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另一个正在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统治者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样爱好使他们结成了密友。

拜伦和雪莱是近代世界文坛上的两个璀灿巨星,也是十九世纪英国家喻户晓的两个浪漫主义诗人。两人都出生在英格兰群岛,在英吉利的海峡凌厉强劲的海风中吹拂长大,也因此享有在那个海洋民族所特有的独特秉性:他们热爱生命,但更酷爱那赋予生命以形貌和声音的源泉:海洋。拜伦和雪莱两人的友谊也正是从水边开始的。六年前,他们相识于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畔,然而在六年后,他们的人世间情缘在意大利维亚雷焦镇的地中海沙滩上结束。雪莱逝世在大海里,而拜伦的生命最终也因为水——大海的精魂所勾摄。在海滩边的火葬仪式过去一年又八个月后,一场飘泼大雨,又结束了十九世纪英国最后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一对受尽人间风雨的青年诗人,如同他们后来那般如日中天的文坛盛世,他们生前死后的经历也是那样的相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09/398462.html

“拜伦浪漫主义具体如何表现” 的相关文章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关在铁笼四处展览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总督叶名琛为什么会被人带去印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1127年,金朝一路高歌勇进,攻取北宋首都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帝被俘走,除二帝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带走,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此事件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后朝的警钟...

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是真的吗?道光为什么会这么说?

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是真的吗?道光为什么会这么说?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位女王,她成为女王的时期,正是中国的清朝末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听闻了世界上居然还有女王的存在,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已经让这些即便是皇室中人,但却依旧孤陋寡闻,对于世界毫不了解的...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害了欧洲?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外来侵略,为何有人说害了欧洲?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代表。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开始修建长城,准确的来说是继续修建,因为早在燕国,赵国就开始修建长城,秦始皇只是将他们修建的连接起来。秦始皇修建万里长...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永禄七年(1564)元服时改津田姓,初名信重,后名津田信澄,津田是织田的一个旁系姓氏(就好象今川是足利的旁系一样)。其后在元龟二年成为浅井家降将矶野员昌的养子。织田信澄在成人后受到伯父织田信长起用,担任信长的侧近及部将活跃各式场合之中,不但于天正二年二月出席信长茶会并担当御通役之职,更是同年三月织田...

德国著名飞行员加兰德简介 加兰德生平经历和荣誉介绍

德国著名飞行员加兰德简介 加兰德生平经历和荣誉介绍

阿道夫·加兰德,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他本人也是一位创下击落104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在德国空军中享有很崇高的威望,被大家尊称为“小胡子将军”。任职经历加兰德将军29岁就担任德国歼击机部队司令,在他的指挥下这支年轻的部队创下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德国的最高荣誉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一半为战斗机飞行员...

波兰贵族后裔 法兰西帝国著名元帅波尼亚托夫斯基简介

波兰贵族后裔 法兰西帝国著名元帅波尼亚托夫斯基简介

约泽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波兰语:Józef Antoni Poniatowski,1763年5月7日—1813年10月19日),生于维也纳。他是有很强军事背景的一位波兰贵族的后裔。他的父亲名安德烈·波尼亚托夫斯基,是波兰亲王,同时是在奥地利军队服役的中将。他的叔叔奥古斯特为波兰国王。波尼亚托...

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简介 叶卡捷琳娜一世生平经历了哪些事情

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简介 叶卡捷琳娜一世生平经历了哪些事情

叶卡特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 Екатерина I Алексеевна ;1684年4月15日-1727年5月17日),史称叶卡捷琳娜一世(英语:Catherine I),港澳台地区译为凯瑟琳一世,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725年2月8日—1727年5月17日在位)。她是立陶宛农民塞缪尔·...

塞琉古一世:亚历山大逝世后的继业者,塞琉古王朝建立者

塞琉古一世:亚历山大逝世后的继业者,塞琉古王朝建立者

塞琉古一世(胜利者),或译为塞流卡斯一世(希腊语:Σ?λευκο? Νικ?τωρ,约前358年-前281年),塞琉古王朝(公元前 312年 — 前64年,又译塞琉西王朝、塞琉古帝国)建立者。他起初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军官,亚历山大逝世后成为继业者之一,在继业者战争中塞琉古占领亚历山大帝国东部的领土,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